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国产成人无码AA精品一区,好姑娘1免费观看完整版中文,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

2024深圳大學招生指南

發布時間:2024-6-07 | 雜志分類:其他
免費制作
更多內容

2024深圳大學招生指南

培養特色特色實驗班由多位院士組成的學術指導委員會制定培養計劃及課程內容毛軍發校長擔任首任榮譽班主任,雙導師制創新管理模式通過科技前沿課程引導學生科研興趣,并在大二確定課題進入課題研究小組五個一培養模式: 以科研課題為導向,引導“課程、科研、競賽、論文、畢設”等方面獲得成果科研導向,通過30%的政策保障以及輔助國外碩博申請,總體達到80%碩博率以國際交流獎學金形式資助學生參與國際夏令營,名校交流,以及參加國際競賽與會議等活動01 0402 0503 06深圳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IEEE榮譽班)是深圳大學與國際知名學術機構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合作,并圍繞新時代高校教學IEEE(international 提高學生國際化視野,Euthusiastic 促進科研興趣,Excelence促成優秀成果,Expert培育業界專家)新理念,在本科階段教學中結合深圳大學各學科以及IEEE的資源,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國際素養、科研熱情、出色能力以及專業水平。同時也為學生日后成為符合新時代國際化特征的優秀科學家打下堅實... [收起]
[展開]
2024深圳大學招生指南
粉絲: {{bookData.followerCount}}
深圳大學1983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視特區大學建設。北大援建中文、外語類學科,清華援建電子、建筑類學科,人大援建經濟、法律類學科,一大批知名學者云集深圳大學。建校伊始,學校在高校管理體制上銳意改革,在獎學金、學分制、勤工儉學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率先在國內實行畢業生不包分配和雙向選擇制度,推行教職員工全員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門社會化管理改革,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建校37年,深圳大學緊隨特區,銳意改革、快速發展。學校秉承“自立、自律、自強”的校訓,形成了“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學”的辦學特色,形成了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以及多層次的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體系,已經成為一所學科齊全、設施完善、師資優良、管理規范的綜合性大學。深圳大學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全國文明校園。為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學校制定了《深圳大學文化創新發展綱要》,成立了饒宗頤文化研究院、劉宇一藝術院,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建設一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區大學文化。
深圳大學現有粵海、滄海、麗湖、羅湖四個校區,校園總面積2.72平方公里。學校教學資源豐富,科研設施齊備。校園總建筑面積146.9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8億元。圖書館館舍53202㎡(含麗湖校區圖書館一期),全校紙本資源423萬余冊;數據庫393種,含全文電子圖書265萬余冊,全文電子期刊12.96萬種。現有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實踐教學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6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建有國家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科技部國際合作基地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1個。
深圳大學現有全日制在校生37684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8632人、碩士研究生8337人、博士研究生301人、留學生414人,成人教育學生23706人。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涵蓋哲學、文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醫學、歷史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學校設有24個教學學院,100個本科專業,兩所直屬附屬醫院。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特色專業14個;有省級重點學科15個。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0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9個,博
文本內容
第151頁

培養特色

特色實驗班

由多位院士組成的學術指導委員會制

定培養計劃及課程內容

毛軍發校長擔任首任榮譽班主任,雙

導師制創新管理模式

通過科技前沿課程引導學生科研興

趣,并在大二確定課題進入課題研究

小組

五個一培養模式: 以科研課題為導向,引導“課

程、科研、競賽、論文、畢設”等方面獲得成果

科研導向,通過30%的政策保障以及輔助國

外碩博申請,總體達到80%碩博率

以國際交流獎學金形式資助學生參與國際夏

令營,名校交流,以及參加國際競賽與會議等

活動

01 04

02 05

03 06

深圳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IEEE榮譽班)是深圳大學與國際知名學術機構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合作,并圍繞新時代高校教學IEEE(international 提高

學生國際化視野,Euthusiastic 促進科研興趣,Excelence促成優秀成果,Expert培育業界專家)新

理念,在本科階段教學中結合深圳大學各學科以及IEEE的資源,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國際素養、科研

熱情、出色能力以及專業水平。同時也為學生日后成為符合新時代國際化特征的優秀科學家打下堅

實基礎。

該班依托大數據系統計算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示范中心)和網絡工

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3個國家級平臺,以及廣東省普及型高

性能計算機重點實驗室等9個省部級平臺,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著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

力。通過生涯規劃,政策支持以及升學輔導,將力爭該班級國內外碩博率達到80%。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IEEE榮譽班)

辦學理念IEEE:重國際素養,促科研熱情,出優秀結果,成業界專家

主要課程

計算機導論

計算機系統I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計算機系統II

數據結構與算法

計算機系統III

算法設計與分析

編程語言

操作系統

自動機與形式語言

軟件工程

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圖形學

大數據技術

人工智能 大數據系統計算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

148

149

第152頁

學院定位

學院特點

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與國際接軌的綜合改革“試點學院”。

高等研究院是深圳大學內部一個包含本科與研究生培養、側重跨學科

教學與研究、探索全面改革創新的綜合辦學單位。學院2014年9月首次

招生,是一個小規模、高水平、跨學科、重基礎、研究型、國際化的“學術

特區”,在微生物組、空間科學與技術、納米表界面科學、合成生物學等

交叉領域,開展創新人才培養、尖端科學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

- 李猛教授

國家級高層次人

才、第六屆中國生

態學學會青年科技獎獲

得者

研究興趣:古菌生物學、

環境微生物學、微生物生

態學

- 牛青山教授

國家級高層次人

才、中國海水淡化

與水再利用學會理事

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

膜材料與膜過程、膜分離

技術、功能高分子材料等

- 張銳教授

國家級高層次人

才、國家自然 科 學

獎獲得者

研究興趣:海洋病毒生

態學

INSTITUTE FOADVANCED STU學院主頁:http://ias.szu.edu.cn/

咨詢電話:0755-86937641、26492572

咨詢郵箱:ias@szu.edu.cn

高等研究院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師資力量 專職教師共46名;100%具有博士學位,100%具有海外求學或科研經

歷。教師中擁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國家級領軍人才、國際專業學會會

國際化高水平教學科研人員 士等。

2024 學院咨詢群

第153頁

- 房國豪教授

國家級高層次人才

研究興趣:新型低碳

建筑材料的基礎理論與關

鍵技術研究、固廢資源化

利用理論與技術研究、智

能建筑材料設計理論與基

礎技術研究

- 劉楊教授 - 周曄教授

國家級高層次人才

研究興趣:古菌

生物學、微生物生態學

國家級高層次人

才、英國物理學會

會士、皇家化學會會士、

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會士

研究興趣:信息存儲與傳

感器件

R

UDY

學生競賽

學生科研

高等研究院是深圳大學首批實施榮譽學士學位制度的學院,以基礎學

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通過開設內容精深的榮譽課程和創新研

究項目,引導學生挑戰極限、挑戰自我,在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等方面

全面提升。達到要求的學生將額外獲得學校頒發的榮譽學士學位證書。

學院理工創新實驗班學生在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際基因工程

大賽、挑戰杯、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等高級別競賽中取得優異成

績,累計獲獎達103項。

截 至 到 2 0 2 3 年 1 0 月,學 生 發 表 論 文 累 計 1 9 1 篇,例 如,2 0 1 4 級 本 科

生 黃 文 聰(現 荷 蘭 皇 家 海 洋 研 究 所 博 士 在 讀)以 共 同 第 一 作 者 身 份

在頂級期刊《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研究論文

各一篇; 2014級本科生毛靖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頂級期刊《Small》

發 表 論 文 ;2 0 1 5 級 本 科 生 伍 家 恩(現 美 國 普 林 斯 頓 大 學 博 士 在 讀)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發表論文;

2015級本科生王展鵬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no Letter》上發表高水

平學術論文。

學院下設特色班“理工創新實驗班”,采取英文為主的雙語教學模式。

聘請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黃月圓博士擔任課程顧問,自編大學英語教

學體系和教材。教學成果顯著,學生具備用英文撰寫畢業論文和答辯的

能力。

榮譽學士

學位制度

特色實驗班

英語教學改革

高等研究院

/

150

151

第154頁

學院與帝國理工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特拉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馬里蘭大學、南洋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

學、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等9所境外知名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在師生交流、合作研究、聯合培養、共建聯合實

驗室等方面開展合作。同時,學院支持學生國際交流,設立境外研學獎學金資助學生赴境外高校、科研機構等地

研學與交流;面向本科生開設國際化課程,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威廉姆斯學院等知名大學教授為我院學生

設計課程并進行小班授課;定期開展國際化線上及線下的講座,豐富全院師生的國際化視野,提升學院的人文、

科研素養。

國際合作辦學一覽表

合作高校 合作專業 合作模式

美國阿克倫大學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 長短期師生交流及教學合作

俄羅斯雅羅斯拉夫爾州立大學 長短期師生交流及教學合作

中國香港科技大學 海洋環境科學 聯合培養博士項目

美國馬里蘭大學 工程 聯合培養博士項目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公共健康 中長期訪學交流,時長一學期

往屆畢業生總體升學率: 70% 推免率: 30%

就業深造

國際合作

約 可 達

營造與國際接軌的學術氛圍和培養環境

15 60% %

25%

境內攻讀研究生: 出國出境深造:

