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国产成人无码AA精品一区,好姑娘1免费观看完整版中文,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

2024年報考指南

發布時間:2024-6-26 | 雜志分類:校園教育
免費制作
更多內容

2024年報考指南

學院概況教育學院(體育師范學院)教育學院(體育師范學院)歷史悠久,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7年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創建的體育專修科,這是中國近代最早建立的體育科系之一。1952年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衛生系整體調入籌建中的中央體育學院(現北京體育大學),這批學生成為1953年我校建校后的第一批體育專業學生。1955年設體育系,1990年體育系更名為體育教育系,并根據國家教委高校專業目錄的統一規定,設體育教育專業。2002年體育教育系更名為教育學院。2017年,北京體育大學深化綜合改革啟動,教育學院劃為體育與健康學部的下屬學院。同年,教育學院成功申報獲批教育學本科專業以及教育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18年,教育學院新設體育教育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教育學院已形成本科階段教育學與體育教育兩個專業并舉,研究生階段體育學與教育學兩個學科并重的綜合化、貫通化的專業發展格局。2019年為進一步強化優秀體育師資培養,在教育學院基礎上成立體育師范學院。學院設有4個教研室和2個研究中心,分別是:體育教育教研室、體育史教研室、幼兒體育教研室和教育學教研室;中國殘疾人體育研究中心和中外體育教育比較研究中心。 ■ ... [收起]
[展開]
2024年報考指南
粉絲: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內容
第32頁

學院概況

教育學院(體育師范學院)

教育學院(體育師范學院)歷史悠久,其前身可以追

溯到1917年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創建的體育專修科,這是中

國近代最早建立的體育科系之一。1952年北京師范大學體

育衛生系整體調入籌建中的中央體育學院(現北京體育大

學),這批學生成為1953年我校建校后的第一批體育專業

學生。1955年設體育系,1990年體育系更名為體育教育

系,并根據國家教委高校專業目錄的統一規定,設體育教

育專業。2002年體育教育系更名為教育學院。2017年,北

京體育大學深化綜合改革啟動,教育學院劃為體育與健康

學部的下屬學院。同年,教育學院成功申報獲批教育學本

科專業以及教育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18年,教

育學院新設體育教育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教育學院已

形成本科階段教育學與體育教育兩個專業并舉,研究生階

段體育學與教育學兩個學科并重的綜合化、貫通化的專業

發展格局。2019年為進一步強化優秀體育師資培養,在教

育學院基礎上成立體育師范學院。學院設有4個教研室和2

個研究中心,分別是:體育教育教研室、體育史教研室、

幼兒體育教研室和教育學教研室;中國殘疾人體育研究中

心和中外體育教育比較研究中心。

■ 師資力量和課程建設

學院注重師資隊伍和重點課程建設。專任教師24人,

教授4人,副教授4人,博士生導師3人,北京市教學名師團

隊2個。近年來,我院教師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獲北

京市教學成果獎3項,獲北京市教學名師稱號4人。課程建

設及學術研究方面碩果累累,目前有國家級一流課程(精

品課程)2門,北京市級優秀本科課程精品課程5門,校級

精品課程5門,北京市精品教材3本,并先后獲得國家社科

基金重大項目3項,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60余項。

■ 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

學院始終秉承“堅持立德樹人,面向教育實踐,凸顯

體育特色,服務社會需求”的辦學指導思想,強調把學科

建設和人才培養放在首位。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學院下設

的體育教育專業于2008年被評為“北京市特色專業”和

“國家級特色專業”,并在多年的中國大學本科專業排名

中始終占據著同專業第一的位置;2019年體育教育專業被

評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0年教育學專業被評

為北京市一流專業建設點。60余年來,學院已為國家培養

了兩萬多名優秀體育人才,他們遍布全國各級各類學校,

fi

學生專項技能展示 fffflffiflfflffl fflfifflff

http://pe.bsu.edu.cn 010-62984715

第33頁

北京體育大學2024年招生簡章·報考指南

學生在全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基本大賽中獲佳績

fifffflffifl

在國家重點建設的 “雙一流”大學(學科)中,多數體育部

門骨干為我院畢業生,此外,還有眾多的我院畢業生活躍在

我國中小學基礎教育領域和教育、體育相關部門,成為我國

教育和體育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 國際化成果

近年來,學院不斷提升人才培養的國際化水平,為在

校研究生創設更多出國交流學習機會,與國際知名院校積

極合作,并與多所國際知名院校展開研究生的聯合培養。

從2018年9月起,學院陸續向克羅地亞薩格勒布大學、美

國春田學院等國外知名大學派出80余名教師和學生;舉辦

了“中愛學校體育思想專題研討會”、“中歐教育與體育

理論國際研討會”和“中日教育與體育理論國際交流研討

會”,與愛爾蘭利莫瑞克大學、日本順天堂大學、日本體

育大學的參會代表進行了深入的學術交流;中國殘疾人研

究中心組織了“融合體育教育在線課程資源開發”、“融

合性探險及合作類項目的組織原則和策略”、“發展性協

調障礙、多動癥、自閉癥”等專題活動,邀請了多位適應

體育領域的國際知名專家來校授課。

第34頁

fi

■ 名師介紹

王華倬,學院院長,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理事會理事、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學校體育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國高等

教育學會體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為學校體育史、體育教師教育、學校

體育管理等,近五年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招標重大項目1項,其他科研項目2項,發表CSSCI核心期刊論文20余篇。主要

承擔本科學校體育學、研究生專業課等教學任務。

劉 昕,學院副院長,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北京市教學名師,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決策咨詢專家,國家體育總局優秀

