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国产成人无码AA精品一区,好姑娘1免费观看完整版中文,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

《無錫慈善》2024年第3期(總第22期)

發布時間:2024-11-18 | 雜志分類:其他
免費制作
更多內容

《無錫慈善》2024年第3期(總第22期)

2024 年 第 期 3 - 49 -<br>9 月 22 日至 24 日,濱湖區慈善基金會理事長<br>程紅、濱湖區民政局副局長貢雪一行,赴青海省海<br>東市民和縣開展東西部協作工作,并就深化慈善幫<br>扶、助力鄉村振興等工作開展交流座談。<br>會上,濱湖區與民和縣交流了兩地發展與東西<br>部協作幫扶項目開展情況,圍繞鄉村振興、慈善項<br>目深入座談。雙方舉行了愛心捐贈儀式,濱湖區慈<br>善基金會向民和縣西溝鄉捐贈幫扶資金 40 萬元。<br>程紅表示,濱湖區民政局、濱湖區慈善基金會<br>將樹牢“以協作促發展”的鮮明導向,立足全局、<br>著眼長遠、加強謀劃,推動協作工作有力有序落實。<br>程紅理事長希望雙方持續加強對接交流,不斷完善<br>東西部協作機制,持續深化幫扶協作關系。依法依<br>規用好每一筆善款,努力推動協作工作多層次、寬<br>領域、全方位發展,不斷譜寫守望相助的“濱民”&l... [收起]
[展開]
《無錫慈善》2024年第3期(總第22期)
粉絲: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內容
第51頁

2024 年 第 期 3 - 49 -<br>9 月 22 日至 24 日,濱湖區慈善基金會理事長<br>程紅、濱湖區民政局副局長貢雪一行,赴青海省海<br>東市民和縣開展東西部協作工作,并就深化慈善幫<br>扶、助力鄉村振興等工作開展交流座談。<br>會上,濱湖區與民和縣交流了兩地發展與東西<br>部協作幫扶項目開展情況,圍繞鄉村振興、慈善項<br>目深入座談。雙方舉行了愛心捐贈儀式,濱湖區慈<br>善基金會向民和縣西溝鄉捐贈幫扶資金 40 萬元。<br>程紅表示,濱湖區民政局、濱湖區慈善基金會<br>將樹牢“以協作促發展”的鮮明導向,立足全局、<br>著眼長遠、加強謀劃,推動協作工作有力有序落實。<br>程紅理事長希望雙方持續加強對接交流,不斷完善<br>東西部協作機制,持續深化幫扶協作關系。依法依<br>規用好每一筆善款,努力推動協作工作多層次、寬<br>領域、全方位發展,不斷譜寫守望相助的“濱民”<br>情誼。會后,程紅理事長一行赴西溝鄉才豐溝村和<br>麻地溝村等地實地調研近年慈善幫扶項目。 <br> (文 \/ 何基剛 )<br>近日,經開區南湖家園社區患有先天性肢體一<br>級殘疾和精神一級殘疾的小薇(化名),收到了一<br>份特殊的禮物——輪椅。<br>據悉,這份禮物是由經開區社區慈善基金資助,<br>社區工作人員還幫她解決了輪椅難以通行衛生間的<br>問題。今年 8 月份,經開區慈善總會發布了《關于<br>成立經開區“錦開四季·春風化雨”社區公益慈善<br>基金的說明》及《倡議書》,推動實現社區慈善基<br>金全覆蓋。<br>“經開區設立‘錦開四季·春風化雨’社區公<br>益慈善基金,主要是為了更精準幫扶最需要幫助的<br>困難群眾,特別是低保、殘疾、失獨及特重病等特<br>別困難群體,通過匯聚社會各界的愛心力量,為他<br>們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經開區慈善總會相關負<br>責人表示,經開區鼓勵每一個社區都設立社區慈善<br>基金,并探索“一社區一特色”模式,每個社區擁<br>有各自的慈善微項目。<br>今年 5 月,“愛在南湖”社區公益慈善基金作為<br>經開區首支社區公益慈善基金,率先在南湖家園社區<br>這塊“試驗田”上播種了希望,聚焦困境兒童成長和<br>困難群眾居家安全,策劃并實施多個慈善項目。6 月,<br>太湖街道瑞星家園社區“星愿”社區公益慈善基金落<br>地,策劃實施的首個慈善項目“為家充電”困難家庭<br>小家電煥新項目,為困難家庭送去慈善溫暖。<br>截至目前,經開區已有 41 個社區,提出成立<br>社區公益慈善基金。<br>濱湖區赴民和縣開展東西部協作幫扶<br>經開區推動社區公益慈善基金全覆蓋