就業或創業:

25% 60%

15%

25%的高等研究院2019屆畢業

生繼續在境內知名高校攻讀研究

生,包括深圳大學、中國科學院大

學、華中科技大學等。

60%的畢業生被境外知名高校

錄 取,其 中 約 8 0 % 被 世 界 排 名

前50大學的博士或碩士錄取,

包括牛津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

分校、哥倫比亞大學(常春藤名

校)、布朗大學(常春藤名校)、約

翰?霍普金斯大學、 倫敦大學學

院(UCL)、 悉尼大學、昆士蘭大

學、麻省大學阿姆斯特分校、紐

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墨爾本大

學、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萊斯

大學、蘭卡斯特大學、密歇根大

學安娜堡分校、魯汶大學、香港

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部分同

學獲得全額獎學金。

15% 的高等研究院畢業生進入

國內外知名企業或事業單位就

業,如騰訊、杜比實驗室國際技術

服務有限公司、深圳市寶安區教

育局等。

以2019屆畢業生為例:

第155頁

FACEBOOK、騰訊、華大基因、日產化學、

字節跳動、深圳福田區教育局、深圳寶安

區教育局、深圳龍崗區教育局、杜比實驗

室、比亞迪、康美華大基因技術有限公司、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國聯通等。

就業單位

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

校、普林斯頓大學(常春藤名校)、哥倫比

亞大學(常春藤名校)、賓夕法尼亞大學

(常春藤名校)、布朗大學(常春藤名校)、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倫敦大學學院UCL、

密 歇 根 大 學、杜 克 大 學、南 加 州 大 學、加

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

校、悉尼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

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

學、南京大學、深圳大學等。

深造高校

優秀畢業生代表

伍家恩

畢業中學:廣東省臺山市第一中學

專業方向:化學

畢業去向:普林斯頓大學 博士

徐振庭

畢業中學:江蘇省鹽城中學

專業方向:數學與應用數學

畢業去向:牛津大學 碩士

陳旭鴻

畢業中學:深圳寶安中學

專業方向:化學

畢業去向: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

博士

胡文凱

畢業中學:湖北夷陵中學

專業方向:數學與應用數學

畢業去向: 哥倫比亞大學 碩士

謝會琳

畢業中學: 山東省淄博第一中學

專業方向:化學

畢業去向:香港科技大學 博士

顧怡然

畢業中學:深圳實驗學校高中部

專業方向:生物科學

畢業去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博士

聶乘風

畢業中學:湖北省孝感高級中學

專業方向:數學與應用數學

畢業去向:哥倫比亞大學 碩士

陳錦銳

畢業中學:深圳高級中學

專業方向:物理學

畢業去向: 劍橋大學 博士

高等研究院

/

152

153

第156頁

內設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

選考科目要求:物理 + 化學

專業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 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 )

理工創新實驗班

招生計劃:90 人 / 年

招生選拔方式:

1. 高考招生 2. 校內二次選拔

■ 高考招生(廣東省內)

30人

■ 常規面試(新生入學后)

約40人,每年在9月份集中進行。

■ 高考招生(省外)

20人

預面試(志愿填報期間)

提交提前面試申請表,學院將根據各省高考具

體情況決定考生是否可以參加提前面試,詳見

學院官網通知。

(以各省考試院最終公布為準)

第157頁

培養特色

重基礎、跨學科:

改革創新學術特區,側重交叉學科的

雙語教學和前沿熱點研究,在數物化

生四個基礎學科實行拔尖創新人才精

英化培養

師資強、國際化:

學院所有任職教授 100% 具有博士學

位,100% 具有海外求學或科研經歷;

采用英語為主的中英雙語教學模式,

營造與國際接軌的培養環境

強化科學研究訓練:

提前進課題組,在前沿交叉領域(微

生物組、納米表界面科學、空間科學

與技術、合成生物學)進行科學研究

和創新探索

獎學金、推免率高:

第一學年全額學費獎學金,第二學年

開始可參評理工創新實驗班一、二、

三等獎學金并申請學校多類獎學金;

提供境內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機構研學

交流機會及研學獎學金;畢業推免比

例可達 30%,目前深大院均最高

01

02 04

03

深圳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小規模、高水平、跨學科、重基礎、研究型、國際化。

專業方向

側重跨學科教學和研究,在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和生物科學等基礎學科及其交叉領域(微生物

組、空間科學與技術、納米表界面科學、合成生物學)開展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理工創新實驗班”本科前

兩年不分專業,跨學科、重基礎培養,后兩年按學生志愿和特長分專業培養。

作為深大的學術特區,高研院科研氛圍濃厚,師資國際化程度高,

并給同學們提供了科研探索的平臺,毫不夸張地說,她真的是我

們“夢開始的地方”。

被英國劍橋大學(博士項目)、美國杜克大學(碩士項目)、布朗大學(碩

士項目)、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碩士 / 博士項目)錄取。共參與發表 6

篇 SCI 一區論文,申請 6 項國家發明專利

曾獲得國家獎學金、騰訊創始人創新獎學金、連續三年拔尖創新人才獎學

金、學習之星(一等獎)、外語考試獎學金等。

陳錦銳

2016 級

高等研究院物理學專業

畢業中學:深圳高級中學

學子話深大

高等研究院

/

154

155

第158頁

- 葛銳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博士,致力

于研究財務信息、企業

避稅以及公司金融。在

The Accounting Review、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等 知 名國

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近年

來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

香港特區政府研究基金;目前擔

任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 編委會成員。

- 李景景副教授

實驗經濟學家。研究興趣

為實驗經濟學、行為經濟

學和行為金融,當前研究

題目包括貨幣中性、投資者行為和說

服機制,是首位使用實驗經濟學方

法研究語言和決策、記憶偏見和隨

機偏好的學者。目前擔任《Journal

o f E c o n o m i c B e h a v i o r a n d

Organization》副主編,并為《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編委會成員。

- 沈捷教授

高被引學者,曾在多所世

界知名大學如南澳大利

亞大學、莫納什大學任

教,曾任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

大學等高校客座教授。在國際商務

管理、組織行為學及行業關系研究

等領域有豐富的教學研究經驗,曾

獲得南澳大利亞大學杰出教學及

研究獎勵。已發表學術論文及研究

論文多篇,專著 7 部。

WEBANK INSITIT學院主頁:微眾銀行金融科技學院 http://swift.szu.edu.cn

咨詢電話:0755-2653 2362、0755-2653 1520

咨詢郵箱:miawan@szu.edu.cn

humengnan@szu.edu.cn

金融科技學院 - 微眾銀行金融科技學院

WEBANK INSITITUTE OF FINTECH

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20多位全職教師,全部畢業于境內外知名院校,分別來自清華

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

牛津大學、歐洲商學院、墨爾本大學、昆士蘭大學等。全院科研氛圍濃

厚,教師隊伍科研能力突出,擁有高被引學者。學院近五年發表期刊文

章共計160余篇,UTD頂級期刊7篇,會議論文及書籍章節等形式40余

篇;獲批橫縱科研項目56項,目前在研1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共

11項;出版書籍著作6本。

學院介紹 深圳大學微眾銀行金融科技學院是一所由深圳大學和微眾銀行共同創

建的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金融科技學院。學院開設全日制本科、碩士

課程。學院面向金融科技專業,同時規劃布局不同金融科技專業方向,

如金融大數據技術應用、區塊鏈金融、保險科技、監管科技等,滿足金融

科技產業各細分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需求。2020年,學院獲評廣東

省第二批示范性產業學院。

2024 學院咨詢群

第159頁

微眾銀行 微眾銀行是全球領先的數字銀行。

該行以“讓金融普惠大眾”為使命,

以科技為發展驅動力,專注為小微

企業和普羅大眾提供更為優質、便

捷的金融服務。

2014年開業以來,銀行持續在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等關

鍵技術領域開展研用攻關,并建成全球首個完全自主可控、支持億級用

戶和高并發交易的分布式核心系統,是國內首家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

業認證的商業銀行。銀行科技人員占比始終保持在50%以上,歷年科技

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約10%,累計申請發明專利超3000項。目前,

微眾銀行已躋身中國銀行業百強、全球銀行1000強,并被國際知名獨立

研究公司Forrester定義為“世界領先的數字銀行”。

TUTE OF FINTECH 業界學者

專家

學院與行業知名企業保持緊密聯系,聘請多名業界與學界知名專家學

者作為學院訪問教授,包括微眾銀行首席人工智能官楊強教授、香港大

學周政教授、香港理工大學Wilson Tong教授、新加坡管理大學凃俊副

教授等;以及聘請50多位分別來自微眾銀行、平安集團、中央國債登記

結算公司深圳中心、中國銀行、波士頓咨詢公司等知名企業的行業精英

作為學院業界導師,深度參與學生培養過程中的實踐與教學環節。

精英培養

成效

產學研深度

合作

學院2022及2023屆本科畢業生中,42%學生已入職知名企業,包括騰

訊、微眾銀行、字節跳動、普華永道、博時基金、華為、深圳證券交易所

等。此外,55%學生在境內外名校開展研究生課程學習,包括北京大學、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美國杜克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新加坡國