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百人計劃培養對象。主要研究領域為課程與教學論,主要進行課程開發理論與實踐研究、體育課程基

本理論與實踐研究、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研究、學校體育場館開放與利用研究等相關研究,近五年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學

規劃重點項目1項,其他項目2項,在CSSCI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0余篇,主要承擔教育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教育基礎

理論等教學任務。

姚 蕾,幼兒體育教研室主任,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學校體育分會常委,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主講教師,北京市課程思

政教學名師,全國兒童青少年體能運動技能研究院專家,國家社科基金課題通訊評審評委。《體育學研究》《北京體育大

學學報》等期刊評審專家。姚蕾教授長期致力于體育課程與教學、幼兒體育理論與實踐領域的研究,近5年主持或參與國

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2項,在CSSCI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0余篇,主要承擔體育課程與教學論、體育科研方法、學校體

育學等教學任務。

張 凱,體育教育教研室主任,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和北京市優質本科課程負責人,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教學團

隊教學名師,張凱教授長期致力于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青少年體育學習心理等領域的研究,近5年主持北京市教育科

學規劃重點課題1項、國家體育總局科研項目3項,其他項目1項,公開發表論文20余篇,主要承擔體育教學原理、體育科

研方法概論、教育學等教學任務。

■ 優秀畢業生

陳建勤,體育教育專業1991屆畢業生,正高級教師,北京市第十七中學體育教師。北京市特級教師、北京市學科帶

頭人、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學校體育學會理事、教育部“國培計劃”主講教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體育教師培訓專

家、教育部教師資格考試評委。多篇論文獲全國、北京市一、二等獎,公開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0余篇,參與編寫出版20

余部體育著作(教材)。

孫衛華,體育教育專業1995屆畢業生,正高級教師,北京市和平街一中體育教師,朝陽區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員。獲

“全國十佳中學體育教師”提名、“北京師德榜樣”、“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教育創新標兵”等稱號。與教育部、

央視合作策劃的大型公益節目《我是體育教師》在央視播出超100期。教學成果多次獲北京市級、區級政府教育成果

獎”,公開發表論文40余篇,出版教材、教學用書40余冊。被中國教研網評為“教研之星”。

彭建敏,體育教育專業2001屆畢業生,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清華大學體育部教師。中國大體協兩操分會公益健康

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大體協健美協會理事,2008年擔任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田徑裁判,被評為殘奧會優秀技術官員,

曾任國家男子花劍隊體能教練。第四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文科組一等獎,這是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開辦以

來第一位參賽并獲得一等獎的體育教師。

李采豐,體育教育專業2002屆畢業生,教授,國際級田徑裁判,重慶第二師范學院體育與健康管理學院副書記、副

院長,重慶市田徑協會秘書長、法人。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項,在北京

體育大學學報、中國教育學刊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出版專著2部,獲發明專利授權3項。

宋虹磊,體育教育專業2017屆畢業生,畢業后進入西藏工作,就職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甲瑪鄉希望小學,

成為該校唯一的一名體育教師,同時擔任學校的少先隊輔導員,負責黨建專干工作,先后獲得了墨竹工卡縣“優秀少先隊

輔導員”、“優秀黨建干事”、“西藏自治區優秀裁判”稱號。

http://pe.bsu.edu.cn 010-62984715

fi

第35頁

學生參加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 學生參加水上項目課程

專業介紹

體育教育專業

(四年制,教育學學士)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需求,具

有高尚師德、先進教育理念和深厚教育情懷;具備突出

的專項運動技能和綜合的運動技術、扎實的教學訓練技

能和深厚的理論基礎、可持續發展的人文底蘊、實踐能

力和創新精神,能在基礎教育領域從事體育教學與鍛

煉、課余訓練與競賽、學校體育管理與科學研究等工作

的高素質復合型體育教師。

主干課程: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教育學、體育

心理學、健康教育學、體育科學研究方法、學校體育

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專項教

學訓練實踐與理論、副項教學訓練實踐與理論。

就業方向:體育與教育相關部門及單位

教育學專業

((四年制,教育學學士)

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扎實的教

育基礎理論知識,較強的教育教學、教育研究、教育管

理等教育實際工作能力,能夠在各級各類教育和體育機

構中從事教學、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主干課程:教育學原理、普通心理學、中國教育史、

外國教育史、發展心理學、教育哲學、現代教育技術、

課程與教學論、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社會學、教育管理

學、德育原理、教育心理學、教師基本技能訓練。

就業方向:教育與體育相關部門及單位

ffifflffifi

北京體育大學2024年招生簡章·報考指南

第36頁

心理學院

心理學院起源于北京體育學院“體育理論教研室”,

于1958年設《運動心理學》本科課程,于2003年正式成北

京體育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運動心理)本科。2008年,

運動心理學成為北京市重點學科。2010年,獲批心理學一

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20年,獲批應用心理專業型碩

士學位授予權。2017年,學校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科專業建

設,提升辦學層次和辦學水平,適應體育、教育事業改革

發展需要,回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正式成立心理學院。

心理學院共有6個實驗室,可開展不同類型的教學和研究活

動,分別為基礎心理實驗室、心理測評室、技能學習實驗

室、運動認知實驗室和心理訓練實驗室,及運動應激實驗

室(共享)。基礎心理實驗室配有32臺雙顯計算機,配有

各種心理學實驗、測評及數據分析軟件,可開展60人的實

驗教學。實驗室配備了相應的研究設備和儀器,有眼動設

備、腦電設備、近紅外腦成像系統、虛擬現實心理評測系

統(VR)、生物反饋儀、以及心理沙盤系統,實驗室能夠

滿足體育運動心理、健康心理以及認知心理各方向的研究

需要,為學生的學習和科研活動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學院在校本科生300人,碩士生139人,博士生31人。