第52頁

- 50 - 2024 年 第 期 3<br>今年 72 歲的許長生,是羊尖鎮私營個體經濟<br>協會黨支部專職副書記、無錫“小個專”(小微企<br>業、個體工商戶和專業市場)黨建指導員,一名有<br>著 49 年黨齡的基層黨務工作者,也是一名情系助<br>學濟困的資深公益人。2005 年,羊尖私個協會成<br>立全區首個民營經濟關工委開展助學結對活動。20<br>年來,每年暑假開學前,許長生都會組織“結對關<br>愛·引領人生”愛心助學活動,截至目前已舉辦<br>39 次,引導 63 名愛心企業家長期結對幫扶貧困家<br>庭學生 135 名,累計發放助學金 306.8 萬元,被當<br>地孩子們稱為“長生伯伯”。<br>傾心幫扶貧困孩子<br>兼任羊尖鎮民營經濟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br>任的許長生經常走訪學校,了解孩子們的學習生活<br>情況。每當發現身邊有困難家庭的孩子學習很努力,<br>卻因家庭經濟條件而中途輟學或無法上學,許長生<br>很是焦急。2005 年 8 月初,他向協會黨支部發展<br>對象林登忠提及此事,林登忠馬上與羊尖高級中學<br>高二學生小孔建立結對助學關系。<br>小孫是個單親家庭長大的女孩子,一直跟奶<br>奶相依為命,小學 4 年級時參加“結對關愛·引<br>領人生”愛心助學項目。初中畢業考上一所師范<br>學校后,小孫主動提出提前中止助學的要求,許<br>長生知悉后趕到小孫家家訪,了解到小孫家的新<br>變故后,許長生趕緊聯系她的助學結對人,將當<br>年的助學金提前交到小孫手中。師范畢業后,小<br>孫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前年小孫結婚時,特地邀<br>請許長生當證婚人。<br>許長生不僅帶領愛心企業家們向貧困學生“雪<br>中送炭”,還帶領 45 名私個協會黨員和會員捐資<br>170.5 萬元,表彰獎勵“希望之星”4712 次。<br>傳遞更多愛心善舉<br>第一批受資助并已參加工作的學生們,在拿到<br>第一筆工資后,都會主動打電話或發微信給許伯伯<br>“報喜”,同時表示想請他吃飯或者購買禮物表達<br>“感恩”之情,許長生總是欣慰地謝絕。<br>作為一名熱心公益人士,許長生考慮的不僅僅<br>是捐錢捐物來解決孩子們眼前的困難,更關注孩<br>子們全方面的進步和發展。獲得愛心受助 12 年,3<br>年前成為造價工程師的顧志豪在今年的捐助儀式上<br>深情地說:“感恩感謝 12 年來,許伯伯和企業家<br>韋伯伯始終如春風拂面般的關心和鼓舞,讓我在人<br>生逆境中找到堅韌進取的精神和信念支柱”,這名<br>大學“優秀畢業生”如今也是愛心助學的結對人,<br>成為將助學火種“薪火相傳”的愛心志愿者。 <br> (文 \/ 陶潔)<br>長生伯伯:<br>助學廿載溫暖追夢路<br>慈善故事 CLOSE-UP

第53頁

2024 年 第 期 3 - 51 -<br>慈善理論 CHARITY THEORIES<br>今年 9 月 5 日是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br>會議通過的《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br>的決定》付諸實施之日,這標志著我國慈善事業在<br>法治軌道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也是對新時代需<br>要發展好慈善事業和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挑戰、<br>新問題做出的立法回應。這次修法的目的是要實現<br>以法促善、依法行善,體現了對慈善事業高質量發<br>展和走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發展之路的追求。<br>在修改后的《慈善法》正式實施之際,應當深<br>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如下三點:<br>其一,依法扎實推動慈善事業發展進入快車道。<br>無論是 2016 年制定《慈善法》,還是 2023 年修改<br>《慈善法》,都是為了改變我國慈善事業發展整體<br>滯后的格局,促進慈善事業健康有序地獲得較大發<br>展。規范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發展,促進發展是第一<br>位的,也是評價法律是否合理、是否得到真正貫徹<br>落實的核心標尺。如果立法與修法不能促進慈善事<br>業發展,立法的意義就打了折扣。因此,我們應當<br>借修改后的《慈善法》正式付諸實施的契機,全面<br>加快營造有利于慈善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政策環境<br>與社會氛圍,扎實推動慈善事業發展進入快車道。<br>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做出的《關于進一步全面<br>深化改革 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在第一部分<br>就用了“六個必然要求”和“關鍵時期”“未來<br>五年至關重要”等表述,習近平總書記在對《決定》<br>的說明中用了“四個迫切需要”來表述,所體現<br>的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緊迫性。在健全慈善<br>制度和促進慈善事業發展上也應當增強緊迫感,<br>全面加快發展步伐,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適應中<br>國式現代化的新要求,滿足社會各界對發展慈善<br>事業的新期待。<br>其二,依法扎實推動新時代慈善事業高質量發<br>展。依法行善是現代慈善的重要特征,而高質量發<br>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慈善事業作為建立<br>在社會捐獻基礎之上且飽含自愿共享、志愿公益精<br>神的社會事業,更應當追求高質量發展,因為慈善<br>承載的是人們的愛心善意,不能被欺詐,法律的規<br>范則為慈善行為提供了治理依據。<br>這次修法彌補了應急慈善、社區慈善、個人求<br>助網絡平臺等多個法律規制的空白,細化了慈善組<br>織、慈善信托、公開募捐、信息公開、法律責任的<br>規制,強化了政府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責任和措施,<br>進一步明確了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的職責等等。所<br>有這些,都是為了確保慈善事業規范有序發展并增<br>強慈善組織、慈善行為的公信力。<br>貫徹落實修改后的《慈善法》,需要聚焦到如<br>何進一步促使我國慈善事業步入具有公信力的高質<br>量發展軌道上,為此,需要打造“陽光慈善”,褒<br>獎優質慈善組織與慈善行為,發揮其正向引領作用,<br>同時消除慈善領域的灰色空間,堅決打擊借慈善之<br>名行欺詐之實的團體與個人違法犯罪行為,讓慈善<br>事業始終行進在服從中國式現代化全局和走向共同<br>富裕大局的正道上。<br>其三,依法扎實推動具有中國特色的慈善活動<br>獲得更好的發展。我國的慈善事業需要借鑒發達國<br>家的現代慈善發展經驗,但不能視歐美模式為標準<br>答案,而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政府主導下充<br>分發揮自身優勢,進而得到發展并發揮出應有作用<br>的社會事業。<br>修改后的《慈善法》充分體現了中國慈善事業<br>必然要走中國特色之路的要求。如,強調慈善事業<br>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以確保其沿著正確的目標<br>以法治力量促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第54頁