立大學等;其中10%以上的學生保研至本校、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央財

經大學、中山大學等。

學院聯合微眾銀行啟動“金融科技學科群”建設工作。于2020年成立

“深大微眾金融科技實驗室”,該實驗室于2023年獲批省級校企聯合實

驗室立項。在全球范圍內招募金融科技領域的高端研發人才和博士后,

穩步開展本科、碩士的招生和培養工作,并計劃啟動金融科技企業人才

的培訓工作;目前已經多次舉辦、承辦金融科技相關國際論壇;已承擔

多項政府與企業相關課題研究;與微眾銀行合作完成《金融科技導論》

等教材編寫,以及聘請業界專家共同開發《金融科技應用前沿》專業課

程,為學界和業界提供技術參考和實務案例;另外,微眾銀行為學生實

習、就業提供支持。

金融科技學院

/

156

157

第160頁

01

02

03

專業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經濟學學士

選考科目要求:物理

專業前景

就業方向

畢業生去向

就業:

深圳為中國的科技與金融中心之

一,不僅擁有騰訊、華為等世界級

科技公司,還擁有微眾銀行、平安

集團、招商銀行等金融企業,就業

范圍廣;

創業:

深圳創業氛圍濃厚,創投活躍,在

金融科技領域創業機會多;

深造:

雙語教學幫助學生接軌國際,為

進一步深造打下堅實基礎;學院

提供卓越海外留學資助。

邀請業界專家講授實務性課程或課程的

實務性部分。知名金融科技企業實驗室及

工作場所進行體驗式學習,培養學生解決

實際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各

項競賽,培養動手能力。金融科技專業積

極推動與各大金融科技企業合作共建實

習實踐基地。目前已與微眾銀行、平安銀

行建成金融科技專業對口實習實踐基地,

其中與平安銀行合作推出“深圳大學金融

科技深造營”為本專業學生提供上百個金

融科技實習崗位。

金融科技相關系統與產品開發及其運營管

理,金融科技相關產品設計、金融監管工

作、證券基金保險行業相關工作等。

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投

資銀行、證券機構、保險公司;科技公司;

政府機構、金融監管部門等。

微眾銀行金融科技學院2022及2023屆本

科畢業生中,46%學生已入職知名企業,

包 括 騰 訊 、微 眾 銀 行 、字 節 跳 動 、普 華 永

道、博時基金、華為、深圳證券交易所等。

此外,42%學生在境內外名校開展研究生

課程學習,包括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

交通大學、美國杜克大學、約翰霍普金斯

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其中11%以上

的學生保研至本校、中國科學院大學、中

央財經大學、中山大學等。

金融科技(微眾銀行金融科技學院)

專業代碼:020310T

創新實踐

第161頁

培養特色

交叉學科:

文理雙修,課程覆蓋金融與計算機核心

課程,側重應用與實踐,涉及多學科、多

領域交叉培養,涵蓋經濟、金融、計算

機、管理等專業核心模塊,培養學生運

用現代金融管理知識及人工智能、區塊

鏈、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處

理金融科技行業實際業務能力;

雙導師制:

專業教師擔任學生學習導師。鼓勵學生

盡早參與導師科研項目,提升學生的學

術能力,另外結合金融科技專業實踐性

強 的 特 點,安 排 業 界 精 英 作 為 業 界 導

師,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雙語教學:

專業課采用雙語教學,部分課程采用全

英教學,英文教學課程采用原版教材;

雙獎學計劃:

學生除參與學校各項獎學金評選外,還

可參評學院獎學金與獎學計劃:

a.微眾獎學金—— 獎勵品學兼優、金融

科技特長突出的學生;

b.微眾獎學計劃—— 設立“微眾國際游

學夏令營”獎勵學生暑假到國內外高校

游學和參訪知名企業;設立“微眾留學獎

學金”資助優異學生畢業后繼續深造。

01 02

04

03

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

線性代數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微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

公司金融

財務會計

投資管理

金融市場與機構

金融風險管理

程序設計基礎

數據庫系統

數據結構與算法

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

大數據計算原理與技術

金融科技導論

金融基建概論

金融科技的監管與法律政策

金融科技應用前沿

金融科技實踐

金融科技學院是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滿腹經綸的老師,溫暖

關懷的班級,積極向上的同學,在這里,夢想和友情撞了個滿懷,

青春在這里開始!

專業平均成績排名第 3

獲深圳大學“拔尖創新人才”一等獎學金、深圳大學“學習之星”稱號、

2020 年騰訊小程序大賽全國一等獎、2020 年微眾銀行金融科技大賽全國

二等獎、2019 年工商銀行金融科技大賽優秀獎、2019 年眾安科技黑客松

比賽一等獎等。

王鑫

2018 級

金融科技實驗班

湘潭縣第一中學

學子話深大

騰訊錄用

金融科技學院

/

158

159

第162頁

- 葛銳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博士,致力

于研究財務信息、企業

避稅以及公司金融。在

The Accounting Review、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等 知 名國

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近年

來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

香港特區政府研究基金;目前擔

任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 編委會成員。

- 李景景副教授

實驗經濟學家。研究興趣

為實驗經濟學、行為經濟

學和行為金融,當前研究

題目包括貨幣中性、投資者行為和說

服機制,是首位使用實驗經濟學方

法研究語言和決策、記憶偏見和隨

機偏好的學者。目前擔任《Journal

o f E c o n o m i c B e h a v i o r a n d

Organization》副主編,并為《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編委會成員。

- 沈捷教授

高被引學者,曾在多所世

界知名大學如南澳大利

亞大學、莫納什大學任

教,曾任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

大學等高校客座教授。在國際商務

管理、組織行為學及行業關系研究

等領域有豐富的教學研究經驗,曾

獲得南澳大利亞大學杰出教學及

研究獎勵。已發表學術論文及研究

論文多篇,專著 7 部。

SHENZHEN AUDINSTITUTE

學院主頁: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學院 https://safti.szu.edu.cn

咨詢電話:0755-2653 2362、0755-2653 1520

咨詢郵箱:miawan@szu.edu.cn

humengnan@szu.edu.cn

金融科技學院 - 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學院

SHENZHEN AUDENCIA FINTECH INSTITUTE

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60多位全職教師,其中包括法國南特高等商學院30多位教授,

全部畢業于境內外知名院校,分別來自清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

科技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牛津大學、歐洲商學院、墨

爾本大學、昆士蘭大學等。全院科研氛圍濃厚,教師隊伍科研能力突出,

擁有高被引學者。學院近五年發表期刊文章共計160余篇,UTD頂級期

刊7篇,會議論文及書籍章節等形式40余篇;獲批橫縱科研項目56項,

目前在研1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共11項;出版書籍著作6本。

學院介紹 深圳大學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學院于2022年4月獲教育部批準由深圳大

學與法國南特高等商學院合作設立,旨在落實國家“粵港澳大灣區”戰

略和響應中法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積極引進法國優質教育資源和辦

學理念,探索國際金融科技人才培養新模式。學院開展本科學歷教育和

外國碩士學位教育,開設金融科技、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區塊鏈信息管

理與信息系統中外合作辦學本科專業,以及金融科技與風險控制碩士

專業。

2024 學院咨詢群

第163頁

- Giacomo NOCERA

教授

意大利博科尼大學博士,

法國金融協會國際會議

科學委員會成員、國際銀行與金

融研究會議科學委員會成員。

主要研究方向為風險控制、銀行、

保險、資產管理。在知名國際學

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法國南特高等商學院副

校長,法國巴黎第九大

學和瑞士日內瓦大學雙博士。主

要研究方向為管理創新及組織

架構等領域。在知名國際學術

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 Elias DEMETRIADES

教授

法國南特高等商學院

金融系主任,美國伊

利諾伊理工大學博士。教學經

驗豐富,在知名國際學術期刊

發表論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

為金融與保險、法律與經濟等

領域。

- Thibault BARDON

教授

DENCIA FINTECH

業界學者專家 學院與行業知名企業保持緊密聯系,聘請多名業界與學界知名

專家學者作為學院訪問教授,包括微眾銀行首席人工智能官

楊強教授、香港大學周政教授、香港理工大學Wilson Tong教

授、新加坡管理大學凃俊副教授等;以及聘請50多位分別來自

微眾銀行、平安集團、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深圳中心、中國

銀行、波士頓咨詢公司等知名企業的行業精英作為學院業界導

師,深度參與學生培養過程中的實踐與教學環節。

精英培養成效 學院2022及2023屆中外合作辦學碩士畢業生全部獲得南特高

等商學院頒發的金融科技與風險控制理學碩士學位,畢業率為

100%。畢業生就業率為95.0%。就業單位有平安銀行、招商證

券、福特(中國)總部、順豐(總部)等知名企業。其中銀行、證券

類單位工作占比57.9%、企業工作占比35.8%、事業單位工作

占比5.3%。

金融科技學院

/

160

161

第164頁

南特夢想

學分計劃

學 院 與 南 特 高 等 商 學 院 攜 手 打 造“A u d e n c i a 夢 想 學 分”系 列 活

動,面向全體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學院(SAFTI)本科及碩士學生開

放。學生通過優秀的學業表現、優異的學術及文體競賽成績,獲取

“Audencia夢想學分”。積累的夢想學分可用于兌換“Audencia

國際游學基金”,助力合作辦學學生開拓國際視野,培養跨文化溝通

和創新能力。

國際化辦學 學院引入歐洲先進辦學理念,聯手歐洲頂級商學院之一的法國南特

高等商學院向教育部申請合作辦學項目,經過中法兩校雙方共同努

力,深圳大學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學院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于2022年4