現年度本科專業招生60人,為全國體育院校學生最多的應

用心理學專業。

■ 師資隊伍

學院建有三個教研室:運動心理學教研室、認知與生

物心理學教研室,以及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教研室。全院教

職員工35人,其中專業教師30人(教授11人、副教授6

人、講師13人)。全院教師均博士畢業于北京大學、北京

師范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等知名學府

(985院校或“雙一流”大學),或來自香港、美國、加

拿大的國際知名大學。近半數教師均有赴海外學習、交流

一年以上的學術經歷。2020年,我校聘北京師范大學資深

教授林崇德先生為心理學科名譽教授;2021年,我校聘加

拿大勞倫申大學教授,國際運動心理學會主席和應用運動

心理學會主席ROBERT JOEL SCHINKE為我院客座教授。

心理學院具有優秀的師資隊伍,運動心理學教研室曾

(2010)獲“國家級運動心理學系列課程優秀教學團

隊”。張力為教授帶領團隊建設的《運動心理學》(線

上)(2020)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張力為

(2021)獲首屆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王英春(2015)

獲霍英東青年教師獎。毛志雄(2018)、遲立忠

(2019)、郭璐(2021)分別承擔了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

項目,康冠蘭(2019)主持了1項國自然項目,其他老師

主持了教育部及體育總局等多項省部級課題。張力為、王

英春、王莉、葛楊等長期在國家隊從事心理服務保障工

作,為奧運爭光貢獻力量。

學院概況

張力為教授為國家藝術體操隊心理科技保障服務

fi

http://psy.bsu.edu.cn/ 010-62982748

fflffl fflfifflffl



第37頁

ffiffifflffi

心理學院承辦2019年國際青年學者論壇

王英春教授為國家射擊隊心理科技保障服務

■ 科研方向

體育與運動心理學方向,探索影響競技運動表現的

心理因素,如運動員的自我控制、心理疲勞、重大比

賽的心理調控等;近五年,張力為教授帶領的奧運科

技攻關服務團隊為中國代表團所獲的120枚奧運及殘奧

獎牌(46金)做出了實質性貢獻,多次受到國家體育

總局表彰。

健康心理學方向,探討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及機制,同時探索身體活動的心理機制及促進手段,

為提升國民健康做出了積極貢獻。

認知心理學方向,該方向探討競技情境中信息加工

過程的特點,為理解應激情境的認知過程及應激訓練

提供依據,此方向獲得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

助,多篇論文被SCI及SSCI收錄。

■ 人才培養

學院1982年開始招收運動心理學方向的碩士研究

生,1984年首次培養心理學本科生,1992年開始招收

運動心理學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03年建立了應用心

理學專業(運動心理)本科專業。2008年,運動心理

學學科獲批交叉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2010年經國務

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獲得心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

予權,2022年成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全國共72個),獲應用心理專業學位碩士點授予

權。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兼具生物性和社會性,決定了

心理學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性質,心

理學專業具有文理融合的特點。因此,我院希望招收

文理科特長均衡,外語基礎較好,熱愛體育并具有科

研精神和學術情懷的優秀學生。

■ 學術活動

心理學院是中國心理學會體育運動心理專業委員

會的掛靠單位,已成功舉辦了“第十三屆世界運動心

理學大會”(2013),“第十一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

術會議”(2018),四屆“中國奧運會—殘奧會心理

訓練工作論壇”(2008、2012、2016和2021),以

及三屆“心理學國際青年學者論壇”(2018、2019、

2020)等重要學術活動,為推進我國運動心理學的理

論發展,及其與競技體育,大眾健身實踐的緊密結

合,擴大本校及中國運動心理學的學術影響力發揮了

重要作用。

■ 國際化成果

為深入推進“人才強校”戰略,促進海內外優秀

心理學青年學者的學術交流和深度合作,自2018年

起,每年10月舉辦“心理學國際青年學者論壇”。論

壇旨在為海內外心理學青年學者搭建學術交流平臺,

通過學術研討和人才洽談等形式,探討心理學前沿熱

點問題,增進學術交流與合作,同時也為優秀心理學

青年學者的引進創造條件。截止目前,學院已圓滿承

辦三屆“心理學國際青年學者論壇”。

學院加強人才培養國際化,與加拿大阿爾伯塔大

學、新西蘭奧克蘭大學、愛爾蘭利莫瑞克大學和美國

春田學院等國際知名院校建立聯合培養合作關系,每

年選派優秀學生,由學校資助,赴海外訪學一年。

北京體育大學2024年招生簡章·報考指南

第38頁

fi

張力為,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國著名運動心理學

家,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運

動心理學系列課程)負責人。曾任亞洲及南太平洋地區運

動心理學會主席,中國心理學會體育運動心理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理事。現任中國體育科學學

會學術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國體育科技》副主編,

《心理學報》《體育科學》等刊編委。已發表學術期刊論

文247篇,學術會議論文258篇,著作23部,著作章節39

章。獲省部級學術獎勵29項以及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

任中國帆船帆板隊、中國蹦床隊、中國藝術體操隊、中國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隊備戰奧運會心理訓練負責人。

研究領域:自我觀念(包括自我控制)和心理疲勞

課程教學:心理學研究方法,運動心理學(本科生);

行為科學多元統計(碩士研究生),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

(博士研究生),體育科學研究方法II(博士研究生)。

毛志雄,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心理學會體育

運動心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

心理學分會副會長。已發表學術論文128篇,著作3部,著

作章節23章。獲省部級學術獎勵5項。2011年至2016年擔

任國際運動心理學會官方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中文網絡版主編。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項目課題負責人。