- 52 - 2024 年 第 期 3<br>與方向發展,并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共同富裕的<br>進程中發揮應有作用;明確要促進社區慈善發展,<br>體現了對我國千百年來親友相濟、鄰里互助優良傳<br>統的認可與傳承;將為特定受益人募捐的個人求助<br>網絡平臺納入《慈善法》中更是典型的中國特色,<br>是法律對中國人行善邏輯的認同;還有對網絡慈善<br>規制的完善,也是對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慈善形態<br>的重視,因為我國網民規模龐大、移動支付普及、<br>公眾激情捐獻均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等等。<br>可見,此次修法意味著中國特色慈善事業沒有<br>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上升到了法制層級,進而會<br>融入具體的慈善政策與實踐中,真正走出中國特色<br>慈善事業發展的康莊大道。為此,需要加快促進社<br>區慈善大發展,進一步暢通網絡平臺個人求助途徑,<br>讓法律的創新規制轉化成為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發展<br>的實踐效果。<br>總之,法律不是用來掛在墻上讓人看的,而是<br>用來引領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實踐的。《慈善法》<br>修訂后正式實施,再加上行政部門出臺與法律配套<br>的相關政策,無疑為慈善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創造<br>了更加良好的法治與政策環境。當前的緊迫任務就<br>是要全面、準確地宣傳好修訂后的《慈善法》及相<br>關政策,讓慈善事業參與主體和公眾明了法律法規<br>政策規制及實質精神與具體規范,做到心中有法、<br>行為有據。<br>同時,還要對慈善事業發展滯后的現實局面有<br>清醒認識,還要提升對慈善事業多重功能的認知,<br>共同營造有利于慈善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的理性的社<br>會氛圍。唯有如此,我國的慈善事業才能在越來越<br>健全的法治環境和越來越有利的社會環境下,獲得<br>與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提速、走向共同富裕步伐明顯<br>加快相適應的高質量發展。<br>(文 \/ 鄭功成,作者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br>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br>慈善理論 CHARITY THEORIES

第55頁

2024 年 第 期 3 - 53 -<br>慈善 ABC<br>公益項目是指以公共利益為宗旨、一系列相互<br>聯系并且相互作用的,為實現一個或幾個特定目標、<br>有一定預算、在特定時限內完成的工作(產品、服務<br>或成果)。開展公益項目不能僅憑一腔熱情,只講情<br>懷,不問成效。在開展公益項目的過程中,可能會面<br>臨這些疑惑:投入了大量資源和精力,卻看不到有效<br>成果,反而衍生出新的問題;辦的明明是好事,卻費<br>力且不討好……公益項目如何提升成效,實現可持續<br>發展?我們分 5 期推出系列解讀文章,提供實操思路。<br>要點一:從真實的需求出發<br>項目開展之前,需求調查是必需的工作環節。<br>如果在服務對象需求尚未清楚的情況下,就貿然立<br>項開展工作,項目就會失去方向性與針對性。<br>如果沒有需求調查,項目所回應的需求可能只<br>存在于我們的臆想之中,或者回應的需求不是剛需,<br>無關痛癢,猶如隔靴抓癢,解決不了實際問題。<br>項目需求調查需要了解受助對象的經濟狀況、<br>文化背景、教育水平、相關資源及其面臨的問題。<br>才能確保項目的設計和實施能更好地滿足實際需<br>求,提升項目的針對性和有效性。<br>如何開展項目需求調查?大批量常規類、打分<br>類的調查類目適合于“問卷調查法”;想了解個體<br>或小部分人群深層次的想法與需求,可選擇“訪談<br>調查法”;成本所限、時間緊迫的項目,可選擇“文<br>獻調查法”;為避免數據虛假或調查對象的“偽裝”,<br>“觀察調查法”可以作為補充;最后,如果想更近<br>距離地感受受助對象的處境,以當事人視角發掘需<br>求,“田野調查法”是個不錯的選擇。<br>要點二:以項目使命和目標為導向<br>從服務對象的需求出發,催生公益項目的使命<br>和目標。這將確保團隊成員以終為始,齊心協力,<br>將資源投入到最被需要的地方。<br>項目使命是指項目團隊在一定時期內所要到達<br>的一個“彼岸”,項目目標則是項目團隊為到達“彼<br>岸”要完成的具體指標。<br>用一個直接比喻來說明:做項目的過程,就像<br>我們去某一個目的地,從起點到終點的過程。我們<br>知道了為何出發,也需要知道到達什么地方。<br>使命是我們預期到達的終點,雖然暫時看不到,<br>但心有所向;目標則是路上的路標,需要清晰可見,<br>以便我們了解方向與距離。<br>項目目標制定可參考 SMART 原則,應該具有<br>明確性、可衡量性、可實現性、相關性和時效性。<br>要點三:制定周詳且可落實的執行計劃<br>項目成功實施需要一個詳細的執行計劃。這個計<br>劃一般包括項目的工作進度時間表、活動內容、項目預<br>算、人力物力等資源分配等。統稱“5W1H”,內容如下:<br>(1)Who ?活動人員。一是明確工作負責人,<br>便于責任到人;二是明確服務對象,便于組織開展計劃。<br>(2)What ?活動物資。明確列出項目活動所<br>需的物資,便于做好初步預算。<br>(3)When ?活動時間。確定項目活動開展的<br>時間段,便于做好項目管理。<br>(4)Where ?活動地點。項目活動將在哪里<br>進行?戶外還是室內?線上還是線下?<br>(5)How ?活動形式。項目活動將以怎樣的<br>方式開展?<br>(6)Which ?活動目標。項目活動回應的是<br>哪個項目目標?是否符合項目工作的邏輯性要求?<br>由于這個板塊涉及的內容較多,可設計成“甘<br>特圖”或其他表格的形式,這樣層次分明,邏輯清<br>晰。同時,執行計劃應具有一定的靈活性,隨著環<br>5 個步驟!提升公益項目成效