月正式獲得教育部批準。學院積極推進國際化辦學,專業課程教學

配備國際師資隊伍,采用全英教學及引進原版教材授課;接收來自

歐洲的留學生進行短期學習,促進中外溝通與交流;積極開展各類

前沿學術及業界講座,提升學生國際視野;與國內外知名院校聯合

教育、科研合作、師生交流、社會服務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

第165頁

法國南特高等商學院成立于1900年,是一所面向國際的歐洲頂級商學

院,同時具備EQUIS, AACSB和AMBA三大商學院國際權威認證,全球

僅有不到1%的商學院同時獲得這三大認證。作為法國精英教育大學校

聯盟(CGE)創始成員和法國五大高商聯考(SAI)院校之一,南特高等商

學院在全球享有盛譽。學校隸屬于法國工商會(CCI France),是一所非

贏利性質的私立高等教育機構,也是第一所簽署聯合國全球契約的法

國院校,參與制定聯合國責任管理教育原則。

根據 2024 年QS商科碩士排名,南特高等商學院的責任采購與供應鏈

管理學碩士名列全球第18位,市場營銷專業碩土名列全球第21位,管理

學碩士名列全球第40位。根據 2023《金融時報》排名,南特高等商學院

被評為歐洲最佳商學院第25位,其管理學碩士項目全球排名第27位。在

SIGEM全法商學院排名中,南特高等商學院名列法國第7位。南特高等

商學院擁有超過7200名在校學生,來自于全球130多個國家。學校每年

為世界和歐洲頂尖企業輸送了大批優秀的管理人才。

法國南特

高等商學院 金融科技學院

/

162

163

第166頁

專業定位

在與微眾銀行協同培養金融科技專業人

才的校企合作成功辦學經驗的基礎上,深

圳大學積極探索引入歐洲先進辦學理念,

創新中外合作辦學層次復合型人才培養,

與法國南特高等商學院融合中法兩校優

質教育資源及教學經驗,優勢互補,以國

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產學研戰略聯盟為

平臺,重點教授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

網絡安全、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前沿課程,

通過理論知識學習,實踐能力培養,外語

水平提高,跨文化能力,全面提升學生各

項素質與技能,為深圳特區乃至大灣區培

養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創新意識的復合型

人才。

畢業生就業方向為金融科技相關系統與

產品開發及其運營管理,金融科技相關產

品設計、金融監管工作、證券基金保險行

業相關工作等;

畢業去向為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機構如商

業銀行、投資銀行、證券機構、保險公司;

科技公司;政府機構、金融監管部門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去向

專業

中方專業:金融科技

外方專業:金融科技

授予學位

中方學位:深圳大學經濟學學士

外方學位:法國南特高等商學院

金融科技理學學士

專業學制:四年

4+0 中外聯合培養

選考科目要求:物理

金融科技(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學院)

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專業代碼:020310TH

第167頁

邀請業界專家講授實務性課程或課程的實務性

部分。知名金融科技企業實驗室及工作場所進

行體驗式學習,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各項競賽,培養動手能力。

金融科技專業積極推動與各大金融科技企業合

作共建實習實踐基地。目前已與微眾銀行、平安

銀行建成金融科技專業對口實習實踐基地,其

中與平安銀行合作推出“深圳大學金融科技深

造營”為本專業學生提供上百個金融科技實習

崗位。

培養特色

交叉學科:

文理雙修,課程覆蓋金融與計算機核心

課程,側重應用與實踐,涉及多學科、多

領 域 交 叉 培 養,涵 蓋經 濟 、金 融 、計 算

機、管理等專業核心模塊,培養學生運用

現代金融管理知識及人工智能、區塊鏈、

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處理金

融科技行業實際業務能力;

中法雙學士:

達 到 畢 業 和 學 位 授 予 條 件 的 學 生,將

同時獲得深圳大學金融科技專業畢業

證書、經濟學學士學位證書以及法國

南特高等商學院金融科技理學學士學

位證書;

三重師資:

由國內學術大咖、行業翹楚,法國精英教

師組成的中方、企方、法方高水平、國際

化師資隊伍加持培養;

全方位多元培養:

專業課程由中法教師擔任,引進原版教

材,采用全英教學,學生可享受中法兩校

學習資源,體會國際頂級商學院授課氛

圍;學院不定期開展各類文化交流、特色

學生活動、企業參訪活動等;推出“金科

玉律”“商學思享”“商戰思享”“商才思

享”等系列專題講座,邀請業界、學界知

名專家、學者親臨分享,開拓學生視野、

培養創新意識。

01

03

04

02 主要課程

金融科技導論

金融風險管理

數據庫系統

金融計量學

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

金融基建概論

大數據與金融

公司金融

互聯網法律和數據隱私

金融衍生品

計算機網絡與安全

創新實踐 金融科技學院

/

164

165

第168頁

就業方向

畢業生去向

相關工作崗位包括數據分析師、數據科學

家、企業數據官等;

畢業去向為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投資銀

行、證券機構、保險公司;科技公司;政府機

構、金融監管部門等。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學院)

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專業代碼:120801H

專業定位

從“互聯網+”到全面數字化,我國數字經

濟加快推進,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

力,也對電子商務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

在此時代背景下,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向

著大數據管理與前沿應用(如人工智能、

云計算)的方向不斷前進。國家已經將大

數據視作戰略資源并上升為國家戰略,對

于大數據人才的需求旺盛,但相關人才的

缺口卻一直很龐大。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學

院積極探索引入歐洲先進辦學理念,與法

國南特高等商學院合作舉辦大數據管理

應用理學學士。兩校積極融合中法兩校優

質教育資源及教學經驗,優勢互補,致力

于培養大數據管理應用專業的復合型高

素質人才。

專業

中方專業:電子商務

外方專業:大數據管理與應用

授予學位

中方學位:深圳大學管理學學士

外方學位:法國南特高等商學院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

理學學士

專業學制:四年

4+0 中外聯合培養

選考科目要求:物理

程序設計基礎

金融科技導論

數據結構

大數據與金融

數據庫系統

數據挖掘

企業戰略

數字戰略和內容營銷

區塊鏈與商業分析

國際市場營銷

數字營銷

主要課程

第169頁

培養特色

交叉學科:

文理雙修,課程覆蓋管理與計算機相關

核心課程,側重應用與實踐,涉及多學

科 、多 領 域 交 叉 培 養,涵 蓋 管 理 、計 算

機、經濟等專業核心模塊;

三重師資:

由國內學術大咖、行業翹楚,法國精英

教師組成的中方、企方、法方高水平、國

際化師資隊伍加持培養;

中法雙學士:

達到畢業和學位授予條件的學生,將同

時獲得深圳大學電子商務專業畢業證

書、管理學學士學位證書以及法國南特

高等商學院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理學學

士學位證書。

全方位多元培養:

專業課程由中法教師擔任,引進原版教

材,采用全英教學,學生可享受中法兩

校 學 習 資 源,體 會 國 際 頂 級 商 學 院 授

課 氛 圍 ;學 院 不 定 期 開 展 各 類 文 化 交

流 、特 色 學 生 活 動 、企 業 參 訪 活 動 等 ;

推 出“ 金 科 玉 律 ”“ 商 學 思 享 ”“ 商 戰 思

享”“商才思享”等系列專題講座,邀請

業界、學界知名專家、學者親臨分享,開

拓學生視野、培養創新意識。

01 02

04

03

創新實踐

強調培養學生實踐與動手能力,學院與國內知名金融科技企業如微眾銀行、平安銀行等進行教學與

實習實踐合作;本專業擁有深大微眾本科教學實驗室,實驗室以微眾銀行所開發企業總控中心系統

為軸,搭建有金融區塊鏈平臺FISCO BCOS,WeCube分布式基礎架構,WeDataSphere金融大數據

平臺、聯邦學習開源平臺FATE等商業級數據平臺系統,可用于本專業專業區塊鏈、云存儲、大數據各

核心技術相關課程的實驗環節。

金融科技學院

/

166

167

第170頁

區塊鏈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學院)

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專業代碼:120102H

專業定位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與管理的

關系日漸緊密,區塊鏈、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

網、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

術應用進一步促進了“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

領域融合創新。為順應經濟發展對大數據分析

及智能管理與決策人才的現實需求,深圳南特

金融科技學院積極探索引入歐洲先進辦學理

念,與法國南特高等商學院合作舉辦區塊鏈信

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兩校積極融合中法兩

校優質教育資源及教學經驗,優勢互補,以國家

戰略需求為導向,以產學研戰略聯盟為平臺,重

點教授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網絡安全、人工

智能等領域的前沿課程,通過理論知識學習,實

踐能力培養,外語水平提高,跨文化能力,全面

提升學生各項素質與技能,為大灣區培養具有

國際競爭力和創新意識的復合型人才。

就業方向

相關工作崗位包括企業管理軟件開發工程

師、企業信息化管理咨詢師、數據挖掘與分析

管理咨詢師等;