研究領域:身體鍛煉與心理健康,鍛煉行為促進

課程教學:心理學導論(雙語)、運動心理學、運動

與鍛煉心理學(雙語)、心理學論文寫作(碩士研究

生)、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博士研究生)。

遲立忠,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持或參與20余項國家

級、省部級等各級科研課題,現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科技冬奧”課題《冬季運動項目心理調控關鍵技術的研

究》。曾獲第28屆、第29屆奧運會科研攻關與科技服務貢

獻獎一等獎、二等獎。發表學術期刊論文40余篇,主編教

材3部,參與撰寫教材、專著10余部。現任中國心理學會

體育運動心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中國體育科學

學會運動心理學分會委員。

研究領域:運動預判與決策、運動認知專長、運動中

的情緒與認知

課程教學:認知心理學、運動心理學(本科生);運動

與鍛煉心理學研究專題、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研究生)。

■ 名師介紹

■ 優秀畢業生

國內原“985工程院校”或

“雙一流”大學

雙一流學科院校

本校繼續攻讀研究生

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浙江大學、中南大學、復旦大學、

廈門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開大學

美國

國內升學

海外深造 英國

哈佛大學、丹佛大學、霍夫斯特拉大學、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

紐約大學、喬治城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埃克塞特大學、愛丁堡大學、巴斯大學、蘭卡斯特大學、倫敦大學學院、

南安普頓大學、諾丁漢大學、約克大學、謝菲爾德大學

澳大利亞 昆士蘭大學、悉尼大學、澳洲國立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

其他 芬蘭于韋斯屈萊大學、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韓國延世大學、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香港教育大學、澳門大學等

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華中師范大學

今年畢業生深造情況一覽

http://psy.bsu.edu.cn/ 010-62982748

第39頁

ffifflffi

應用心理學專業

(四年制,理學學士)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心理學基本知識、理論及技能,

具備心理科學的思維方式及研究能力;具備一定的體育

學基礎知識及理論,深入了解一至兩項運動項目;能夠

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體育管理部門、運動

隊等領域從事心理學相關工作的應用型人才;或者為從

事心理科學專業的研究及應用奠定扎實的基礎。

專業特色:心理科學與體育科學并重,學生知識掌握

與能力提高并重,科學研究與社會實踐并重,圍繞競技

運動及大眾健身心理領域,打造厚基礎,寬口徑的人才

就業及深造模式。

畢業生能力特點:具有心理科學及體育科學的基本理

論、基礎知識,具備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掌握實證研

究方法,具備心理實驗設計、心理測量及數據分析的能

力;具有獨立開展心理學研究的基本能力和將心理學知

識及技能應用于廣闊領域的實踐能力,如問卷設計與調

查、心理測評與診斷、心理咨詢與訓練等能力;熟悉國

家有關體育事業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同時了解心理學

的發展動態和應用前景。

就業方向: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體育管

理部門、運動隊、大眾健身俱樂部等單位,從事心理咨

詢,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科研等心理學

相關工作。

專業介紹

心理學

心理學導論(雙語)、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心理測量、發展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生物心

理學、認知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心理學史、運動與鍛煉心理學(雙語)

實驗心理學實驗、認知科學研究技術、運動心理學0研究實踐、

畢業論文、專業實習、社會適應實踐、創新創業實踐

部分精品課程一覽

主干學科

核心課程

主要實驗及實踐創新

眼動掃描儀

合作認知的近紅外超掃描實驗

北京體育大學2024年招生簡章·報考指南

第40頁

fflffl fflfifflffiff

運動人體科學學院

http://ssc.bsu.edu.cn/ 010-62989444

運動人體科學學院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體育理論

系”,是學校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2002年改為現名。現擁

有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與運動表現、運

動生物化學與營養、體質與健康五個專業方向。2002年,經

教育部批準,運動人體科學成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是當

時我國體育科學領域唯一的國家重點學科。運動人體科學專

業2009年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2019年教育部批復為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學院2021年獲批中國科協“學風

傳承示范基地”,2022年獲批教育部“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

系”、首批全國“虛擬教研室”培育點。在我國運動人體科

學領域,學院最早開設了本科專業,最早獲得了碩士、博士

學位授予權,培養了國內第一個運動人體科學的碩士、博

士。學院始終堅持“育人為本、以德為先、學科為基、教研

相長”的辦院理念,實現人才培養的“高端化、貫通化、國

際化和協同化”。

fi

學院概況

學生為運動員做測試 學生進行生物化學實驗

◆學院院訓

第41頁

■ 師資力量

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在辦學中,落實立德樹人,鑄

魂育人的任務,遵循“追求卓越”的校訓和“致知篤

行,明德崇體”的院訓,將深厚的歷史積淀與國際化

新理念深度融合,培育出年齡、學緣、學歷結構合

理,教學、科研能力突出的優質師資隊伍,包括20名

教授、15名副教授。其中有18名博士生導師,36名碩

士生導師,2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1個北京高校優

秀本科育人團隊,1個教育部首批100個“雙帶頭人”

教研室支部,7名北京市教學名師,4名教育部“新世

紀優秀人才”,6名國家體育總局“優秀中青年專業技

術人才”。95%以上的專任教師擁有博士學位,60%

教師具有海外留學經歷,近一半的教師畢業于北京大

學、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和海

外名校的醫學、生命科學等學科。通過運動科學教研

會、運動科學科研會、跨學科融合論壇、專業協作會

等平臺,教師跨專業方向交流,跨研究領域融合,教

研相長。

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教師研究領域廣泛,涉及運動

人體科學多方向,如骨骼肌的運動原理、形態機能、

力量訓練及損傷機制;運動與心腦血管功能調控;運

動的神經-內分泌機制;技術動作結構的診斷與優化;

