成書將根據2025年最新修訂教材編寫
新時代領航

必修1+必修2
講義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與社會
《新時代領航》編委會編
杭州土版社
一套四冊閉環學習 高效提分

優質教輔 硬核選擇!
必修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講義本 作業本
第一課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 講義本作業
第一框 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 001 141
知識點一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 001 141
知識點二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 006 143
第二框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011 145
知識點一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 011 145
知識點二 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 015 145
Contents
目錄
第二課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第一框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018 147
知識點一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 018 147
知識點二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 021 147
第二框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025 149
知識點一 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025 149
知識點二 在艱辛探索中前進· 029 149
第三課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流年笑擲,未來可期
第一框 偉大的改革開放 033 151
知識點一 改革開放的進程 033 151
知識點二 改革開放的意義: 037 151
第二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 040 153
知識點一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040 153
知識點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 043 153
第四課 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第一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人新時代 048 155
知識點一 新時代的科學內涵· 048 155
知識點二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 051 155
知識點三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 055 155
第二框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057 157
知識點一 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057 157
知識點二 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 060 157
知識點三 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064 158
第三框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067 160
知識點一 回答時代之問的科學理論· 067 160
知識點二 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069 160
知識點三 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074 161
綜合探究 回看走過的路 比較別人的路 遠眺前行的路 078
綜合探究 方向決定道路 道路決定命運 081
第一單元 生產資料所有制與經濟體制
第一課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
第一框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084 163
知識點一公有制主體地位及其體現 084 163
知識點二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088 163
第二框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091 165
知識點一 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091 165
知識點二 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094 165
第二課 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一框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098 167
知識點一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 098 167
知識點二 市場缺陷· 102 167
第二框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105 169
知識點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 105 169
知識點二 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 108 169
綜合探究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二單元 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
第三課 我國的經濟發展
第一框 貫徹新發展理念 114 171
第二框 推動高質量發展: 119 173
第四課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
第一框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 124 175
知識點一 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24 175
知識點二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 128 175
第二框 我國的社會保障 131 178
知識點一 多種多樣的社會保障 131 178
知識點二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134 178
綜合探究二 踐行社會責任 促進社會進步

階段檢測卷一(必修1第一、二課) 185
階段檢測卷二(必修1第三、四課) 189
綜合檢測卷一(必修1)·· 193
階段檢測卷三(必修2第一、二課) 197
階段檢測卷四(必修2第三、四課) 201
綜合檢測卷二(必修2) 205
答案及解析
單獨成冊
答案及解析 210
知識逐條厘清 深度對接教材
必修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听课记录 |
第一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
課標要求
1.描述不同社會形態的本質特征;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闡明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取決于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