第56頁

- 54 - 2024 年 第 期 3<br>境和需求的變化適當調整。<br>要點四:建立有效的在地合作機制<br>公益項目需要得到在地資源及合作伙伴的支持<br>才能取得成功。在合作開展相關活動的過程中,有<br>以下幾個要點應該注意:<br>(1)履行協議。合作方可參照協議明確工作<br>方向,落實工作指標,保證工作質量。如果工作指<br>標部分達成,表明目標部分達成;如果工作指標全<br>部達成,表明目標全部達成;如果超出指標完成,<br>則表明工作成效超出預期。合作結束后,合作方也<br>會得到相應的履約評價。<br>(2)坦誠相待,良好溝通。合作是磨合的過程,<br>難免磕磕碰碰,應坦誠相待,以“開放、尊重、平<br>等”的原則保持良好溝通,促進合作業務有效開展。<br>平時,可以通過開展匯報會、遞送簡報、呈交年度<br>計劃和總結報告、邀請參與重要活動、新媒體發布<br>活動信息等方式,促進合作方有效互動。<br>(3)共同協商,處理突發情況。由于不可控<br>因素,項目開展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突發情況,例如<br>對原項目計劃進行調整,合作方應以項目成效為導<br>向,避免互相推脫,共同協商解決方案。<br>要點五:做好過程監測和結果評估<br>為確保公益項目有效實施,需要不斷地開展監<br>測和評估工作,應建立工作簡報、項目進展督導、<br>例會匯報等監測與反饋機制。通過對項目數據進行<br>收集和分析,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有針對性地修正。<br>此外,項目評估也非常重要,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br>項目的實際效果,以及是否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br>應特別注意“項目產出”與“項目成效”的區別:<br>“項目產出”源于工作人員視角,我們通常把項<br>目的直接交付物叫作“產出”,產出一般是有形<br>的、看得見、摸得著、可衡量的。比如,“我們<br>做了 30 場活動”“20 場培訓”“150 份手冊”,<br>還有類似“服務提供小時數”“參與者服務次數”<br>等,這些都是“項目產出”,是項目組直接交付<br>給服務對象或資助方的內容,但這是否能體現出<br>項目成效,還得另行評價。“成效”由“產出”<br>轉化而來, “產出”需要轉化才能成為“成效”,<br>不然就只是“產出”。因此,我們了解“成效”<br>比了解“產出”要多走一程。比如,我們做了 150<br>份項目手冊,也發了出去,但是服務對象完全沒看,<br>或者看完沒什么收獲。這就意味著項目手冊沒有<br>發揮價值,這些“產出”沒有轉化為“成效”。“項<br>目成效”源于服務對象視角,一般是指服務對象是<br>否得到新知識?技能是否提高?行為是否改正?身<br>體狀況是否改善?等等。<br>慈善 ABC

第57頁

2024 年 第 期 3 - 55 -<br>慈善廣角 HISTORY<br>一、嚴重災情震驚無錫上海<br>民國十八年(1929)7 月 16 日,上海《申報》<br>刊發一則報道《豫災慘狀之一斑》,記載了河南災<br>民的慘狀:<br>一五十歲男子,用土塊支一沙鍋煮食物,“乃<br>樹皮雜糠粃,一老婦倒臥地上,衣不遮體,氣息奄<br>奄”。<br>又一男子擔兩筐,“內臥赤體小兒兩個……輾<br>轉筐內,吚呀求食”。其男子見人即呼,“愿以<br>二十串錢賣此二子”,言之聲淚俱下。<br>《十八年豫災紀實·豫災實況》真實記載了民<br>國十八年陜縣發生的慘事 :“棉洼村老幼七口仰藥<br>斃命”。“郭某無法謀生,竟于七月十五日全家仰<br>藥斃命。又有馬姓者將七齡幼子、三齡幼女棄河中,<br>夫婦懸梁自盡”……<br>災情遠不止河南。<br>《習仲勛年譜》第 4 卷 201 項曾記載:“一九二八<br>年豫陜甘大旱,兵荒馬亂。一九二九年即民國十八<br>年的大災荒,陜西關中八百里秦川,加上霍亂病蔓<br>延,十室九空,真是人吃人的殘酷景象。”“我的<br>家也在劫難逃……采摘人不吃的東西撿回來大家<br>吃,真是豬不吃的東西都吃過,要弟妹們活下去,<br>要像一個人的樣子活下去……”<br>所以,上海《申報》作者呼吁:災民“盈千累<br>萬”,“愿各慈善家諸大善士,速集鉅資,前往拯<br>救,則全活者當不能以數計也!”<br>其實,當時無錫、上海的慈善家們聞訊后,正<br>在為賑災奔忙。<br>90 多年前,一批無錫慈善家為陜州賑災傾力奔忙<br>無錫和三門峽的大愛故事

第58頁

- 56 - 2024 年 第 期 3<br>慈善廣角 HISTORY<br>二、“無歲不賑”的慈善家唐滋鎮<br>民國時期,無錫紡織工業在全國獨領風騷,原<br>料棉花主要來自西部地區。豫西陜縣、靈寶等地均<br>為無錫優質供棉區,兩地過從甚密。<br>但民國十八年連續三年大旱,莊稼絕收,死人<br>眾多,逃荒者成千上萬,引起無錫各慈善機構的高<br>度關注。一向熱心慈善的唐滋鎮、唐圻鎮等帶頭捐<br>款,領銜推動。<br>唐滋鎮是唐圻鎮的二哥,一直從商,發達后繼<br>承唐家行善積德的好傳統,修渠灌溉,架橋修路,<br>為家鄉公益事捐資甚多。還經常參與各地賑災善事。<br>著名國學大師唐文治稱贊他:“民國無歲不災,君<br>無歲不賑”。<br>1932 年淞滬抗戰,唐文治故鄉太倉飽受日軍<br>戰火蹂躪,百姓流離失所。唐文治為救災到上海籌<br>款不多,回無錫向唐滋鎮求助。唐滋鎮問他能籌多<br>少?唐文治說:“大約一千元吧。”唐滋鎮慷慨道:<br>“我拿九千元,與老兄合成一萬元。”唐文治立馬<br>感動得三揖以謝。<br>唐滋鎮經常告誡子孫,積財不如積德。人世間<br>貧苦人很多,我們要捐出多余錢財救濟窮人。他明<br>言:“生不做壽,死不開吊”。他 60 歲時把家人<br>為他祝壽的錢財,捐出去恢復建設被戰火毀掉的無<br>錫名勝古跡。70 歲時又把兒孫們給他的壽禮錢,<br>捐到災區。<br>河南陜縣、靈寶、澠池等地百余萬人為大災所<br>困,掙扎在死亡線上。唐滋鎮聞訊立即主持無錫溥<br>仁慈善會,與會友“通力合作,熱心籌辦賑務”,<br>無錫紅十字會及公濟社等慈善組織也都籌措賑款,<br>派施襄臣等人趕往災區賑災。<br>三、賑災幕后“首倡者”唐圻鎮<br>無錫溥仁慈善會成立時,唐滋鎮的弟弟唐圻鎮<br>名列其中,做了不少善事。他繼承父親唐子良的遺<br>風,每逢臘月歲末,必微服密訪貧苦人家,找個借<br>口,贈送錢財,從不留名。<br>1930 年陜州災害極重,唐圻鎮知道后徹夜不眠,<br>籌劃如何救濟同胞。有時他半夜把兄弟們叫起來,<br>痛哭流涕道:“天災頻仍,饑寒者觸目皆是,我等<br>節約日用,解衣推食,寸心方能稍安!”把兄弟們<br>說得陪著落淚,起誓救災,才罷。<br>他和無錫各慈善組織負責人商議救災。他說:<br>“我們雖然力量有限,但大家齊心協力多舍幾碗粥,<br>多捐些衣服,就能讓災民活下去。”<br>1936 年至 1937 年,豫西陜縣、靈寶、新安、<br>臨汝等地因再次遭災,逃荒要飯災民近 20 萬人。<br>澠池、密縣、偃師、洛寧等地“餓斃者”及“因采<br>集樹葉跌斃或因爭樹皮斗傷而亡者”,達 5000 多人。<br>賣妻賣兒女者眾多,僅陜縣、盧氏、澠池就“不計<br>唐滋鎮<br>唐圻鎮