運動訓練監控、運動營養與高原訓練;運動員科學選

材;興奮劑的檢測技術與方法;運動技術、運動損傷

與運動裝備的生物力學;體質與健康評價、健康促

進、運動風險評估與健身指導;體育儀器設備、應用

軟件研發等。學院教師為十多個夏季、冬季運動項目

國家隊提供科技攻關與科研服務,主持和參與新的

《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等

具有全國影響力標準的修訂,承擔多項國家科技支撐

計劃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自然基金項目等

國家級科研課題,研究成果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

■ 國際化成果

國際化培養是學院的特色之一,學院與美國春田學

院、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阿爾伯塔大學、英國

伍斯特大學、拉夫堡大學、利茲大學、新西蘭奧克蘭

大學等多所國際知名院校保持密切的院際交流與合

作,每年都選送優秀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

生赴國外進行半年至二年的學習交流,并有

“1+2+1”“2+2”“3+1”“1.5+2+0.5”本科雙學

位、“1+1+1”碩士雙學位等多種模式、全方位、全

覆蓋的國際合作培養項目。

ffifflffi

學院老中青三代教師合影

北京體育大學2024年招生簡章·報考指南

第42頁

fi ■ 師資力量

劉 曄,教授,博士生導師。首批國家級一流本

科課程(金課)負責人,運動解剖學教研室主任。

1993年7月于北京體育學院體育生物科學系畢業后留

校任教,2003年博士畢業于北京體 育大學運動人體

科學專業。現為北京市和安徽省體育局特聘教練員培

訓指導專家、首都體育學院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研究所

特聘研究員。主授課程為運動解剖學、人體解剖學和

功能解剖學。研究方向為骨骼肌運動原理與功能評

價、運動技術優化和力量訓練理論。主持或參與30余

項國家級、省部級等各級科研課題,是國家科技支撐

計劃項目“體質測量與評價關鍵技術與方法的研究”