2.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地位,概述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軌跡,闡明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
新教材 關聯導圖 脈絡構建

第一框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知識點一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
新教材 知識 課時導航

新教材 基礎 逐條厘清
一、原始社會
1.地位:人類社會發展的 階段,也是 階段。
特別提示·
原始社會并非理想的“黃金時代”。
2.經濟
生产力(生产工具是生产 力水平的标志) | 水平 低下 | 时代(打制石器) | 主要以 为生 |
时代(磨制石器) | 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 | ||
(距今约一万年前) | 变为 | ||
生产关系(由原始社会水 平低下的生产力决定) | 特点 |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 生产资料 |
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 人们 劳动,在生产中结成 的关系 劳动产品 |
知識逐條厘清 深度對接教材
特別提示
原始社會的公有制是一種低水平的公有制。
3.政治特色
(1)氏族制度:實行 ,人們通過 管理集體事務,一切大事都在 上由全氏族成年人 決定。氏族長(負責處理氏族日常內部事務)和軍事首領(負責對外作戰)由 選舉產生。他們同大家一起勞動,沒有任何
(2)部落、部落聯盟:到了原始社會末期,一些近親的氏族構成 一,有的部落聯合起來組成 o
4.文明程度:人類文明總體處于 時代,但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實現了定居,那些得益于畜牧農耕而使人類實現了定居的地方,大都成為人類 o
5.私有制的產生
(1)產生時間:原始社會末期。
(2)根本原因: 的發展。
(3)確立標志: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原來以氏族為單位的 勞動,逐漸被以為單位的 勞動代替,生產資料相應地由 轉歸 。最早歸家庭私有的主要是 和 ,后來 也變成私有財產,這標志著 的確立。
特別提示·
私有制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歷史的進步。
6.解體: 的加劇,使 越來越不平等,漫長的原始社會逐漸解體。
二、奴隸社會
1.地位: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文明社會,產生人類歷史上 的國家。
2.經濟
生产力 | 的广泛使用, 的分工,以家庭为单位的 代替以氏族为单位 | |
的 | ||
生产 关系 |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 奴隶(奴隶的主要来源是战俘和债务) |
人与人的关系 | 奴隶毫无 ,在 的强制下劳动 | |
产品分配关系 | 奴隶劳动的 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 的生活资料 | |
决定因素 | 由当时社会的 决定 | |
意义 | 基于奴隶制生产关系,产生了 阶级和 阶级,产生了人类 历史上最早的 ,并使人类摆脱蒙味野蛮的状态,迈人 的 门槛 |
3.政治特色
(1)階級:就是在一定生產關系中處于不同地位的集團。最早形成 和 兩大對立階級,它們之間的矛盾成為奴隸社會的 o
(2)國家:奴隸反抗奴隸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奴隸主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建立了軍隊、法庭、監獄等 ,即建立了奴隸制國家作為自已統治的 _。國家是 不可調和的產物,是 的工具。
知識逐條厘清 深度對接教材
特別提示
1.只有生產發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出現階級;只要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必然產生階級。
2.階級與國家出現的先后順序:先有了階級,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然后國家才得以產生。
4.進步性: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后, 的廣泛使用、 的出現、 的發明和應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擺脫 的狀態,邁人了 的門檻,這是歷史的進步。
5.衰亡:奴隸社會后期,當生產力發展到新的水平時,出現了封建制生產關系。當奴隸制日漸成為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障礙時,就被 所代替,這是 的必然結果。
特別提示
判斷社會形態更替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的標準:一種社會形態代替另一種社會形態,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
排查與更正
錯誤的請更正
1.舊石器時代,人們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為生。
更正:
2.部落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單位。
更正:
3.私有觀念的存在,是私有制產生的根本原因。
更正:
4.生產資料由氏族公有轉歸家庭私有,是私有制確立的標志。
更正:
5.私有制的確立導致貧富分化加劇,對社會生產力發展起阻礙作用。
更正:
6.私有制的奴隸社會代替平等的原始社會是歷史的倒退。
更正:
7.私有制、階級和國家是從來就有、永遠存在的。
更正:
8.國家就是在一定生產關系中處于不同地位的集團。
更正:
新教材 助學 探究分享
1.了解原始社會的方式和途徑(教材P.1)
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描繪遠古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狀況。
[探究提示]
教師可引導學生從考古學、人類學、民族學、神話傳說等方面了解和說明原始社會長達數百萬年的歷史。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階段。如果把原始社會比作人類的童年,那么這個童年期長達二三百萬年,其中絕大部分時間處于舊石器時代。那時,人們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為生。距今約一萬年前,人類進入了新石器時代,原始畜牧業和農業開始出現,人們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生產者。那些得益于畜牧農耕而使人類實現了定居的地方,大都成為人類文明的搖籃。
2.原始人平均分配勞動產品的原因(教材P.2)聯系上述故事,查閱相關資料,說明原始人平均分配勞動產品的原因。
[探究提示]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在原始社會,人無法單獨同自然力量和猛獸作斗爭,人類社會生產力極其低下,單個人的力量非常弱小。為了獲得食物、求得生存,人們不得不共同勞動,并平均分配勞動產
听课记录 | |
知識逐條厘清 深度對接教材
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必然產生階級”。
品,滿足維持生存的基本需要。否則,在勞動成果很少的情況下,有的人得到的多了,另外一些人就可能會被餓死,整個集體就會遭到削弱和破壞。
3.對私有制產生的認識(教材P.3)
你如何看待上述觀點?闡明你的理由。
[探究提示】