第59頁

2024 年 第 期 3 - 57 -<br>其數”。<br>消息傳到無錫,當年陜州賑災的倡導者之一唐<br>圻鎮身患重病,雙目失明,臥床不起。但當他聽說<br>陜州又遭大災,就急忙把兒子淞源叫來,催他“趕<br>快去商量賑災”。淞源勸他安心養病,“救災的事<br>會有人考慮。”誰知父親生氣了:“此災不救,我<br>不再吃藥!”<br>淞源只好順從父意,把兄弟子侄等叫到病床前。<br>唐圻鎮親自動員,淞源帶頭捐款,大家一同捐獻。<br>后連同溥仁慈善會、紅卍字會愛心人士的捐款,共<br>為陜縣籌集 5 萬元善款。隨后,慈善組織派張子振、<br>蘭仲和等到陜州放急賑。事務辦完返回無錫,向唐<br>圻鎮匯報,此時他已氣息奄奄。但聽到張子振說,<br>陜縣災民已安排好,他竟露出一絲笑容:“幸聞陜<br>縣賑災告成,我死也可閉眼了!”此后不久,即撒<br>手人寰。<br>唐文治為唐圻鎮撰寫了墓志銘,由衷贊嘆:“仁<br>人之言,足以感天地而泣鬼神矣!”<br>《民國河南第十一督查公署督政報告》里記載:<br>此次賑濟陜縣災民 37103 人。<br>2014 年前后,三門峽市文史專家劉全生、市<br>慈善總會負責同志等,走訪 20 余位健在老人,他<br>們大都充滿感激地回憶了當年無錫“大善人”給他<br>們盛粥或發小米的情景,有的泣不成聲。1922 年<br>出生的嚴自鈞直言:“是無錫‘大善人’給的 120<br>多斤玉米,救活了我一家!”<br>四、賑災前線“總指揮”施襄臣<br>施襄臣(1886-1936),字永成,無錫人。13<br>歲從事金融工作,后任錢莊經理兼中國銀行第一堆<br>棧經理等職。他講誠信、講義氣,有愛心,勇擔當,<br>公正無私,務實周到。他年年賑災,救人無數,深<br>得工商業界和慈善界信任,是無錫三善團的董事。<br>西部大災,無錫各慈善團體在商議籌款物的同<br>時,共推施襄臣去豫西主持賑務。<br>但施襄臣剛得了一場大病,雖經治療,身體虛<br>弱,尚需調理。三善團派代表到施襄臣家探望,試<br>探著問他能否去賑災,施襄臣竟一口答應:“河南<br>災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我怎能因小病耽擱賑災大<br>事!大家看得起我,我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br>1929 年 6 月的一天,施襄臣帶著何維周、張<br>潤夫、沈雅卿、惠子剛等救災團隊從無錫匆匆出發,<br>先到徐州。見豫西災民逃荒至此的很多,施襄臣等<br>便收攏饑民,辦起粥廠,救濟饑民。事畢,繼續西<br>行。7 月初,進入河南災區,災情愈重。大路上成<br>群結隊都是饑民,田野里死寂沉沉。<br>施襄臣急忙安排何維周、張潤夫等兵分兩路,<br>到陜縣、澠池、靈寶等地開辦粥廠賑濟饑民。但因<br>蔣、馮、閻中原大戰,加上桿匪蜂起,百姓如驚弓<br>之鳥,施粥之初一兩天,百姓怕抓壯丁,不敢前往<br>就食。施襄臣等就一邊向當地政府、駐軍申請保護,<br>一邊走鄉串戶動員百姓前來食粥。漸漸地,群眾越<br>聚越多。為此,在陜縣城南關、會興鎮、大營鎮、<br>人馬寨村、張茅鎮等處均設了粥廠。<br>賑災是極辛苦的。人馬寨村退休教師關邦群聽<br>父親講過:村里當時支起三口大鍋,一鍋能做 100<br>多碗飯,供災民吃。后來,周邊四五個村的百姓都<br>來吃粥,無錫“大善人”就增加到七口大鍋。一天,<br>一個善人累得暈倒在地,兩個同行趕緊把他扶到一<br>施襄臣