(2008-2011年)和“我國競技體育潛優勢項目取得

突破的關鍵技術研究”(2008-2012年)的主要成

員,是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我軍代表隊備戰第七屆

世界軍人運動會科研攻關與服務”項目(2019-2020

年)主持人。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共發表

論文70余篇。

邱俊強,教授,博士生導師。運動生物化學教研室主任,

北京市高校運動營養工程中心主任。入選國家體育總局“優

秀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百人計劃”。2002年博士畢業于北京

體 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專業。 主授程:運動生物化學、運動

營養學。研究方向為運動營養、運動促進健康的生化機制與

應用,主持完成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國家體育總局奧運攻關

與科技服務課題及橫向課題多項,曾先后擔任國家競走隊、

國家速滑隊、國家蹦床隊科研團隊負責人或營養團隊負責

人,目前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人體運動促進健康個

性化精準指導方案關鍵技術研究”,通過研制不同人群的個

性化精準運動處方解決運動促進健康的關鍵技術問題。研究

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10余項。已發

表論文80余篇,多篇被SCI收錄。社會兼職包括中華預防醫學

會慢性病預防與控制分會常委,北京健康管理協會體醫融合

分會常委,中國營養學會運動營養分會常委,北京營養師協

會理事等。

李翰君,教授,碩士生導師,運動生物力學教研室主任。

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2011年博士畢業于北京體育

http://ssc.bsu.edu.cn/ 010-62989444

學院與英國伍斯特大學雙學位項目

第43頁

ffifffflfl

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芬蘭于韋

斯屈萊大學訪問學者。主授課程《運動生物力學》、《運

動技能學習與控制》。研究方向神經肌肉骨骼模型、動作

技術分析診斷、損傷生物力學、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在

2008-2020奧運會連續四屆奧運備戰周期內,參加了鏈

球、壘球、曲棍球、輪椅籃球、殘疾人舉重等項目的科技

服務,進行\"運動技術分析與評價\"研究,幫助運動員提高

成績。在預防運動損傷的生物力學研究中,主要進行前交

叉韌帶損傷、股后肌群拉傷的損傷機制與危險因素的生物

力學研究。與體育用品公司合作,對運動鞋、緊身衣等運

動裝備對損傷風險的影響進行研究。主講課程《運動生物

力學》《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被評為北京市高校優質本

科課程、北京高校優質本科教材課件。曾獲北京高校數學

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特等獎,全國高校數學微課程教學設

計競賽一等獎,第30屆奧運會科研攻關與科技服務項目貢

獻二等獎。擔任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生物力學分會委

員。

徐 剛,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

師。現任北京解剖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多年來一直

從事青少年生長發育與體育、兒童青少年骨骼發育評定、

運動選材、國民體質與運動健身和運動解剖學等方面的研

究與 教學工作。1981~1993年兒童少年生長發育12年追

蹤研究,獲得國家體育總局科技進步三等獎,北京體育大

學科研成果特等獎。編著的《運動員科學選材學》入選國

家體委科學技術成果專集,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獲得

國家體委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北京體育大學科技進步獎一

等獎;承擔教育部《網絡教學環境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影

響》課題。參與“十五”教育部資助重點課題《影響兒童

身心健康新的因素與機制的研究》;參與完成國家科技部

重大課題《國民運動科學健身系統研究與應用》《我國潛

優勢運動員科學選材的研究》《國民健身關鍵技術的研

究》的研究工作,其中《國民運動科學健身系統研究與應

用》獲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多次參加全

國青少年乒乓球、羽毛球、網球、足球、游泳、藝術體操

等項目的骨齡鑒定工作,并承擔北京市司法骨齡鑒定工

作。

趙 麗,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運動機能評定與

技術分析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體育大學運動科學實驗倫

理委員主任,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主要研究

方向為運動與神經可塑性、特殊環境生理學,研究領域為

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運動干預、運動與健康促進及特殊環境

生理。主持并完成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北京市重

點實驗室、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等多項課題,作為主要

課題負責人完成國家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科技

支撐項目、承擔科技部科技冬奧課題等課題。相關研究成

果在國內外雜志發表論文100余篇(SCI收錄20余篇),主編

教材1部,參編教材多部。申獲國內專利3項。

任 弘,教授,博士生導師,體質與健康教研室主

任。北京市高校教學名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

才”。1991年8月畢業于北京體育學院,留校任教至

今。2004年獲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博士學

位。研究方向:體質測評與健康促進、運動員科學選

材。主持和參與20多項國家或省部級課題的研究。國家

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奧運優秀運動員科學選材研究》

《潛優勢項目運動員專項選材與青少年基礎訓練的研

究》《運動促進體質健康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和

《大眾體質健康評價標準的研制與特定人群健身方法的

開發》主要成員。參與《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國家學

生體質健康標準》標準修訂及2005年、2014年國民體

質監測報告的撰寫工作。在各種學術會議和刊物上發表

文章40余篇。

北京體育大學2024年招生簡章·報考指南

第44頁

fi ■ 優秀畢業生

畢業生活躍在我國體育科學各個領域的前沿陣地,成為我國體育科學研究與應用的中堅力量之一。包括國家體育總局

科研所、運動醫學研究所、反興奮劑中心,北京等全國十多個省市體育科研所的負責人和業務骨干,清華大學、北京大

學、北京師范大學的知名體育學教授,康比特公司、赫石體育、冉冉健康科技等知名企業創始人等。體育界長江學者劉宇

教授,北京大學青年長江學者魏坤琳教授等知名學者本科也畢業于本學院。

學院2018屆-2022屆連續五年本科生的升學率皆超過50%,居學校前列。除保送和考取本校研究生外,升學院校還包

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協和醫學院、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國內“985”和“雙一流”建設

高校,以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日本筑波大學等國外知名院校。

http://ssc.bsu.edu.cn/ 010-62989444

2016級本科生參與國慶70周年“青春萬歲”群眾游行方陣

學生院隊(男足)代表學校參賽,2019、2021年

兩次奪得首都高校校園足球冠軍聯賽冠軍 學院師生參加2022北京冬奧會志愿服務

第45頁

fflfi

運動人體科學專業

(四年制,教育學學士)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培養目標:主要培養系統掌握運動人體科學理論知識和