觀點一正確。原始社會后期,以生產工具的進步,即金屬工具的出現為標志,生產力有了新的發展。由于生產力水平提高了,原先需要許多人共同進行的生產活動,這時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了。手工業逐漸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畜群分散到各個家庭飼養,土地分配給各個家庭去耕種,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勞動取代了以氏族為單位的共同勞動。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個體勞動代表著一種更高的生產力,成為生產發展的趨勢。與共同勞動相適應的是原始社會的公有制,而個體勞動在客觀上要求生產資料歸家庭私有。因此,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個體勞動開始盛行,私有制逐漸形成和發展。
觀點二錯誤。私有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正是生產力的發展引起了原始社會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化。
觀點三錯誤。在原始社會,人們在長期的共同勞動、共同生活中,自然把自己的全部生活同氏族連在一起,逐漸養成了愛護本氏族、部落成員,服從集體決議,維護公共利益,為本氏族、部落英勇作戰等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代代相傳,便形成原始人樸素的道德觀念。原始人這種樸素的道德觀念,對調整、鞏固氏族組織起過積極的作用,這證明了私有觀念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因此,私有制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而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才產生的,也只存在于一定階段。
4.理解階級的產生(教材PP.3-4)
(1)運用上述材料,說明奴隸主與奴隸產生的過程。(2)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論證“只有生產發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出現階級;只要
[探究提示]
(1)在原始社會后期,為了維護本氏族、部落的利益,不同氏族、部落之間戰斗不斷。在氏族之間的戰斗中被俘獲的人,就成為勝利者剝削、奴役的對象。隨著私有制的產生和氏族制度的瓦解,戰俘成為最初的奴隸,氏族首領則轉變為最初的奴隸主。隨著石器的不斷改進和金屬工具的出現,社會生產力有了較大提高,私有制逐漸發展并盛行。在私有制產生的過程中,由于各個家庭占有的生產資料數量不同,勞動力的多少、強弱不同,家庭人口多寡不同,以及受到天災人禍等影響的程度不同,氏族內部不可避免地產生貧富不均。少數占有較多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家庭,就成為氏族公社中的富人;而大多數氏族成員則陷入貧困和破產,氏族成員之間的貧富分化日益加劇。窮人在遇到天災人禍時,不得不向富人借債。當無法還清債務時,他們往往被迫把自已及子女賣為奴隸,這樣便出現了債務奴隸。戰俘奴隸與債務奴隸,是奴隸的兩個主要來源。
(2)原始社會的絕大部分時間里,社會生產力極端低下,產品也比較單一,只能維持最低的生存需要。原始社會末期,由于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逐漸出現,社會逐漸產生了分工,社會生產在滿足人自身生存需要的同時出現了剩余。當畜牧業和農業發展起來之后,人們生活資料的種類也就比較豐富多樣了,交換便成為經常發生的事情。最初的交換,只在氏族與氏族、部落與部落之間進行。隨著氏族內部制度的瓦解,各個家庭都擁有私有財產,交換也在氏族內部成員之間發展起來。恩格斯說:“在相當早的生產發展階段上,人的勞動力就能夠提供大大超過維持生產者生存所需要的產品了,這個發展階段,基本上就是產生分工和個人之間的交換的那個階段。”隨著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交換逐漸成為主要的形式,交換在促進私有制發展的同時,也進一步加劇了貧富分化。隨著貧富分化的加劇與奴隸勞動的日益普遍,原始社會逐漸解體,整個社會逐漸形成兩大對立的階級——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
新教材 素養 水到渠成
熱點探究
正確區分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
情境:列寧指出,奴隸主和奴隸是第一次大規模的階級劃分。前一集團不僅占有一切生產資料
知識逐條厘清 深度對接教材
聽課記錄
(即土地和勞動工具),并且還占有人。這個集團就叫作奴隸主,而從事勞動并把勞動果實交給別人的人則叫作奴隸。奴隸社會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人分為兩大基本對立的階級,即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在奴隸社會里,占人口極少數的奴隸主不僅占有全部生產資料,并且完全占有奴隸,用最殘暴的手段剝削和壓迫奴隸,可以任意懲處、買賣,甚至屠殺奴隸。
結合情境,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知識,分析為什么殘暴血腥的奴隸社會代替無階級的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
總結歸納
1.原始社會與奴隸社會的比較
项目 | 原始社会 | 奴隶社会 |
生产力发展 状况 | 生产工具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 生产力水平低下 |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生 产率大幅提高 |
生产关系发展 状况 |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 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 配劳动产品 | 存在阶级和阶级剥削,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 占有奴隶,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 支配,奴隶只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
社会管理 单位 | 氏族 | 奴隶制国家 |
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
项目 | 含义 | 基本要素 | 地位 |
生产力 |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 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
生产 关系 | 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 |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分配关系 | |
二者 关系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它就会推动生产 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适应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生产关系变化的原因和新旧生产关系更替的依据;是否能够推动生产力 发展,是评判生产关系先进或落后的根本标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
新教材 熱練 融會貫通
1.[2024年1月·浙江學考]寧夏靈武水洞溝遺址發現的骨制梭形器表明,當時的先民已學會織網、捕捉飛鳥走獸。這反映了當時社會的 ()
A.生產力B.生產關系C.經濟基礎D.上層建筑
2.[2025年1月·浙江選考]恩格斯將人類歷史劃分為獲取現成的天然產物的蒙味時代,學會靠人的活動來增加天然產物生產的方法的野蠻時代,以及學會對天然產物進一步加工的文明時代。這一論斷()
① 描繪了階級社會的不同形態② 可用于佐證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動力③ 描述了生產關系變革的歷史過程
听课记录 |
知識逐條厘清 深度對接教材
④ 把人對自然的改造能力作為劃分社會發展階段的依據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5·浙江南太湖聯盟聯考改編]我國西周時期,道路和渠道縱橫交錯,土地被分割成了一個個方塊,形如“井”字,是為“井田”。井田制出現于商朝,發展成熟于西周。井田制所處的歷史時期 )