畢業生去向

畢業去向為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投資銀行、

證券機構、保險公司;科技公司;政府機構、

金融監管部門等。

專業

中方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外方專業:區塊鏈信息管理與

信息系統

授予學位

中方學位:深圳大學管理學學士

外方學位:法國南特高等商學院

區塊鏈信息管理與信

息系統理學學士

專業學制:四年

4+0 中外聯合培養

選考科目要求:物理 主要課程

程序設計基礎

管理信息系統

金融科技導論

計算機網絡

信息系統戰略與規劃

數據庫原理

區塊鏈與虛擬貨幣

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

數據挖掘

互聯網法律和數據隱私

企業大數據

區塊鏈應用與未來展望

第171頁

創新實踐

強 調 培 養 學 生 實 踐 與 動 手 能 力,學 院 與

國 內 知 名 金 融 科 技 企 業 如 微 眾 銀 行 、平

安銀行等進行教學與實習實踐合作;

本專業擁有深大微眾本科教學實驗室,

實驗室以微眾銀行所開發企業總控中

心 系 統 為 軸 ,搭 建 有 金 融 區 塊 鏈 平 臺

FISCO BCOS,WeCube分布式基礎架構,

WeDataSphere金融大數據平臺、聯邦學

習開源平臺FATE等商業級數據平臺系統,

可用于本專業區塊鏈、云存儲、大數據各核

心技術相關課程的實驗環節。

在金融科技學院,交叉創新深入探索,我們筑夢于此,汲取智慧

的甘泉,綻放青春的芳華。

獲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原“互聯網 +”)主賽道國金、國際賽道國

銀負責人,深圳大學雙創一等、騰訊獎教一等獎學金等。 盧琦琳

2022 級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

廣州市協和中學

學子話深大

培養特色

交叉學科:

文理雙修,文理雙修,課程覆蓋管理與計算

機相關核心課程,側重應用與實踐,涉及多

學科、多領域交叉培養,涵蓋管理、計算機、

經濟等專業核心模塊;

中法雙學士:

達到畢業和學位授予條件的學生,將同時獲

得深圳大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畢業

證書、管理學學士學位證書以及法國南特高

等商學院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理學學士學位

證書。

三重師資:

由國內學術大咖、行業翹楚,法國精英教師

組成的中方、企方、法方高水平、國際化師資

隊伍加持培養;

全方位多元培養:

專業課程由中法教師擔任,引進原版教材,

采 用 全 英 教 學,學 生 可 享 受 中 法 兩 校 學 習

資源,體會國際頂級商學院授課氛圍;學院

不定期開展各類文化交流、特色學生活動、

企業參訪活動等;推出“金科玉律”“商學思

享”“商戰思享”“商才思享”等系列專題講

座,邀 請 業 界、學 界 知 名 專 家、學 者 親 臨 分

享,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創新意識。

01

02

03

04

金融科技學院

/

168

169

第172頁

歷史沿革 材料學院于2006年成立,前身是1998年設立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學院的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為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擁有土木功能材料博士、材

料科學與工程學術型碩士、材料工程專業型碩士學位授權點。材料科學學

科是深圳大學第二個ESI全球前1‰學科,目前全球排名第48位,國內排名

第25位。在2023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世界排名第25位,國內排名

并列第13位。學院現有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俄羅斯外

籍院士在內的13名全職特聘教授,超過98%的專任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學

院現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603人,研究生481人,在站博士后96人。

學院主頁:http://cmse.szu.edu.cn

咨詢電話:0755-26536239

咨詢郵箱:lishu@szu.edu.cn

材料學院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師資力量

國際化高水平教學科研人員

①材料學院現有教職工152人,其中專任教師88人,教授28人,副教授31

人。

②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俄羅斯外籍院士3人,國家

級領軍人才4人,國家級青年人才9人,廣東省級人才5人,廣東特支計劃1

人,珠江人才3人,青年人才托舉工程1人,掛靠我院的院士工作站2個(AIE

研究中心、智慧水務研究中心),深圳市孔雀團隊3個(楊楚羅、Luo Jingli、

王振波)。

③在專任教師中,具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經歷的教師比例超68%。

College of Materials Sc- 彭孝軍教授

中 國 科 學 院 院 士 ,精

細 化 工 專 家 。教 育 部

高等學校化工類專業

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全國

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創新爭

先 獎,多年入 選 全 球“ 高 被引

科 學 家 ”。主 要 從事于醫學 診

療 材 料 、電子 化 學 品 、高性 能

復合材料等領域研究。

- 駱靜利教授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能

源材料和燃料電池、腐

蝕與防護等領域的國

際著名科 學家,曾擔任 加拿大

替代燃料電池首席科學家,發

表SCI論文400多篇。

- 楊楚羅教授

博 士 生 導 師 ,國 家 高

層次人才項目獲得

者 ,全 國 百 篇 優 秀 博

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研究方

向為有機高分子光電功能材料

及器 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

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和省部級

項目3 0 余項,入 選 Clar ivate

和Elsevier全球高被引學者名

單,獲 得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一

等獎2項。

2024 學院咨詢群

第173頁

ience and Engineering

- 劉河洲教授 - 王振波教授

深圳大學創新

技術研究院院

長 ,國 家 級 領

軍人 才,俄 羅 斯工 程 院

外 籍院士,教 育部新 世

紀優秀人才,Polymer

Te s t i n g 副 主 編,獲 得

2022年上海市科技進

步獎一等獎、2020年軍

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

2007年教育部科技進步

獎一等獎。

國家級領軍人

才、俄羅斯工程

院外籍院士,

2014-2023連續10年

入選Elsevier中國高被

引科 學家 。研究 方向為

化 學 電 源 、電 催 化 、納

米電極材料。在Nature

Catalysis等上發表SCI

論 文 2 9 0 多篇 。獲 國 防

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黑龍江省自然科學一等

獎2項。

- 劉光良教授

深圳大學特聘

教 授 ,工 學 博

士,博 導,國 家

級領軍人才,20年國際

知 名公司工作 經 驗 。研

究方向為微納米粉體材

料 的 研發與應 用,應 用

領域包括新能源電池、

半導體 、制藥以 及 先 進

復合材料等。

- 陳光明教授

俄羅斯自然科

學院外籍院士,

英國皇家化學

會 會 士。研究 方向為復

合熱電材料與器件。

Nano-Micro Lett.期刊

編 委,獲北 京市科 學 技

術獎2等獎等。

教學科研平臺 廣東省新能源材料服役安全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功能材料界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材料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深圳市特種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

深圳陶瓷先進技術工程實驗室

深圳市高分子材料及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

深圳市新型信息顯示與存儲材料重點實驗室

深圳市能源電催化材料重點實驗室

校企合作 科研平臺: 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

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簽訂協議,為本科生提供更多科

研平臺。

實習、實踐平臺: 與25家知名企業簽訂協議,為本科生搭建專業實習

和實踐平臺。包括西安航空發動機有限公司、深圳市通產麗星股份有限

公司、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深圳市鴻德電池有限公司、深圳華

力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先力得熱處理有限公司、盛嘉倫橡塑

(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

市沃爾核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逗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深圳豪鵬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等。

/

170

171材料學院

第174頁

學生參加學科競賽 微專業實習基地授牌

國際合作

微專業 “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微專業、“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微專業

3+1+1聯合培養項目: 與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阿克倫大學(其高分子

材料與工程專業排名全美前三)合作開展3+1+1聯合培養項目。通過3

年深大本科課程,1年銜接課程和1年研究生課程的學習模式,完成課程

學習并達到畢業條件的學生將分別獲得本科學位證書以及碩士學位證

書,其中本科文憑由深圳大學頒發,碩士文憑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或美國

阿克倫大學頒發。

訪學交流:為本科學生提供赴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或香港、澳門

等境內外著名高校交換學習的機會。包括: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加

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美國波士頓大學、美國田納西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韓國全州大學、韓

國大田大學、韓國蔚山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澳大利亞西澳

大學、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香港嶺南大學、澳門大學等。

特色實驗班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特色班(創新班)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英才班(創新班)

(特色實驗班的培養特色、擬選拔范圍及人數請參閱學校介紹部分)

第175頁

華為、三星、日立、聯想、比亞迪、長城科

技 、大 族 激 光 、德 國 萊 茵 、S G S 通 標 、B V

必 維 國 際、先 健 科 技、中 興 通 訊、中 國 移

動、中廣核集團、華星光電、住龍納米、新

華三、鵬芯微、比克電池、賽意法、深南電

路、沃爾核材、通產麗星等

就業單位

北 京 大 學、清 華 大 學、復 旦 大 學、浙 江 大

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深圳大學、

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美國佛羅里達

大學、美國華盛頓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

英國倫敦學院、曼徹斯特大學、英國伯明

翰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澳大

利亞昆士蘭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

深造高校

就業率:93.75%

就業深造

杰出校友

黃瓊霖

林澤瀚

2003屆畢業生。創辦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河源昆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

恩科涂布科技有限公司并擔任總經理,兼任深圳市恩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東莞

市恩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東莞市昆騰電子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市和盛永泰科技

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董事。

2003屆畢業生。華力成環保科技創始人,現任深圳市華力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

事總經理。社會職位:深圳市商業聯合會理事,深圳市垃圾分類專家顧問成員,深

圳市餐廚廢棄物處理行業協會副會長、副秘書長,深圳市垃圾分類行業協會發起

人。

/

172

173材料學院

第176頁

【學科 / 專業優勢】

專業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選考科目要求:物理 + 化學

專業受限:不招色盲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首批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材料科學與工程,獲批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