實踐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國際視野,熟悉運動規

律,了解學科前沿,富有創新精神,為繼續深造奠定良好

的基礎,并能勝任運動訓練、健康管理等相關領域工作的

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培養要求:主要學習體育學、生物科學、基礎醫學和教

育學相關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接受運動人

體科學及相關學科的基本訓練,掌握人體機能監控、運動

健身指導、運動營養指導、運動人體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基本

能力。

主要課程: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

運動生物力學、體質測量與評價、運動科學研究方法、運

動處方的理論與應用、運動與鍛煉心理學等。

就業方向:在各級體育科學研究、運動訓練、健康教育

與管理等機構從事人體機能監控、運動健身指導、運動營

養指導、技術動作分析等教學與科學研究工作。

專業建設:回應“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的國家戰

略和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學校“雙一流”建設和學科發展

的國際前沿,突出運動人體科學服務運動實踐和全民健身

的優勢,圍繞運動表現、運動營養、體質健康等方面,依

托學校教育部、體育總局和北京市的教學科研平臺,以及

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運動醫學研究所、反興奮劑中心、

知名體育公司等教學實踐基地,精準培育,采用本博連

讀、跨校(院) 合作、國際聯合培養等模式,夯實專業基

礎,提升科研能力,增強社會實踐技能,拓展國際視野,

為研究型拔尖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將

逐步取消單一化的“本科”“碩士”“博士”培養模式,

以“直博生”“碩博連讀”“博士申請考核制”等方式,

實現“貫通化”人才培養。培養的學生有扎實的理論知識

和專業技能,充分對接社會需求,既能服務運動實踐和全

民健身,又能開展體育科學研究,素質優良,發展全面。

專業介紹

北京體育大學2024年招生簡章·報考指南

第46頁

fflffl fflfifflffiflff fffiffifi

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

http://ydkfx.bsu.edu.cn/ 010—62989670

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成立于2008年,原名運動康復

系,2017年更名為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下設運動醫學教

研室、運動康復教研室、運動康復醫學中心、學院辦公室

4個部門,建有“運動康復醫學”北京市高精尖學科

(2019年)、“運動康復”國家一流本科專業(2019

年)、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15年),運動康復教

研室支部是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2021年),運動康復

科學實驗室入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培育項目(2023年)。

學院現有教職工32人,教師20人,輔導員3人,實驗

員6人,行政人員3人。專任教師包括教授8人、研究員1

人、副教授4人、講師7人;博士研究生導師7人,碩士研

究生導師15人。師資力量雄厚,1名北京高校教學名師、1

名北京市師德先鋒、1名北京高校青年教學名師、2名北京

高校優質課主講教師,12名教師獲得國際物理治療聯盟專

業師資認證。

學院致力于培養高層次體醫融合人才為目標,著力整

合體育學和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及高精尖學科優勢,開展本

科及碩士、博士教育,專業設置包括:運動康復、康復物

理治療2個本科專業,康復醫學與理療學、運動醫學2個碩

士研究生專業,以及運動康復博士研究生教育,每年招收

150名本科生和100名研究生。

依托學校雙一流建設和運動康復醫學北京市高精尖學

科建設項目支持,學院下設的運動康復醫學中心總面積達

3000余平米,包括:功能診療區、主動康復區和科研創新

區,是學院師生的實踐教學中心、科研平臺基地和開展國

家隊服務保障的集成地,目前已建有運動表現力科研平

臺、運動促進心肺功能康復研究平臺,正在建設運動損傷

預防與康復科研平臺、脊柱健康與腦科學科研平臺。學院

師生為國家隊提供奧運科技服務,為我國奧運健兒在東京

奧運會和北京冬奧會取得優異成績做出了貢獻。

學院致力于精品課程建設和專業教材建設,優質課程

資源包括:國家級精品課程《運動醫學》、國家級雙語示

范課程《運動醫學雙語課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冰

雪運動防護虛擬仿真實驗》,以及《肌肉骨骼康復》和

《運動損傷學》北京市優質本科課程等。

學院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解放

軍總醫院、國家體育總局體育醫院、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

康復中心、北京德爾康尼骨科康復醫院、北體大國家隊訓

練基地等建立了實習基地,為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提供豐

富的實踐機會。

學院每年向全國的體育院校、醫療機構、運動隊、科

研機構等單位輸送高水平體醫融合人才,為我國運動醫學

和運動康復領域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fi

學院概況

第47頁

ffiffl

■ 國際化成果

運動康復專業已納入國家留學基金委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2018年10名本科生赴保加利亞國家體育學

院學習、11名研究生赴捷克查理大學學習;2019年8名本科生、4名研究生赴捷克查理大學學習,8名研究生赴

香港理工大學學習。此外,學院與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普度大學、印第安納大學、伊薩卡大學、南加州大

學、南丹麥大學、葡萄牙里斯本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通過定期的師生互訪和交流活動及每年舉辦的高水

平運動康復國際論壇,為師生開拓國際化視野提供了重要平臺,為學生出國深造拓寬了渠道。

學生在捷克查理大學學習交流 學生在保加利亞體育學院學習交流

學生參加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志愿者活動 學生參加新中國成立70周年群眾游行

北京體育大學2024年招生簡章·報考指南

第48頁

fi

■ 名師介紹

高頎教授2015年獲評“北京高校教學名師”,錢菁華

教授2016年獲“北京市師德先鋒”稱號、2017年獲評首屆

“北京高校青年教學名師”,高頎、錢菁華入選“國家體

育總局優秀中青年技術人才百人計劃”,錢菁華、張恩銘

獲“北京高校優質課主講教師”稱號。

■ 優秀畢業生

畢業生就業率在全校名列前茅,促進就業,學院將專

業實習與就業掛鉤,擴大了畢業生首次就業的選擇范圍,

為各項目國家隊、北京市和各地方醫院、科研所等事業單

位及公司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

學院培養的本科畢業生1/3在國內外繼續深造,保送或

考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航

空航天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

“985”和“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外院校主要有美國印第

安納大學、南加州大學、英國拉夫堡大學、格拉斯哥大學、

德國科隆體育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等國際知名大學。

畢業生發展狀況較好,許多畢業生在就業單位快速成

長為業務骨干和部門領導,在運動康復事業的發展中嶄露

頭角。

■ 校園生活展示

學院通過組織各類校園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

經常組織經驗分享會和英語演講比賽等學習活動。

在實踐活動方面,學院的康復小隊、急救小分隊以及由

學生所創辦的社團物理治療協會,將課堂所學技能充分應

用,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在實踐中積累寶貴經驗,真正做到

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文體活動方面,每年都會進行新年和畢業晚會,學院師

生匯聚一堂,精心準備文藝節目,展現才華;田徑運動

會、羽毛球、排球、籃球和足球等體育賽事,充分展現了

學生的青春活力和團結合作精神,增強了學生間的凝聚力

和集體榮譽感,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此外,學院學生

會每學期還精心籌備了宿舍文化節活動,在增進感情的同

時培養了學生的自立能力。

志愿服務方面,學院定期組織志愿者到家屬區與老人談

心、幫助老人使用手機,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組織班

級骨干定期到圖書館、教學樓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同時,還

與首都醫科大學共同搭建了北京地區康復聯盟,為學生尋求

更好更廣闊的學習平臺。

抗疫期間,學院組織學生積極加入志愿者行列,在疫情

阻擊戰中挺身而出、勇敢作為,體現了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

擔當,用志愿服務行動寫下青春誓言,為取得抗擊疫情的最

后勝利貢獻青春力量。

http://ydkfx.bsu.edu.cn/ 010—62989670

全國專業學生技能比賽

第49頁

ffl

專業介紹

運動康復專業

(四年制,理學學士)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扎實的康復治療學和運動科學的知識

體系,掌握運動康復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具有科學精神、人文素養、社會責任,能在各級運動隊、

科研機構、醫院、社區、學校、健身機構等部門從事運動

損傷康復、肌肉骨骼康復、心肺及慢性疾病康復、神經病

損康復治療和運動防護等方面工作,具有國際視野、創新

精神和實踐應用能力的高水平應用型專業人才。

培養規格:主要學習康復醫學和運動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

和基本知識,接受運動傷害防護和康復技術學方面的基本

訓練,具備對常見運動挫傷及慢性疾病進行預防和康復的

基本能力。

主要課程:臨床醫學概要、運動康復評定學、運動康復技

術、運動損傷學、肌肉骨骼康復、慢性疾病運動康復、神經

病損康復、理療學、貼扎術、中醫養生康復技術等。

就業方向:各級運動隊、科研機構、醫院、社區、學校、健

身機構等部門從事運動損傷康復、肌肉骨骼康復、心肺及慢

性疾病康復、神經病損康復治療和運動防護等方面工作。

康復物理治療

(四年制,理學學士)