① 土地所有制為公有制
② 金屬工具已廣泛使用
③ 農業生產中沒有剝削
④ 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
A. ①② \operatorname{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2025·浙江金蘭教育合作組織聯考]《詩經》中描述:“一之日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在奴隸社會里,奴隸們建造了富麗堂皇的樓閣宮殿,自己住的卻是狹窄、潮濕的地穴,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而奴隸主們卻過著“以酒為池,以肉為林"的生活。由此可見()
① 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
② 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
③ 奴隸制國家是奴隸主與奴隸之間階級斗爭的產物
④ 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知識點二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
新教材 知識 課時導航

新教材 基礎 逐條厘清
一、封建社會
1.經濟
生产力 | 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有了显著进步; 有了较大发展; 有了 | ||
进一步发展, 出现时间 | 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和 逐渐发展起来 | ||
生产 关系 | 特点 |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 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 甚至少量 |
人与人的关系 | 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 | ||
产品分配关系 | 地主通过 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 | ||
意义 | 劳动成果除 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 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 的发展 | ||
基础 | 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 ||
封建 剥削 其他方式 | 主要方式 | (包括 和 | |
地主阶级还利用 ,强迫农民缴纳 、从事各种 |
知識逐條厘清 深度對接教材
2.政治
(1)顯著特征: O(2)主要矛盾: 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
3.思想:為了維護封建國家的統治,地主階級還散布 、傳播 鼓吹“ 7鉗制勞動人民的思想。
二、資本主義社會
1.開始標志: 的勝利,標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2.確立意義: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帶來了 的巨大飛躍,促進了, 的解放,使科學、教育、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生產力與生產關系
生产力 | 18世纪出现了 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19 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催生了由 转向 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 ||
萌芽 封建社会后期 | |||
生产 关系 | 原因 | 社会生产力(根本原因)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 |
特点 | 生产资料所有制 关系 | 资本家占有一切 | |
人与人的关系 | 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已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 家,成为 | ||
产品分配关系 |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 (工人创造的、被 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具 有隐蔽性) | ||
建立的 基本条件 | 一是要有大批失去 、有 、能够自由出卖 的人;二是要有开 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 | ||
建立过程 | 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_、通过 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资本主义社会 的形成是一个充满侵略、征服、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程 |
4.經濟危機
(1)主要表現:大量商品 ,大量 被閑置,大批生產企業、銀行 ,大批工人 ,生產迅速 ,信用關系被 ,整個社會生活陷人混亂。
(2)基本特征:生產過剩。這種生產過剩是 ,即相對于勞動人民有 的需求來說,社會生產的商品顯得過剩。
(3)直接原因: 的趨勢與勞動人民 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 與整個社會生產的 之間的矛盾。
(4)根本原因: 和 之間的矛盾,即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這一基本矛盾決定了經濟危機難以治愈。
5.基本矛盾
内涵 | 和生产资料 占有之间的矛盾 | |
实质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 | |
表现 | 生产领域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 | 和整个社会生产的 之间的矛盾 |
消费领域 | 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 之间的矛盾 | |
阶级关系 | 和 的对立 | |
缓和 |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 的措施,但 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 及其剥削关系 | |
解决 |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
知識逐條厘清 深度對接教材
聽課記錄
6.歷史命運:資本主義終究要被 所取代,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貫穿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始終, 著資本主義的命運。
特別提示
區分幾個矛盾
1.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兩大對立階級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矛盾。
2.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和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以及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這兩對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主要表現為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排查與更正
錯誤的請更正
1.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