● 材料科學學科進入 ESI 全球排名前1‰

● 院士和特聘教授(含外籍)領銜

全國排名不含港澳臺高校;

部分排名含并列情況

專業方向

半導體材料與器件、金屬功能材料、無機非金屬與

納米材料、新能源材料與器件、電子信息材料、光電

材料

材料合成與制備

材料基礎化學與實驗

材料科學基礎

材料工程基礎

材料物理基礎

專業前景

新材料與能源是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兩大支柱,

珠三角集中了大量的新材料高科技企業及其關聯

企 業,新 材 料 產 業 高 速 發 展,人 才 需 求 迫 切、人 才

缺口大。本專業的畢業生主要面向深圳市及周邊地

區 的 大 中 型 高 新 技 術 企 業 、科 研 機 構 及 國 家 事 業

單位就業,2023年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平均達到

96.8%。學院培養的畢業生知識結構合理、綜合能

力強、富有創新精神,備受用人單位的青睞和肯定。

學院與國內外多所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為畢業生

的繼續深造或出國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

就業方向:

各類企事業單位進行材料的科學研究、產品

開發、技術管理、質量檢測等,在金融及相關

投資行業從事專業知識支持等。

就業單位:

科研部門、教育單位、各種類型企業和行政

管理部門等。

主要課程

材料物理性能

材料力學性能

材料科學研究方法

金工實習

材料專業實驗等

第177頁

培養特色

本專業結合全程學業科研導師制、人才特色班、多方位通識教育、精品課程學習、新材料前沿小班

制教學、多元化實踐教學及科教協同方式進行培養,培養專業基礎好、業務能力突出、適應能力強

并具備強的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的學生。

材料科學與工程(創新班)——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特色班:

由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領銜、以本學院的科研團隊為依托,以小班教學、學術導師制、校所結合的方

式進行科教協同培養,更好地實現專業知識學習與科研創新實踐的結合。根據本學院科研團隊的

研究方向,著重于新型化學電源、太陽能電池材料與器件、熱電材料與器件等的專業知識學習與

科研創新能力培養。2023年畢業生 19人,其中 16人國內讀研或出國留學,比例高達84.2%,入讀

高校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國

內外名校。

“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微專業:

以半導體材料、半導體制造工藝、半導體器件應用的完整產業鏈為主線,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結合

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等學科各自優勢,發揮材料學科在“半導體

材料與器件”交叉領域的人才培養特色和優勢,打通專業教育與職業需求的“最后一公里”,為粵

港澳大灣區培養適應新時代半導體行業發展的創新型、復合型、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本微專業是

廣東省本科高校專項人才培養計劃項目。

但是太陽,他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他熄滅著走下山

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

朝輝之時。

保 研 至 北 京 大 學, 已 發 表 SCI 論 文 三 篇, 其 中 以 第 一 作 者 在

Innovation(IF=33.1) 發表論文一篇。

曾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兩次深圳大學“學習之星”一等獎”、深圳大學“優

秀共青團員”、深圳大學“共青團工作積極分子”、深圳大學“優秀學生

干部(督導員專項)”、深圳大學“文體之星個人”三等獎、深圳大學“文

體之星團體”三等獎、深圳大學“優秀學生干部”、深圳大學“學習之星”

二等獎、深圳大學“公益之星”三等獎、深圳大學“荔園自強之星”。

姚文清

2019 級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特色班

深圳大學優秀畢業生

學子話深大

/

174

175材料學院

第178頁

【學科 / 專業優勢】

全國排名不含港澳臺高校;

部分排名含并列情況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廣東省教學質量工程重點專業

● 深圳大學首批推行榮譽學位制度專業

● 院士和特聘教授(含外籍)領銜

● 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高分子光電材料、智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能源材

料、生物醫用與抗菌材料、聚合物改性與成型加工

專業方向

培養方案:

以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

成型加工、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以及材

料物理和材料化學為主干學科基礎,突出

生物、能源、環境、儀器等相關學科知識的

自主選修。

教學方式:

①采取課堂教學、研討型教學、研究型實

驗教學以及新工科實踐教學等多元化教

學手段相結合,多層次強化專業基礎知識

的學習;

②本專業為省級教學質量工程重點專業,

依托省級實踐教學基地開展產教融合、協

同育人,推行工程教育,在實踐中培養學

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培養模式:

推行特色化雙語教學,于2014年3月引進

全校首位全職外籍特聘教授Florian J.

Stadler (德國),全英文講授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材料流變學和軟材料物理等課程,

并直接擔任本科生導師,承擔畢業論文指

導工作。

專業前景

高分子材料是現代工業和高新技術的重要基石,其

應用覆蓋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航空航天、

汽車工業、食品、家電、包裝和建筑等眾多領域,是

2 1 世 紀 的 朝 陽 產 業 。珠 江 三 角 洲 地 區 特 別 是 深 圳

市的高分子材料行業發展迅速、產業規模大、人才

需求旺盛。本專業畢業生就業主要面向深圳、廣州、

珠三角其它城市、以及高分子材料行業較發達城市

(北京,上海,南京等)的大中型規模以上高新技術

企業、科研機構、高校以及政府等相關部門,從事科

研、教學、技術開發、工藝與產品設計、質量檢驗與

控制、以及管理與營銷等方面的工作,具有穩定、靈

活的就業渠道,就業面廣,就業率高。2023年畢業生

的初次就業率91.5%。

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基礎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

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與加工、

材料分析方法、智能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

生物材料、環境材料、光電轉換材料與器件、軟材料

物理、微電子材料與制程、納米材料與技術、聚合物

基復合材料、新材料前沿與應用、涂料與膠粘劑、塑

料助劑與配方設計等。

主要課程

專業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選考科目要求:物理 + 化學

專業受限:不招色盲

第179頁

培養特色

本專業由院士、特聘教授(含外籍)等頂尖學者領銜,以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為教學骨干,研究所和企

業高級職稱人才為校外導師,采用導師負責制的教學與學術研究方式。立足深圳,依托粵港澳大灣

區經濟社會發展,面向國際,以培養能在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功能高分子材料領域(包括高分子能源

材料、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智能高分子材料、光電信息高分子材料、3D打印高分子材料等)的高素

質創新創業人才為主要特色,成為深圳市和大灣區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行業的高水平科技創新人

才輸送基地。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創新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英才班:

①師資力量雄厚,院士、杰青、外籍特聘教授領銜,由海歸博士、博士后組成授課團隊;

②從大二開始實行專業主干課程全英文、雙語教學,執行學術導師制,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思

維的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領域精英;

③2023屆畢業生中(共18人),3人攻讀本校碩士,4人入讀佛羅里達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和香港

城市大學等國際名校。深造率達88.89%。

榮譽學位制度:本專業推行榮譽學位制度,實施榮譽教育,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引導學生追求卓越,

勇于創新,并為優秀的學生設立榮譽學位。

“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微專業:

聚焦柔性電子獨特的柔性/延展性以及高效、低成本制造工藝,發揮高分子材料學科在交叉領域的

特色和優勢。以柔性電子顯示器、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印刷RFID、薄膜太陽能電池、傳感器等相

關企業需求為導向,培養具有柔性電子材料合成、柔性電子器件制備和應用完整產業鏈視野和應用

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希望大家能夠時時警醒自己,不要沉湎于生活的安逸,要學會在

安逸的生活中默默地積蓄蓬勃的力量。

保研至北京大學,參與發表 SCI 論文三篇,其中第一作者一篇。還有一篇

第一作者的英文論文正在投稿中。申請發明專利一項(第二發明人)。

曾獲得深圳大學“學習之星”一等獎、深圳大學“學習之星”三等獎、國

家獎學金、荔園卓越之星提名獎、荔園之星、雙創之星 \" 個人 \" 一等獎、

雙創之星 \" 團體 \" 三等獎、公益之星三等獎。

施昕霖

2019 級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英才班

深圳大學優秀畢業生

學子話深大

/

176

177材料學院

第180頁

國家級實驗

教學平臺

SCHOOL OF MCOMMUNICAT傳播學院

SCHOOL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學院概況

師資力量

深圳大學新聞傳播學科始建于 1985 年,1989 年開辦廣告學本科,

2006 年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正式成立,現已建成從本、碩、博到博

士后完整的新聞傳播學科人才培養體系。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為廣

東省重點優勢學科,廣告學、新聞學、網絡與新媒體三個本科專業

均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目前有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 1500 余人。學院在國內高校中享有很

好的學術聲譽,是中國傳播學會、中國廣告教育研究會、中國高等

教育學會廣告專業教育委員會等重要學術團隊的創辦單位之一。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 53 人,其中正教授 11 人,副教授 15 人,博士