第60頁

- 58 - 2024 年 第 期 3<br>慈善廣角 HISTORY<br>邊休息。他們怕麻煩群眾,只在人馬寨村廟墻邊搭<br>了個簡易窩棚,晚上就住在那里。一夜突降大雨,<br>他們就從近處抱幾捆玉米稈遮風擋雨,熬過一夜。<br>7 月 20 日,施襄臣一行賑災至靈寶函谷關。<br>災情更加嚴重!<br>靈寶歷來乃兵家必爭之地,民國以來軍閥混戰,<br>靈寶人民飽受蹂躪。據《十八年豫災紀實》(第<br>135 頁)記載,民國十八年(1929)春無雨,夏季<br>顆粒無收。“人民盡成餓殍,屋梁折作柴薪。糧價<br>奇長,耕牛食絕,戶鮮蓋藏,村乏炊煙。白晝則軍<br>隊搜索,黑夜則土匪騷擾。迫催丁銀勒派差役,逼<br>成隊伍,押運捐輸,尤為不寒而栗。”<br>于是,靈寶災民紛紛搭火車向東奔逃。誰知端<br>午節前,西北軍和中央軍開戰,交通中斷,饑民滯<br>留中途車站。陜縣觀音堂、洛陽、鄭州、新鄉、徐<br>州等車站,均有靈寶災民滯留,有的病餓而死,有<br>的變故自殺,有的賣兒賣女,有的顛沛流離在死亡<br>線上。<br>施襄臣一行立即在函谷關太初宮廟前設立粥<br>廠,救濟災民。粥成,只見面色黧黑、瘦骨嶙峋的<br>百姓或拿著缽碗,或提著小罐,扶老攜友而來。男<br>的光著上身、衣不遮體,女的穿著破爛、可憐兮兮。<br>到處是呼兒喚女的哀號聲,年老體弱及病人的求救<br>聲。<br>八月二十日,河南省會與洛陽記者到陜州、靈<br>寶災區采訪,恰遇施襄臣在函谷關粥廠忙乎,就抓<br>拍了一張照片。后來,無錫著名畫家諸健秋以此為<br>據,創作了一幅《函關秋賑圖》,國學大師唐文治<br>等人還題了詞。<br>誰曾想,記者的照片、畫家的畫以及由此編印<br>的《施襄臣先生函關秋賑圖題詞集》,讓無錫善人<br>到陜縣、靈寶賑災的義舉歷經近百年風雨,得以傳<br>世、弘揚。<br>不覺已到 10 月。突然有一天,無錫紅卍字會<br>發來電報,稱西北軍與中央軍將要開戰,讓施襄臣<br>等及早安排好賑務,抓緊返錫。<br>施襄臣等急忙操持賑務,把陜縣、靈寶的粥廠<br>交給地方辦理,待后續賑務處理完返回鄭州,兩天<br>后,靈寶到鄭州的火車不通了。而等他們把鄭州賑<br>務安排好返回徐州,不到三天,鄭州到徐州的火車<br>也不通了。隨即抓緊安排徐州粥廠事務,將賑災的<br>糧米寄存儲藏完畢,急忙返回無錫,半個月后,徐<br>州到無錫的火車也不通了!<br>施襄臣等人的賑災之舉,受到無錫三善團的高<br>度贊揚。但低調的他卻從不言自己。相反,他在一<br>篇《自記》中,充滿感情地講述了何維周、過智修<br>等人到豫西賑災的事跡:“表甥何維周,頻年相隨,<br>跋涉于長途、烈日、風雨、冰雪以及兵戈、疫癘,<br>饑渴、勞頓 , 一不之顧,而奮然為此艱苦之生活。”<br>還記述了 1930 年夏季,過智修在陜靈賑災,兵事<br>又起,困于靈寶之事:“過君方在靈寶,未及行,<br>夏五月遽病,將返鄭州,未至,竟歿于洛陽”。施<br>襄臣感嘆道:“蓋言其勞,則不及何甥與同事諸君;<br>言施予,則均出諸大善長之所賜。”<br>五、陜州賑災無錫義士群像<br>1929 年,無錫三善團的唐滋鎮、蔡文鑫、華文川、<br>華堂、張仲濤、夏茂庠、蘭衡、唐圻鎮等紛紛慷慨<br>解囊。首批跟隨施襄臣來陜州賑災的愛心義士有何<br>維周、張潤夫、沈雅卿、惠子剛等。<br>1930 年元旦過后,過智修和何維周、沈雅卿、<br>耿衡甫、潘靖宇等,從無錫輾轉來到陜縣、靈寶等<br>地賑災。無錫實業家、慈善家華堯輝也派過子怡、<br>華博臣、李世德等到陜州調查災情。<br>1931 年正月,施襄臣受無錫三善團重托,冒<br>著寒冷,帶著惠子剛第二次來到豫西了解、核實災<br>情。發現僅陜縣七區 17 萬人,就有 5 萬多人極度<br>困難,縣長張簡生日夜憂心,敦請無錫大慈善家立<br>即散發春賑。