更正:
2.封建社會的農民依附于地主,完全沒有人身自由。
更正:
3.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是資本家無償占有了工人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
更正:
4.工業革命標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人類社會進人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更正:
5.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更正:
新教材 助學 探究分享
1.封建制生產關系與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異同(教材P.5)
比較上述兩段材料,說說封建制生產關系與奴隸制生產關系有什么異同。
[探究提示]
项目 | 奴隶社会 | 封建社会 | |
异 | 生产资料 归谁所有 |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已的劳动工 具甚至少量土地 |
人与人在生 产中的关系 | 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 身自由 | 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 |
产品如何分配 |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 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 度的生活资料 | 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 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 |
同 | 本质上都是剥削制度 |
2.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表現和特點(教材PP.6-7)
結合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特點,分析上述材料,談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表現和特點。
[探究提示]
① 在封建社會末期,封建行會制度與封建土地所有制對生產的束縛愈發明顯。行會的主要成員是作坊主,作坊主一般都是熟練的工匠,擁有全部生產資料,通常招收兩三個學徒,較大的作坊還雇有幫工。作
知識逐條厘清 深度對接教材
坊主參加勞動,幫工學徒學完一定期限后可以出師獨立開業,這是封建師徒關系,還不是資本主義雇傭關系。封建社會的手工業作坊主是小生產者。資本主義萌芽是在小手工業者分化的基礎上產生的。 ② 在手工工場里,生產資料都屬于工場主所有,工場主自已不參加勞動,只用錢雇傭勞動者來生產,對勞動者進行剝削。勞動者靠出賣勞動力來維持生活。這種手工工場跟以前的手工作坊不同,它是以剝削雇傭勞動者為基礎的大規模生產。工場主是早期的資本家,那些從事生產的勞動者就是早期的雇傭工人。資本家剝削雇傭工人這種生產關系的出現,說明資本主義萌芽已破土而出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萌生出來,從根本上說,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
3.認識資產階級革命(教材PP.7-8)
(1)結合所學知識,說說資產階級革命發生后,英國和法國出現了怎樣的變化。(2)查找相關資料,從社會生產、政治體制、思想文化等方面,談談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產生了什么深遠影響。
[探究提示】
(1)① 英國的變化:1640年爆發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一場以推翻封建政權為目的、由新貴族和資產階級領導的、以農民和城市貧民為主力軍的資產階級革命。經過大規模的內戰,由農民和城市貧民組成的國會軍打敗了國王的軍隊。1649年1月,國王查理一世被處決,標志著英國封建王朝被推翻和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② 法國的變化:1789年7月,法國巴黎勞動人民和資產階級結成了反封建的革命陣營,舉行了反對封建王朝的起義,攻占了象征著封建統治的堡壘—巴士底獄,揭開了震撼整個歐洲的法國大革命的序幕。在同國內外封建勢力的斗爭中,法國人民不斷把革命推向前進,推翻君主政體,把國王路易十六押上了斷頭臺。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與法國大革命的勝利,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在社會生產方面,它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障礙,大大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在政治體制方面,資產階級推翻了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開辟了資產階級世界革命的時代;在思想文化方面,資產階級和他們的思想家們提出了“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使資產階級理念深入人心,這不僅為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政權的建立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而且把整個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推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4.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表現(教材P.9)
根據上述不同時期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表現,分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產生的原因。
[探究提示]
① 通過材料和圖片可以看出,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時期,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大批生產企業、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生產迅速下降,信用關系被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因此,在經濟危機期間,常常出現這樣一幅圖景:一方面是大批失業者排隊領取社會救濟,另一方面是資本家將大批商品傾倒或銷毀。大量的商品被銷毀,并不意味著資本主義生產的東西真的吃不完、用不盡了,而是因為這些商品遠遠超出了工人的購買能力而顯得“過剩”了。 ② 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是: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當矛盾尖銳化時,社會生產結構會嚴重失調,一方面社會生產大規模增長,另一方面工人階級因資本家的剝削日益貧困化,從而造成社會生產嚴重過剩。 ③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在于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新教材 素養 水到渠成
熱點探究
正確區分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
情境一: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董仲舒情境二: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李紳情境三:他們除掉自己的勞動力,除掉勞動的手和頭,再沒有別的東西可賣了。—馬克思
知識逐條厘清 深度對接教材
(1)董仲舒和李紳描述的是哪個社會時代?這個社會形態的生產關系特點是什么?(2)馬克思描述的是哪個社會時代?這個社會形態的生產關系特點是什么?