生導師 15 人,國家級高層次人才、教育部教指委、省級教學名師、

省級高層次人次等 9 人。80% 的老師具有博士學位,80% 的老師

具有海外留學背景或經歷。

國家級傳媒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

學院主頁:http://cmc.szu.edu.cn

咨詢電話:0755-2653 4402、2653 4913

咨詢郵箱:denghuijuan2010@163.com

wangkaiyu@email.szu.edu.cn

- 巢乃鵬教授

博士生導師,深圳大

學傳播學院院長、廣

東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

室“深圳大學智能傳播與數

字社會治理實驗室”主任、國

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

家;中國新聞史學會傳播學

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 周裕瓊教授

博士生導師,國家級

高層次人才,中國新

聞 傳 播 學 會 杰 出 青 年,榮

獲第九屆高校科研優秀成

果獎、霍英東教育教學獎、

廣東省哲學社科成果一等

獎、廣東省教學名師獎等。

- 常江特聘教授

博士生導師,國家級

高 層 次 人 才 ,國 家

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

家,主 要 研 究 領 域 為 媒 介

文 化 研 究 、數 字 新 聞 學 研

究 。曾 獲 多 個 中 外 高 層 次

學術獎項。

2024 學院咨詢群

第181頁

傳播學院

MEDIA AND

TION

- 黃玉波教授

博士生導師,深圳大

學傳播學院副院長,

兼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廣告

教育專委會副秘書長,榮獲

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

等獎、中國廣告教育40年“新

銳領軍人物”等。

- 楊洸教授

博士生導師,深圳大

學傳播學院副院長。

主持省級一流課程,以及國

家和省部級多項基金項目,

榮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

秀成果獎二等獎、深圳市優

秀教師等多項榮譽。

- 彭華新教授

博士生導師,深圳大

學傳播學院副院長,

深圳大學“荔園優秀學者”,

深圳市“優秀教師”。主持2

項國家社科基金和多項省部

級社科基金,榮獲廣東省哲

學社科優秀成果獎等。

學科與

專業優勢

學科與專業實力雄厚,新聞傳播學學科為廣東省重點優勢學科,

在全國第五次學科評估中獲得全國第 12 名;在 2023 軟科中國

最好學科評選中列為全國第 13,省第 2。

學院三個本科專業廣告學(含卓越班)、新聞學、網絡與新媒體,

均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并先后獲評廣東省特色專業。

其它優勢 辦學設施條件優越:學院已建成傳播學院教研大樓,內有國家級傳

媒實驗示范教學中心、多媒體教室、學生自習研討室、會議室、心

理咨詢室、圖書資料室等,建設了全媒體教學實驗室,平面與多媒

體實驗室,新聞采編實驗室等 24 個教學實驗室,現有設備近四千

臺套,配備多種實驗教學軟硬件系統。

本科畢業設計改革影響深遠:從 1997 起開創應用型本科畢業設計

實戰教學的創新模式,27 年來取得了 791 項畢業設計成果,獲得

了同行院校與業界的強烈認同,取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在“全媒體、產學研、國際化”的戰略指導

下,建立融合性課程體系,成功建設了多門國家級、省級一流課程,

逐漸形成以“開放式、融通性、實戰化”為特點,通過“全媒體培

養 + 產學研合作”的雙輪驅動,以“優質課程建設工程 + 教學實踐

平臺創新工程 + 本科畢設改革工程”為抓手,實現“理論與實踐融

通 + 技術與人文融通”高水平應用性傳媒人才的培養。學院本科教

學先后三次獲得廣東省教學成果獎。

專業實踐教學優勢突出:依托國家級傳媒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從廣

告平面設計、新聞版面設計、新媒體產品設計、音視頻制作到 VR/

AR 內容制作,虛擬數字人研發等 28 個教學實驗室為實踐實訓等提

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與保障。近年先后獲批“教育部首批全媒體產教

融合項目”、與騰訊聯合掛牌“數字虛擬人研發實驗基地”、與深

圳報業集團共建“未來媒體實驗室”等,為專業實踐教學提供了更

加廣闊的空間。

/

178

179傳播學院

第182頁

學生競賽獲獎

學院注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鼓勵并指導學

生參加專業學科競賽獲獎。在 2023 年第 15 屆全

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中,傳播學院學生的參賽

作品獲得全國一等獎 1 項、二等獎 3 項、三等獎 8

項。獲得省級一等獎 25 項、二等獎 39 項、三等

獎 59 項。第九屆中國國際“互聯網 +”大學生創

新創業大賽廣東省分賽獲得金獎 2 項,在國賽(中

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國賽)中均獲得銅獎。“正

大杯”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

(本科組)獲得全國一等獎 3 項。

碩博培養

學院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含政治傳播

二級學科博士點)、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和

新聞與傳播專業學位碩士點、新聞傳播學博士后科

研流動站。

目前學院與美國、英國、德國、瑞士、日本、韓國、

西班牙、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等 10 多

所境外高校開展學生交換、雙學位、本碩連讀、暑

期課程項目。

國際合作

就業深造

就業率: 94.7%

騰訊、華為、比亞迪、中興、字節跳動、深圳廣

電集團、深圳報業集團、中國移動、中國電信、

順豐、大疆創新等。

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暨

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香港科

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波士頓大學,墨爾本

大學,悉尼大學。

就業單位(知名對口就職單位)

深造高校(境內、外知名高校)

與日本電通、香港衛視、騰訊集團、深圳報業集團、

深圳廣電集團、深圳出版集團、深圳市慢性病防治

中心、華揚聯眾、藍色光標、天華世紀傳媒、精碩

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有人才培養或項

目合作。

與深圳出版集團、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市

南山區融媒體中心等 37 家企事業單位簽訂實習基

地協議,與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市龍崗區融媒文化

傳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在學生實習實踐等方面開展合作。

校企合作

第183頁

杰出校友

羅羽鳴

2006 年畢業于傳播學院廣告學專業,現任鳳凰衛視深圳新聞部主任

兼首席記者。曾獲 2012 年芝加哥電影節銀雨果獎、2013 年紐約電視

電影節世界金獎(新聞類最佳調查報導)、世界銀獎(紀錄片類社會

議題)以及優異獎(新聞類最佳公共事務)等專業獎項。2018-2019

連續兩年獲港澳在深記者“報道深圳好新聞”特別獎及一等獎。

付強

2003 年畢業于廣告學專業,深圳市第一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兼 CEO,深圳市華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CEO,主營新文化網絡文學

IP 品牌化運作,成功開發運營頁游、手游、動畫、電視劇、電影等多

款 IP 衍生產品。

余曉曦

2009 年畢業于深圳大學傳播學院傳播學專業網絡與新媒體方向,獨

立天使投資人,投資十多家互聯網企業,其中包括辦公租賃平臺點點

租,手繪視頻平臺來畫等優秀企業;現任 DanceA- 互聯網舞蹈教育

平臺 CEO,深圳市“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青年創業代表。

曾鏡鏘

傳播學院 2012 屆廣告學專業校友。企業家,現任盒家健康創始人、

董事長、總經理。博士學歷。

美國頂級孵化器 Skydeck 的孵化團隊,中科院院士楊叔子獎學金獲

得者,2022 年 35 歲社會企業創業領袖,2020 胡潤 30 歲以下精英榜

上榜者,2019 福布 30U30 的上榜者,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青

年代表之一。2022 獲得廣東省教育廳教育成果二等獎,2022 廣東省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入庫專家,廣州十大創業榜樣,聯合國、深圳

青年創業促進會委派創業代表到非洲南南高層會議對非洲人民進行創

業培訓的導師之一。深圳大學創業導師,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杰出

校友。

/

180

181傳播學院

第184頁

廣告學(含卓越班)

專業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選考科目要求:不提科目要求

隨著新媒體產業的迅速發展,作為“設計之都”的深

圳對創新創意人才的需求持續增長,高層次廣告創意

人才受到國際國內知名企業的青睞。

專業前景

就業方向:

在國際國內各大廣告公司、知名品牌企業從

事品牌廣告策劃;互聯網企業從事互聯網運

營、內容創意與設計等工作。

就業單位:

字節跳動、騰訊、京東、迅雷等互聯網企業,

深圳電視臺、深圳報業集團、鳳凰衛視等媒

體,奧美、李奧貝納、華揚聯眾等廣告公司,

華為、華潤、比亞迪等品牌企業。

【學科 / 專業優勢】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廣東省特色專業

廣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專業

新聞傳播學,獲批廣東省重點優勢學科

全國第五次學科評估:

新聞傳播學,全國第 12 名,廣東省第 2 名

全國排名不含港澳臺高校

部分排名含并列情況

廣告 策 劃、廣告 創意、廣告寫作、廣告 攝 影、整合

營銷傳播、廣告學概論、廣告心理學 、廣告調查、

媒體策略、廣告效果評估、計算廣告概論、設計基礎、

平面廣告創意與設計、創意動畫設計等。

主要課程

第185頁

本 專 業 先 后 成 功 實 施“ 廣告專業本科

畢業設計改革”等 舉 措 ,在 國 內 獲 得

良 好 聲 譽。近 年 來,本 專 業 提 出以“ 融

合 型 、實 戰 化 ”兩 大 主 題 探 索 廣 告 學

專業本科教學新體系和人才培養新機

制,與國內外 知名廣告營銷 企業聯合開

展創意實戰訓練營及開設創新實踐短

課,以 多 層 次 的 實 戰 化 教 學 手 段 探 索

全 程緊張 型教學,實現從作業到作品,

再從作品到產品的轉化,培養新型創

意創新 創業型 人才。

培養特色

專業方向

培養營銷戰略規劃、品牌營銷與管理、新

媒體創意內容傳播、廣告策略與執行、媒

體購買以及廣告監測與效果評估等方面的

專業人才。

數字營銷策略方向

培養各類廣告創意與表現、品牌形象整合

設計、網絡與新媒體視覺創意設計、互動

設計等領域的創新型人才。

創意傳播設計方向

導 師 制、 小 班 教 學, 畢 業 推 免 率 可 達

30%,設有直博計劃,入選國際交流項目

資助計劃。

廣告學(卓越班)