培養目標:具備扎實的康復醫學的知識體系,掌握康復物

理治療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科

學精神、人文素養、社會責任、敬業態度,具備終身學習

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科研發展潛能,畢業

后能夠勝任在各級醫療機構、殘聯、民政、教育等相關機

構及政府管理部門從事物理治療服務、教育、科研、管理

等工作的高水平應用型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康復科學導論、物理治療學基礎、運動控制、

運動治療技術、手法治療技術、臨床醫學綜合、物理因子

治療、肌骨物理治療、心肺物理治療、神經物理治療。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實踐主導型專業課、專業實習、畢

業論文、創新實踐、社會實踐。

主要專業實驗:臨床診療技術、運動治療技術、手法治療技

術、傳統康復技術等。

運動會 軍訓匯報表演

北京體育大學2024年招生簡章·報考指南

第50頁

南美洲

2個國家

3所合作院校

fflffl fflffiff

 fffflfffflffff

(flffi ff ffff

ffifflff)

體能訓練學院(軍民融合體能訓練學院)

010-62968920

北京體育大學于2004年成立全國首個體能訓練方向

班,最早開始培養本科體能專業人才;2008年成立體能教

研室,為人才培養奠定高水平師資基礎;2017年率先通過

教育部體能訓練本科專業審批。2018年7月,為貫徹落實

國家體育總局黨組的要求,加強“兩個奧運”服務保障工

作,加快推動“雙一流”建設,學校成立體能訓練學院,

北京體育大學成為國內首個招收體能訓練專業本科學生的

高校。同年10月,為積極響應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學

校成立軍民融合體能訓練學院,與體能訓練學院合署辦

公,同時設立體能訓練學院直屬黨支部。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教育的重要論

述精神,以及給我校研究生冠軍班的回信精神,經過五年

的跨越式發展,學院支部升格為黨總支,逐步實現高質量

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2019年起每年一屆“中國·國際體

能大會”,打造北體大體能訓練學術品牌;2020年體能訓

練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成為國內體能訓

練領域首個一流專業;2021年“體教融合背景下體能訓練

人才培養系統建設”獲批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型人才國際

合作培養項目,同年,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北京體育大

學職業體能教練員培訓”,為建立國內體能訓練標準和體

系奠定了良好基礎;2022年“體能訓練關鍵核心技術系統

與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獲批,為國內體育領域首個

工程中心,著力實現體能訓練領域(儀器設備)關鍵技術

自主研發;2023年在國家體育總局人力資源開發中心/國

家體育總局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的指導下開展青少年體

能訓練指導培訓,加快推進青少年體能訓練指導人員隊伍

建設。

學院目前招收體能訓練專業全日制本科生、體能實驗

班、學術型和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立足培養

具有體能訓練專業素養、扎實理論及技能、良好科學素

養、能夠在各行業從事體能訓練工作的高水平拔尖創新人

才。學院始終秉承“使命在肩,奮斗有我”的時代精神、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校訓精神和“崇德睿智,

強體促能”的院訓精神,借助學院高水平教師團隊、高端

化科研訓練平臺、品牌學術活動,實現人才培養的國際

化、協同化、貫通化。

■ 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質量優異,科研成果豐碩。

學院共有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其中有8名博士研究生

導師(兼碩士生導師)、29名碩士研究生導師。擁有享受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級教練員、雙奧冠軍教

練、國家體育總局優秀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百人計劃”

成員、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北京高校優秀德育工作者、

榮獲“首都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模范個人”稱號教師,國際

教練員委員會理事會中國代表等。70%以上專任教師具有

博士學位,90%以上教師有海外留學、訪學經歷。

■ 硬件設施

目前學院擁有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體能訓練關鍵

核心技術系統與器械),2個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體

能訓練與身體機能恢復實驗室、運動訓練實驗室),1個北

京體育大學重點實驗室(力量-速度實驗室),多個體能訓

練大廳。既與北體大國家冰雪運動訓練科研基地(擁有體

能館、六自由度館、風洞綜合實驗室,其中體能館擁有一

整套體能測試設備:如骨密度測試儀、等速肌力測試儀、

最大攝氧量測試儀、八維度核心穩定性測試儀;此外,還

擁有KEISER氣阻訓練器、攀爬機、劃船機、滑雪機、非穩

定訓練平臺、雪橇訓練器、離心訓練器等一系列世界尖端

訓練儀器設備)開展深入合作,又在不斷推進軍民融合體

fi

學院概況

https://sct.bsu.edu.cn/

百萬用戶使用云展網進行翻書效果制作,只要您有文檔,即可一鍵上傳,自動生成鏈接和二維碼(獨立電子書),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網站!
收藏
轉發
下載
免費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費制作
x
{{item.desc}}
下載
{{item.title}}
{{toast}}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山市| 盐源县| 庆城县| 修文县| 梅州市| 宁城县| 南澳县| 乌拉特后旗| 和田市| 新民市| 高清| 八宿县| 东港市| 南澳县| 鄂托克前旗| 东乌| 临桂县| 织金县| 科尔| 罗田县| 明溪县| 惠州市| 资中县| 桐柏县| 大兴区| 盐源县| 鹰潭市| 巴彦县| 广南县| 西青区| 永川市| 博野县| 孙吴县| 济宁市| 彰化县| 通道| 威信县| 海口市| 丹寨县| 普兰店市| 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