新教材 熱練 融會貫通
1.[2025·浙江南太湖聯盟聯考]透過唐朝李約的詩句“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我們可以推知
① 封建社會的農民沒有生產資料,也沒有人身自由
② 產生詩句中現象的基礎性因素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③ 地主階級通過強迫農民繳納苛捐雜稅來剝削農民
④ 封建社會的基本矛盾是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
A. ①② B.②③ C.textcircled{1④} D.③④
2.[2025·浙江錢塘聯盟聯考]從社會發展史的角度看,封建社會取代奴隸社會是歷史的進步。其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制下的農民有自己的勞動工具和少量土地
B.封建制比奴隸制更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C.人類擺脫蒙味野蠻的狀態,邁人了文明時代
D.農民有人身自由,能夠占有大部分勞動成果
3.[2025·紹興會稽聯盟聯考]“昨日人城市,歸來淚滿巾。偏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這首詩用簡單樸素的語言描繪了養蠶婦人入城的所見所感,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的階級對立和不平等的社會現象。造成這一社會現象的原因是 ()
① 農民階級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少量的土地,生產積極性高漲
② 地主階級通過占有絕大部分土地,從而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
③ 地主階級通過收取地租、發放高利貸等方式,奴役和剝削農民階級
④ 面對地主階級的剝削,農民階級的反抗斗爭只表現為農民戰爭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operatorname{D}.③④
4.[2025·浙江金蘭教育合作組織聯考]“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航臟的東西。”“血和骯臟的東西”是指(
① 勞動者享有人身自由,能夠自由出賣自身勞動力
② 資產階級通過暴力、掠奪,促使勞動者失去生產資料
③ 勞動者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
④ 資本家無償占有雇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5·浙江星辰聯盟聯考]馬克思指出:“一切現實的危機的最終原因,總是群眾的貧窮和他們的消費受到限制,而與此相對比的是,資本主義生產竭力發展生產力,好像只有社會的絕對的消費能力才是生產力發展的界限。”由此可見 ()
A.經濟危機是貫穿資本主義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
B.生產的相對過剩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
C.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
D.資本主義被社會主義取代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知識逐條厘清 深度對接教材
6.[2025·浙江 ^{9+1} 高中聯盟聯考]近年來,西方國家發生了多起罷工事件,這些事件主要集中在科技、航空、港口和公共服務等行業,反映了西方國家在經濟發展、社會公平和勞資關系等方面面臨的挑戰。材料表明)
① 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有不可調和的矛盾② 資本主義社會存在固有的端和矛盾③ 罷工能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基本矛盾④ 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瘤疾\operatorname{A.}①② B.①③ C.②④ \operatorname{D}.③④
第二框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知識點一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
新教材 知識 課時導航

新教材 基礎 逐條厘清
一、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
1.思想來源( 社會主義)
背景 伴随着 | 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 |
代表 人物 | 早期代表人物 | 莫尔(著作《乌托邦》)和康帕内拉(著作《太阳城》) |
最高阶段代表人物 | 法国的 和英国的 | |
评价 | 历史进步性 历史局限性 | 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 想社会的诉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 |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 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空想 性)。他们主张 ,反对 _,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 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 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 有找到 的正确途径(无效性)(提示:从唯心史观出发) |
2.歷史前提(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
(1)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之一。
(2)工人運動的興起:
标志 | 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
影响 | 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 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 |
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 和 ,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 |
之一 | |
启示 | 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说明,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 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
深度對接教材
二、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
1.理論基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
项目 | 唯物史观 | 剩余价值学说 |
研究对象 | 社会历史 | 资本主义社会 |
理论来源 |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 的合理成分 | 马克思批判继承了 的思想成果 |
主要内容 | 揭示了 的一般规律,揭示了 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 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 | 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从经济学角度 揭示了 ,揭示了资本家 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 |
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 的基础上 | 产阶级利益的 ,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 的 _,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 |
联系 | 唯物史观是剩余价值学说的方法论基础,而后者是对前者的科学证明 | |
意义 | 二者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 到 的伟大飞跃 |

2.誕生標志(1848年2月, 發表)
内容 | 意义 |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与人类社会 的 | 科学论证了 必然灭亡和 必 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
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 阐述了未来 社会的理想目标,并指出“代替 | 阐明了建立 的必要性 |
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 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 是一切 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 ,激励着人们 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
特別提示·
區分幾個標志
1.資本主義社會開始的標志: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2.世界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的標志: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先后爆發了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3.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的標志:1919年五四運動。
4.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的標志: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的創立。
5.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標志: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
排查與更正
錯誤的請更正
1.空想社會主義主張階級調和,沒有揭露資本主義的端。
更正:
2.科學社會主義的基石是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
更正:
3.剩余價值學說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
更正:
4.科學社會主義與空想社會主義一脈相承。
更正:
5.共產黨人反復學習、深入研究《共產黨宣言》,能明確共產黨始終代表全人類的利益。()
更正:
知識逐條厘清 深度對接教材
新教材 助學 探究分享
1.空想社會主義發展的三個時期(教材P.11)結合學過的歷史知識,說說三個時期空想社會主義的特點。
[探究提示]
① 在16世紀初到17世紀末,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者主要是用文學語言來批判資本主義,多為感性空想。本階段的空想社會主義,只有豐富的幻想而沒有理論的論證,沒有科學的邏輯體系,這一時期的空想社會主義者還只限于盲目的空想,而缺乏對手段和方法的思考。 ② 18世紀的空想社會主義開始擺脫早期空想社會主義純粹虛構的幻想,從法律角度批判資本主義私有制,這一時期可以說是理性批判的空想社會主義,用自然法和人類理性去批判舊制度,已開始考慮從現實到達理想的可行道路,從而為空想社會主義的實踐創造了條件。 ③ 19世紀初的空想社會主義發展到最高階段。在這一時期,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繼承以往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吸收18世紀啟蒙學者的理論形式,在批判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對未來社會提出積極合理設想的同時,將空想社會主義推進到理想試驗階段。這一時期的空想社會主義已經開始了初步的制度創設與實踐,如圣西門的“實業制度”、傅立葉的“和諧制度”、歐文的“新和諧公社”實驗等,雖然這些努力都失敗了,但是他們的積極嘗試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資料和有益的借鑒。
2.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理論與實踐(教材P.12)
為什么圣西門、傅立葉、歐文建設美好社會的努力都以失敗告終?
