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們在行動
(一)國家的政策支持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提出:加快建設垃圾強制分類制度。
2016年1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中強調:要加快建設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
2017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在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 35% 以上。
2018年1月,《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快推進部分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加快推進北京、天津、上海等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教育部辦公廳等六部門《關于在學校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工作長效機制,校內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貯存的管理體系。
2018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兑庖姼濉诽岢觯簢彝菩猩罾诸愔贫?,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做好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建設,采取符合本地實際的分類方式,配置相應的設施設備,促進可回收物充分利用,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政策的制定和發布是國家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
(二)垃圾分類進社區
【典型案例】
青島市一公共機構
小手拉大手共建和美家園青島市即墨區潮海中心小學
青島市即墨區潮海中心小學位于即墨古城北側,現有40個教學班,1618名學生,97名教職工,建有“三樓六廊一館兩苑”。近年來,學校在打造 “和美教育”品牌的過程中,秉承“學校教育關系千家萬戶 垃圾分類造福萬戶千家”的理念,對垃圾分類宣教工作進行全方位、常態化推進,努力做到“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
一、建章立制,長效管理
社區是生活垃圾分類最基礎的單元要緊緊依托街道社區居委會,充分發揮其組織動員能力,加大宣傳力度,發動黨組織、黨員志愿者開展生活垃圾分類主題實踐活動,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結合實際推動社區生活垃圾分類,激發社區居民的積極性,引導單位、團體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普及活動。
1.部門聯動,全員參與。制定《潮海中心小學垃圾分類工作制度》《潮海中心小學垃圾分類工作方案》。同時,建立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學校黨支部、教導處、少先隊、總務處等各部門形成合力,全體師生積極參與。舉辦與垃圾分類相關的課程、專題講座;開設圖文并茂的專欄:采用歌遙傳唱、主題班會等形式對垃圾分類進行推廣。

2.創優評優,常態評價。每雙周的學校班子會議都有垃圾分類相關任務,同時學校通過在廣
大師生中評選垃圾分類優秀宣傳員、示范員等途徑,樹立典型,鼓勵先進。
二、增加投入,提升硬件

2019年10月,學校因地制宜,對垃圾分類設備進行改造升
·9.
(三)垃圾分類進校園
全面推動垃圾分類進校園,開展“小手拉大手”主題活動,舉辦垃圾分類主題講座,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納入教學體系,形成“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的良好互動局面。


(四)營造良好氛圍
將生活垃圾分類知識通過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宣傳,使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家喻戶曉。

(五)建立綠色賬戶
社區為居民開通綠色賬戶,以積分獎勵的形式,鼓勵居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提高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六)結合實際開拓創新
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結合實際推動工作,提高生活垃圾分類效果和質量。開展政府和市場合作的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運輸、處理等各個環節,統籌前后端,實現一體化經營。多渠道籌措資金,在加大對生活垃圾分類體系投入的同時,建立生活垃圾跨界轉移補償機制,完善生活垃圾收費政策,逐步建立差別化的收費制度,實現按量收費。
各國處理垃圾的“妙招兒”
奧地利:處理家具要倒貼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實行“大宗廢舊物品回收收費制”。大宗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處理要經市長批準,并由具有處理有害垃圾專業經驗的垃圾回收處理企業承擔。從事垃圾和廢舊物品運輸的人員和車輛也受到相關規定的限制。例如,維也納市只有4種車型允許運送廢舊家具。如用集裝箱承運,每個集裝箱收費約2000歐元,其中包括搬運費、運輸費、垃圾分類費、有毒垃圾處理費和增值稅。
因此,維也納市民對家具的使用比較節儉。現今維也納市依舊保留著多家手工業維修作坊。據報道,某家修廢企業一年可以修好兩萬多個廢棄的熱水表,數百個工業閥門,節省金屬數十噸。因此,修廢行業也是維也納市就業的增長點。

美國和加拿大:回收費單列
在美國和加拿大,消費者購買電子電器時要向零售商繳納回收費或處理費。2005年6月,美國加州通過法案,要求消費者購買新電腦或電視機時,每件商品支付10美元“電子垃圾回收費”。加拿大消費者購買一臺電視機或顯示器時需按照屏幕大小支付一定的“環境處理費”:29英寸以下需支付9加元;29英寸以上需支付31.75加元。在加拿大,如果把電子垃圾混進生活垃圾,將被處以至少50加元的罰款,外加50%的垃圾清理分類費用。
韓國:周末不能扔垃圾
韓國首都首爾除了在公共場所和社區設立分類垃圾桶外,每個社區的垃圾回收是定時的。原則上,白天不允許扔垃圾,收一般垃圾和廚余垃圾的時間是每周一到周五的凌晨。如果是周末,就得把垃圾存到周日晚上。在首爾,不僅倒垃圾得看日子,有的區域還要求居民必須購買政府統一監制的收費垃圾袋,袋子上寫有戶主的名字,這樣政府部門很容易查處不配合工作的居民。如果要扔大型廢棄物,如家具和家用電器等,要提前通知當地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第二天會來檢查,然后貼上標簽,收取費用,最后由地方相關部門收走。

新加坡人之所以不敢亂扔垃圾,是因為害怕被罰款。新加坡政府規定:亂丟垃圾,罰款1000新元。
在今天的新加坡,普通人的月收入在2000新元左右,而動上千元的罰款,足以對普通大眾起到警示作用。從1992年開始,新加坡政府更是在重罰之上加了“勞改”的懲罰措施。那些亂扔垃圾、肆意破壞公共衛生又屢教不改的人被稱作“垃圾蟲”,政府會對這些人采取“重罰”加“勞改”的處罰,被處以“勞改”者要穿著寫有“我是垃圾蟲”的特制服裝,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打掃衛生。根據違法行為的輕重,判罰打掃衛生的時間從一天到一個月不等。這還不算,報刊、電視臺的記者還要到現場拍攝,然后公之于眾,讓全國人民一睹“垃圾蟲”的尊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