第61頁

2024 年 第 期 3 - 59 -<br>但施襄臣感覺,災民眾多,僅春賑不足以救人,<br>粥廠需辦至麥熟。他急電無錫,要求盡快籌來賑款<br>和糧米。無錫三善團迅速行動,華堯輝第一個從上<br>海匯來大洋一萬元,在關鍵時刻發揮重大作用。其<br>他實業家也都匯來善款或運來糧食。隨后,華堯輝<br>又通過紅卍字會,捐贈陜州大量防疫藥品,受到災<br>民稱贊。<br>施襄臣等先給陜縣南關粥廠增加小米 190 包<br>(每包 190 斤),把停辦的粥廠辦起來。而后拿出<br>1.5 萬元購買小米,在觀音堂鎮、會興鎮、張茅鎮、<br>菜園鎮分設粥廠,使 3 萬余災民就近食粥。對其余<br>2 萬多災民發放賑糧。對死后無力掩埋的人家,購<br>買棺木,使死者入土為安。為防疫病傳播,張潤夫<br>采購大量藥品發給災民。<br>在靈寶賑災也是如此。民國《靈寶志》記載一<br>首《救荒歌》寫道:“我靈民,痛堪傷,可憐連年<br>兵匪荒。”“家離散,逃四方,觀此情景淚千行”“沈<br>雅卿、施襄臣,監督粥場甚殷勤。張潤夫、惠子剛,<br>辦理賑務世無雙。”“靈寶民,沐大恩,老少叩首<br>把香焚。再造之德何以報,惟祝慈善萬萬春!”<br>六、資助修復陜州召公祠堂<br>一天,施襄臣等慕名想到陜州召公祠堂祭拜召<br>公,到了卻發現廟宇盡毀,一派狼藉。原來,中原<br>大戰逢天氣奇寒,廟宇被官兵所拆,用于取暖煮飯。<br>3 月 12 日,陜縣縣長張簡生約施襄臣見面。<br>施襄臣提出重修召公祠堂的建議,得到張簡生支持。<br>于是,陜州與無錫有識之士籌集資金,因陋就簡,<br>修復了召公祠堂。事畢,施襄臣請唐文治為《陜州<br>召公甘棠廟碑》撰寫碑文。碑文記敘了無錫三善團<br>派施襄臣等人到陜州賑災及修復召公祠之事,歌頌<br>召公敬德保民思想,譴責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期<br>盼世間太平、人民安居樂業。<br>誰也不曾想,這塊碑歷經幾十年,輾轉多處,<br>黯于角落,卻在 2012 年 2 月被三門峽文史學者姚<br>學謀讀懂,甘棠苑經理吳啟民發起,《三門峽日報》<br>記者部主任尤黎明和無錫《江南晚報》文體部副主<br>任林潔潔積極策應,從此開啟了三門峽、無錫兩市<br>間的熱絡交往,縱跨兩個世紀、斷線 84 年的生死<br>大愛故事,很快得以傳播,友好交往密切,傳承、<br>弘揚至今。<br>2024 年 3 月,無錫市慈善總會派人到三門峽,<br>為即將落成的無錫慈善博物館征集重要資料、口述<br>生死大愛故事、請求復刻“陜州召公甘棠廟碑”。<br>4 月 26 日,在三門峽市慈善總會及各部門的支持下,<br>重新復刻的“陜州召公甘棠廟碑”捐贈無錫。5 月<br>27 日,無錫慈善博物館正式開館,全國人大常委<br>會原副委員長華建敏出席儀式。在二樓展區,他駐<br>足“陜州召公甘棠廟碑”,認真聽看,若有所思。<br>陜州賑災的生死大愛故事,通過布展及聲、光、電<br>等現代手段,必將直觀地傳播到海內外!<br>過毓如,因父親過智修到河南賑災英年早逝,<br>而一生探尋兩市間的生死大愛故事;施襄臣、何維<br>周、張潤夫,唐滋鎮、唐圻鎮、張仲濤、華堯輝……<br>這一批救活河南幾十萬人的“活菩薩”,將永遠銘<br>記在河南、陜州人民的心中!<br>(文 \/ 游俠,真名尤黎明,三門峽日報原編委、<br>總編室主任,高級編輯)<br>賑災碑碑文

第62頁

- 60 - 2024 年 第 期 3<br>慈善動向 PANORAMA<br>善發布 <br>民政部張春生副部長:加大對違法行為處罰力<br>度<br>近日,民政部副部長張春生在《人民日報》發<br>表題為《為慈善事業發展提供法治保障》署名文章。<br>文章指出,截至目前,國家和地方共出臺有關<br>法規、政策文件 400 多份,涉及慈善組織登記認定、<br>公開募捐、慈善信托、慈善活動支出、信息公開和<br>財產保值增值等多方面。慈善領域法律規范體系基<br>本建立,慈善工作實現有法可依。<br>關于“發展慈善的新目標和新要求”,文章提<br>到,要優化慈善組織評估制度,降低申請公開募捐<br>資格年限要求,激發慈善組織活力;加大對違法行<br>為處罰力度,強化慈善組織、慈善信托的受托人等<br>慈善活動參與者的法律責任等等。<br>善城市<br> 廣州首批 100 臺公交車裝備 AED 用于急救<br> 廣州公交 9 月 14 日啟動 AED 守護計劃,首批<br>100 臺 AED 公交上線,覆蓋市中心城區多條主干道。<br>AED 設備為一個背包大小,安裝在公交車上顯眼的<br>位置,緊急情況下市民可以免費取用,為突發心臟<br>驟停等狀況的患者提供有效救治。<br>善言<br>“不妨大膽設想一下:如果每年的九月,伴隨<br>著開學周,我們全社會都圍繞著公益慈善有著特殊<br>的慶祝活動和標志儀式,那么就自然而然地將公益<br>慈善從小便植入到孩子們的成長之中,成為我們生<br>活的一部分,成為社會記憶的一部分,慢慢形成風<br>俗,這對于倡導人人公益全民慈善而言至關重要。”<br>(北京大學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br>萍,建議以過節的活動來彰顯公益慈善。)<br>“如今法律規定,以‘最必要原則’對慈善組<br>織的管理費用和募捐成本提出要求,這一修改有助<br>于提醒慈善組織精準設計項目,規范開展募捐,審<br>慎使用資金,降低募捐成本,提升社會效益。”<br>(中國慈善聯合會副秘書長張曉青接受采訪<br>時,談論正式施行的慈善法對慈善組織募捐成本方<br>面的規定。)<br> (本刊所有稿件除署名外均由總會秘書處撰寫)