[探究提示]
① 空想社會主義者不了解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無論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還是對未來社會的設想,空想社會主義者都是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而不是從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生產方式的辯證運動出發。 ② 空想社會主義者只是把無產階級當作同情的對象,而不了解其真正的社會地位和肩負的歷史使命,看不到他們是埋葬資本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的偉大社會力量,因而把實現理想社會的希望寄托在個別統治者和開明富豪的支持上。 ③ 空想社會主義者不了解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找不到實現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他們反對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拒絕一切革命行動,幻想通過宣傳示范、向統治者呼吁等和平途徑,實現他們的社會改革方案。三大空想家的社會主義學說存在根本缺陷,主要是由當時的社會經濟、政治條件的局限性造成的。
3.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教材PP.13-14)
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馬克思、恩格斯為什么能夠創立科學社會主義。
[探究提示]
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 ① 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充分暴露,導致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激化。 ② 工人階級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無產階級不再只為改善生活條件而斗爭,組織性日益增強。他們采取群眾性罷工、政治示威游行甚至武裝起義等方式為爭取本階級的政治權利而斗爭。 ③ 馬克思、恩格斯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在深入研究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基礎上,通過對所處的時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深刻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問世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4.《共產黨宣言》中的名言名句及其發表的意義(教材P.15)
(1)誦讀《共產黨宣言》中的名言名句,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感想。
(2)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共產黨宣言》發表的意義。
[探究提示]
(1)名言名句: ① 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 ② 現代的國家政權不過是管理整個資產階級的共同事務的委員會罷了。 ② 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 ③ 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已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④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2)《共產黨宣言》的問世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個
知識逐條厘清 深度對接教材
偉大事件。《共產黨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偉大著作,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品格,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立場,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崇高理想,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綱領,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國際主義精神。《共產黨宣言》是一部科學洞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經典著作,是一部充滿斗爭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經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場、為人民大眾謀利益、為全人類謀解放的經典著作。
新教材 素養 水到渠成
熱點探究
正確理解科學社會主義創立的意義
情境:2025年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7周年。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寫了《共產黨宣言》,第一次系統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社會主義開始走上科學道路。在此之前,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等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設想了未來美好社會的藍圖,卻沒有打開通往美好社會的大門。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才真正為人類指明了實現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1)如何理解《共產黨宣言》的發表使社會主義走上科學道路。
(2)談談你對“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才真正為人類指明了實現自由和解放的道路”的理解。
總結歸納
不同点 | 空想社会主义 | 科学社会主义 |
实现理想社会 的道路 | 认为可以和平地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 敏锐地看到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无 产阶级专政 |
对人类社会发不能科学阐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没有发 展和资本主义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没有找到能够成为 |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 义运行的特殊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 | |
本质的认识 | 新社会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 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
新教材 熱練 融會貫通
1.[2025·浙江南太湖聯盟聯考]圣西門的理想是建立一種由實業家和學者領導的社會制度,即“實業制度”。在他看來,實現這種理想的關鍵在于采取說服的辦法。為此,圣西門把賺來的錢用于科學研究、結識教授虛心求教以及四處游歷。但是,錢財很快花光,圣西門的理想卻沒能實現。這表明,圣西門 (① 對未來理想社會存在美好訴求② 找到了變革社會的正確途徑③ 其理想不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④ 揭示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
听课记录 |
A ①③ B.@④ C.②③ {D}.②④
深度對接教材
2.[2024年6月·浙江選考]康帕內拉在《太陽城》一書中主張:消滅剝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財產歸全民所有;每個公民的工作、勞動、藝術、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據自已的愛好和特長得到合適的分配。上述主張 )
① 表達了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② 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③ 找到了建立新社會的階級力量④ 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提供了思想素養
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3年1月·浙江學考]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是 )
① 剩余價值學說和唯物史觀的創立② 《共產黨宣言》的正式發表③ 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的形成與發展④ 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A.①②③ B.@\ @\ @\varnothing C.①③④ \operatorname{D}.②③④
4.[2024年1月·浙江選考]馬克思、恩格斯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創立了唯物史觀。唯物史觀揭示了 ( )
① 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
② 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③ 資本主義經濟的運行規律
④ 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
A ①② B.@④ C.②③ {D}.③④
5.[2025·杭州北斗聯盟聯考]馬克思主義始終站在時代前沿,不斷探索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課題、回應人類社會面臨的新課題,永葆其美妙之青春。這體現馬克思主義是()
A.科學的理論 B.人民的理論C.開放的理論 D.實踐的理論
知識點二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
新教材 知識 課時導航

新教材 基礎 逐條厘清
一、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歷程
1.十月革命
(1)時間:1917年。
(2)成就:建立了 政權,確立了 生產關系。
(3)意義: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 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到 的偉大跨越,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特別提示
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嘗試。
2.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飞跃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 到 的历史 性飞跃 |
曲折 |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 |
前景 |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 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 _;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 ,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
知識逐條厘清 深度對接教材
聽課記錄
二、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 劳动者 生产资料 |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 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 的关系 |
产品分配关系 | 个人消费品实行 |
特別提示
區分兩個意義
1.資產階級革命勝利的意義:標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
2.俄國十月革命的意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排查與更正
錯誤的請更正
1.十月革命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更正:
2.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大發展,實現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
更正:
3.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可以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產生。
更正:
4.個人消費品實行按需分配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之一。
更正:
新教材 助學 探究分享
巴黎公社革命的意義(教材PP.17-18)
列寧在《歐仁·鮑狄埃(為紀念他逝世二十五周年而作)》中熱切地寫道:“一個有覺悟的工人,不管他來到哪個國家,不管命運把他拋到哪里,不管他怎樣感到自已是異邦人,言語不通,舉目無親,遠離祖國,一一他都可以憑《國際歌》的熟悉的曲調,給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聽唱《國際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探究提示]
歐仁·鮑狄埃是法國工人詩人,在巴黎公社被選為公社的委員。他創作的《國際歌》是共產主義的“通行證”,是無產階級找到自已同志的特殊語言。一百多年來,《國際歌》成為國際無產階級的戰歌,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傳遍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歐仁·鮑狄埃也因此被稱為“一位最偉大的用歌作為工具的宣傳家”。《國際歌》是革命的宣言,是戰斗的號角,表達了無產階級不屈不撓的頑強斗志,發出了一定要徹底消滅世界上一切剝削階級的偉大誓言,受到工人群眾的熱烈歡迎,很快在法國傳開,并且傳遍全球,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戰歌,激勵著人們為真理而戰斗。
新教材 素養 水到渠成
熱點探究
正確認識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過程
情境: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馬克思主義誕生170多年來,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一再證明,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馬克思主義行!
結合情境,運用“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的相關知識,說明人類社會發展實踐是怎樣證
知識逐條厘清 深度對接教材
明“馬克思主義行”的。
總結歸納
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
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 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 |
新教材 熱練 融會貫通
1.[2023年1月·浙江選考]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至少證明兩點:一方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沒有能力繼續駕馭它的生產力;另一方面,這種生產力要求擺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適應它的生產關系。由此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
①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調整可以促進生產力發展②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生尖銳沖突③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定會適應生產力狀況④ 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5·浙江五校聯盟聯考]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深刻影響了世界。毛澤東曾說:“世界歷史幾千年以來都在發展著,進步著,但只有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之后,才產生了新的方向。”關于“十月革命”及“新的方向”,解讀正確的是 ()
① 誕生世界上首個共產黨,開創了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先河
② 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
③ 沖破帝國主義東方戰線,改變世界政治力量對比
④ 建立首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5·紹興會稽聯盟聯考]社會主義500多年的發展歷史,可謂波瀾壯闊、跌宕起伏,既有高歌猛進,也有坎坷曲折。在其發展進程中,人們通常認為社會主義經歷了三次偉大的飛躍。關于這三次飛躍,表述正確的是 ()
① 巴黎公社的成立標志著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飛躍
② 十月革命的勝利使科學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空想到現實的飛躍
③ 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
④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operatorname{D}.③④
4.[2025·杭州北斗聯盟聯考]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都帶來了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轉折。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歷程可以概括為 ()
A.從理論到實踐、從夢想到現實、從一國到多國
B.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從歐洲到世界
C.從一國到多國、從理論到實踐、從世界到中國
D.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

定價:75.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