第63頁

卷首語 EDITORIAL<br>慈善幫扶堅持項目化操作,品牌化運行,精準發力,提升質效,無錫市慈善總會(無<br>錫市慈善聯合會)緊密結合無錫實際,務實創新落實李小敏會長在全省慈善項目工作經<br>驗交流會上的講話和會議精神,緊緊扭住抓好慈善項目這個關鍵,進一步以慈善項目推<br>動慈善工作更加有為融入發展大局、更加有的實施救助幫扶、更加有序開展合作聯動、<br>更加有力推進探索創新、更加有效健全制度機制,為中國式現代化無錫新實踐貢獻更多<br>慈善力量。<br>聚焦特殊困難群體、低收入困難人群、農村困難群眾,精準鏈接慈善資源,為困難<br>群眾送去慈善溫暖,打造各具特色和社會影響力的慈善項目品牌。市慈善總會聯合市醫<br>保局合作開展的慈助低保對象住院醫療服務項目實現兩個“全覆蓋”:市區 5700 余名低<br>保對象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在政府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項制度<br>保障后的個人負擔部分,由市慈善總會 100% 兜底幫扶。<br>2024 年無錫慈善專場活動期間,按照既要擴大慈善資金募集規模,讓社會大眾的愛<br>心善舉惠及更多困難群眾,又要促進形成人人參與、踴躍捐贈的濃厚氛圍,更要依法依規,<br>堅持捐贈自愿、不搞攤派的總體要求,以“三個一”即“一日捐”“一元捐”“一起捐”<br>為主要抓手,廣泛發動,精心組織,實現籌款總額和捐贈人次“雙提升”。<br>無錫慈善專場活動好戲連臺,引導社會公眾“在慈善中積累道德”,讓參與慈善成<br>為一種自覺行為和生活習慣。8 月 30 日至 9 月 8 日,市慈善總會(市慈善聯合會)在崇<br>安寺二泉廣場、三陽廣場地鐵站、清名橋廣場分別開展了“三大主題”的公益市集活動, <br>9 天時間吸引超 2 萬人次市民參與。8 月 31 日,“陽光下的善行”無錫慈善專場活動“天<br>使之愛”慈善(網絡)音樂會在無錫市少年宮舉行,為首批在人流密集場所設置的陽光<br>下的善行“愛心一元加油站”授牌,吸引 42.7 萬人次網友在線觀看;9 月 5 日,在“SK<br>海力士杯”微慈善項目創新大賽集中展示活動上,7 個微慈善項目為困難群眾送去來自社<br>會各界的關愛;以“無錫慈善與無錫國專”為主題,啟動新一輪“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br>9 月 9 日,市慈善總會(市慈善聯合會)舉行“陽光下的善行”慈善基金、慈善項目集中<br>簽約儀式,聚焦公益科普、醫療救助、關愛婦女兒童等領域,設立和實施新一批慈善基<br>金和慈善項目。

第64頁

卷首語 EDITORIAL<br>慈善幫扶堅持項目化操作,品牌化運行,精準發力,提升質效,無錫市慈善總會(無<br>錫市慈善聯合會)緊密結合無錫實際,務實創新落實李小敏會長在全省慈善項目工作經<br>驗交流會上的講話和會議精神,緊緊扭住抓好慈善項目這個關鍵,進一步以慈善項目推<br>動慈善工作更加有為融入發展大局、更加有的實施救助幫扶、更加有序開展合作聯動、<br>更加有力推進探索創新、更加有效健全制度機制,為中國式現代化無錫新實踐貢獻更多<br>慈善力量。<br>聚焦特殊困難群體、低收入困難人群、農村困難群眾,精準鏈接慈善資源,為困難<br>群眾送去慈善溫暖,打造各具特色和社會影響力的慈善項目品牌。市慈善總會聯合市醫<br>保局合作開展的慈助低保對象住院醫療服務項目實現兩個“全覆蓋”:市區 5700 余名低<br>保對象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在政府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項制度<br>保障后的個人負擔部分,由市慈善總會 100% 兜底幫扶。<br>2024 年無錫慈善專場活動期間,按照既要擴大慈善資金募集規模,讓社會大眾的愛<br>心善舉惠及更多困難群眾,又要促進形成人人參與、踴躍捐贈的濃厚氛圍,更要依法依規,<br>堅持捐贈自愿、不搞攤派的總體要求,以“三個一”即“一日捐”“一元捐”“一起捐”<br>為主要抓手,廣泛發動,精心組織,實現籌款總額和捐贈人次“雙提升”。<br>無錫慈善專場活動好戲連臺,引導社會公眾“在慈善中積累道德”,讓參與慈善成<br>為一種自覺行為和生活習慣。8 月 30 日至 9 月 8 日,市慈善總會(市慈善聯合會)在崇<br>安寺二泉廣場、三陽廣場地鐵站、清名橋廣場分別開展了“三大主題”的公益市集活動, <br>9 天時間吸引超 2 萬人次市民參與。8 月 31 日,“陽光下的善行”無錫慈善專場活動“天<br>使之愛”慈善(網絡)音樂會在無錫市少年宮舉行,為首批在人流密集場所設置的陽光<br>下的善行“愛心一元加油站”授牌,吸引 42.7 萬人次網友在線觀看;9 月 5 日,在“SK<br>海力士杯”微慈善項目創新大賽集中展示活動上,7 個微慈善項目為困難群眾送去來自社<br>會各界的關愛;以“無錫慈善與無錫國專”為主題,啟動新一輪“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br>9 月 9 日,市慈善總會(市慈善聯合會)舉行“陽光下的善行”慈善基金、慈善項目集中<br>簽約儀式,聚焦公益科普、醫療救助、關愛婦女兒童等領域,設立和實施新一批慈善基<br>金和慈善項目。

百萬用戶使用云展網進行專業電子書制作,只要您有文檔,即可一鍵上傳,自動生成鏈接和二維碼(獨立電子書),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網站!
收藏
轉發
下載
免費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費制作
x
{{item.desc}}
下載
{{item.title}}
{{toast}}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度市| 保康县| 扎赉特旗| 成都市| 乳源| 新营市| 大田县| 烟台市| 黄平县| 潜山县| 蛟河市| 张家口市| 恭城| 深水埗区| 五华县| 内乡县| 建平县| 运城市| 冀州市| 乡宁县| 安塞县| 蒙阴县| 金秀| 即墨市| 广河县| 武山县| 贺兰县| 襄垣县| 平湖市| 哈尔滨市| 惠来县| 灵丘县| 太康县| 布拖县| 乌拉特后旗| 泸西县| 义乌市| 融水| 琼海市| 霍林郭勒市| 抚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