傳播學院

/

180

/

182

183傳播學院

第186頁

新聞學

新聞學概論、中國新聞史、新聞攝影、出鏡現場報道、

中外名記者研究、財經新聞、媒體經營與管理、新聞

紀錄片創作、現代科技新聞傳播、全球媒體與社會、

馬克思主義新聞論著選讀、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編

輯、新聞工作坊(1)、新聞采寫專題、新聞評論、

新聞工作坊(2)、傳播倫理與法規等。

主要課程

【學科 / 專業優勢】

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廣東省特色專業

廣東省卓越新聞人才培養項目

新聞傳播學,獲批廣東省重點優勢學科

全國第五次學科評估:

新聞傳播學,全國第 12 名,廣東省第 2 名

全國排名不含港澳臺高校

部分排名含并列情況

新聞學專業既具有理論的成分又具有實務需求,屬

熱門專業且正處于蓬勃發展中,尤其是在深圳這樣

媒體產業發達的地區,騰訊集團、深圳廣電集團、深

圳報業集團、龍視傳媒有限公司等企業、集團眾多,

更是為新聞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和無限的

發展可能。

就業方向:

新聞學專業畢業生能在報社、雜志社、廣播

電臺、電視臺、通訊社、新聞網站等新聞單

位從事采編工作和媒介的經營管理工作;也

可以進入政府部門、大型企事業單位從事公

關策劃工作;還可以進一步深造,在高等院

校和科研機構從事較高層次的新聞業務、教

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就業單位:

黨政機關、國有企業及事業單位、外商投資

和新媒體企業等。

專業前景

專業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選考科目要求:不提科目要求

第187頁

立足實際,探索發展。本專業立足中國社會變革和深圳新聞傳媒改革和發展實踐,

研究主流 媒體 集團的體制改革、對外傳播發 展以 及港 澳臺新聞業和亞太地區新聞

傳播業的發展,努力探索媒體融合型、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實踐育人,在做中學。通 過課堂理論 講 授與實踐技能訓練,依托學院實戰平臺《新

新報》,學院傳媒實驗室,深圳報業集團、南方報業集團、深圳廣電集團等校 外媒

體,從課 堂到實驗室再到媒體,不斷 強化 新聞 傳播學理論功底 和新聞職 業倫 理 教

育,打造全媒體人才培養特色。

科 研育人,一 專多能 。充分利用深圳作為國家先行示范區和創新示范城市的地域

優 勢,結合 深圳 傳媒 文化創意產業 發 展的實際需要進 行學術研究 。通 過國內外高

層學者的學術講座、會議交流等方式,拓展學生視野。

培養特色

01

02

03

傳播學院

/

184

185傳播學院

第188頁

網絡與新媒體

內容板塊:

網絡視聽傳播、新媒體用戶研究、新媒體產

品設計、大數據挖掘與分析。

視聽傳播導論、新媒體設計基礎、新媒體用戶研究、

新媒體概論、網絡心理學、數據抓取與清洗、數據

可視化、新媒體產品、攝影攝像藝術、網絡視聽媒

體文化等。

主要課程

基于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發展的需要,以及

網絡與新媒體產業的迅速崛起,本專業發展迅速,

后勁十足,尤其在號稱“ 世界創客之都 ”的深圳,

不僅 騰訊、華為等世界級IT企業眾多,而且創業氛

圍濃厚,為新媒體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和無

限發展可能。

就業方向:

本專業面向市場,面向互聯網,面向高新科

技為支撐的城市轉型發展需求,集中培養輸

出內容制作、產品交互設計、運營管理、數

據分析等行業緊缺人才。

就業單位:

互聯網企業、政府機構、傳統媒體、獨角獸

公司、廣告公司等。

專業前景

視聽傳播

面向急遽發展的 5G 時代和互聯網視聽產業發

展 態 勢,本 方向 整合 傳 統 廣電行業 和 新 媒體 視

聽產業資源,以網絡視聽、影像創意、影視宣發、

運 營 管 理 等 板 塊 為 核心,引導 學 生以 策 劃 創 意

能力為起點,以拍攝制作能力為基礎,以全產業

鏈 思 維 為 指引,探 索 網 絡 視 聽及 影 視 行業 的 新

業 態 和 新模 式,培 養 兼 具 理 論 知識和實 踐 能 力

的高端人才。

網絡傳播

面向快速變動的互聯網與新媒體產業發展態勢,

本方向以網絡與新媒體為融合點,以用戶研究、

產品設計、新媒體運營、數據挖掘等板塊為引領,

將內容、市場、技術三者有機 結合,培 養 學生的

邏輯思維、實干精神以及創新意識,建立新媒體

傳播能力的培養體系,形成專業核心競爭力。

專業方向

【學科 / 專業優勢】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廣東省特色專業

深圳大學國際合作對接專業

新聞傳播學,獲批廣東省重點優勢學科

全國第五次學科評估:

新聞傳播學,全國第 12 名,廣東省第 2 名

全國排名不含港澳臺高校

部分排名含并列情況

專業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選考科目要求:不提科目要求

第189頁

自主創新課程,出版原創教材,新媒體方向近兩年新增課程全院第一,并配有數本原創教材;

強調躬行實踐,避免眼高手低。系里配有全媒體實驗室、虛擬演播廳以及后期采編系統、佳能

5D4,索尼a7iii,大疆無人機4Pro等在內的專業實驗室和專業設備,支持實踐教學;

主張協同育人,積極借助外腦,與騰訊、快手、二更等互聯網公司和諸多創業公司保持著較好的互

動與合作關系。近年來不斷深化校企聯合育人,與業界聯合開發“快手課堂”、“二更學院”等特色

課程和訓練營。在學生就業選擇、畢設作品等方面體現出了明顯的前沿特色與應用特色。

本專業高度注重特色化發展,目前來看,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團隊合作氛圍和創新跨界氛圍。主要

特色有以下三點:

培養特色

回想起在傳院上的第一門課,教案中提及的“船頭上的瞭望者”的隱喻或

許是大家選擇新傳專業的樸素初心。事實上,在理想主義教育的期待之外,

傳院仍會包容每一個學生的價值取徑。從專業實習到課程設置,學院處處

留足空間與自由度,時常鼓勵學生走出模板定義的局限。概言之,傳院人

身上折射四種氣質:數字敘事、價值鏈接、深度拓新、兼容多元。你大可

拓展新的維度,深耕于別處——在一個盛行自由發展的園子里,希望大家

能走出自己的路。

每學年均保持專業第一,推研綜合成績滿分,保研至南京大學。

獲國家獎學金、本科特等獎學金“荔園卓越之星”(全校排名 1)以及十余項校

級一等獎學金。入選中國社科數據庫《中國新聞傳播學年鑒》,獲 2022 年度“優

秀學子獎”。4 項論文成果獲學科國際頂會錄用。多項學科競賽獲獎,曾獲中國

國際“互聯網 +”國家級銀獎、省級金獎、中國數據新聞大賽銀獎等多項競賽獎項。

曾任《深圳大學報》編輯部主任、學院《新新報》主編、傳播學院辯論隊隊長等。

朱梓鵬

2020 級

傳播學院新聞學

廣東實驗中學

學子話深大

傳播學院

/

186

187傳播學院

第190頁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COLLEGE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學院概況 深圳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的前身是 1983 年清華大學援建深圳大

學的電子系,建有無線電專業和計算機應用專業。首任系主任清華大

學童詩白先生是我國高頻電子線路課程奠基人。學院現有兩個一級學

科: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擁有兩個博士點:信息與通

信工程學科博士點、電子信息專業博士點,1 個信息與通信工程博士

后流動站;牽頭獲批深圳市本土高校首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射頻異質

異構集成全國重點實驗室。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通信工程專業已成功

入選教育部“雙萬計劃”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通信工程專業入

選廣東省特色專業,建有虛擬仿真教學國家一流本科課程和微機原理

廣東省一流本科課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獲批廣東省首批一流本科專

業,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獲批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毛軍發講席教授 - 丁文華講席教授 - 黃磊講席教授

中國工程院 院士,深

圳大學電子與信息工

程學院院長,獲國家科技進

步獎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

進步獎多項,亞太地區廣播

工業杰出貢獻獎,何梁何利

科學技術創新獎,王選科學

技術杰出人才獎等。

國家級領軍人才,電子與

信息工程學院執行院長,

射頻異質異構集成全國重點實

驗室常務副主任,英國工程技

術學會會士,3次入選斯坦福全

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曾任

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

資深編委。

學院網址:http://ceie.szu.edu.cn/

咨詢電話:0755-2653 4831

咨詢郵箱:zhangpeng@szu.edu.cn

QQ 群:228599719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 246 人,其中專任教師 160 人,96% 的教師具有博士

學位。全職教師中,中國科學院院士 1 人,中國工程院院士 1 人,俄

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1 人,IEEE Fellow 2 人,國家級人才 14 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深

圳 大 學 校 長,射 頻

異質異構集成全國重點實

驗室主任, IEEE Fellow,中

國電子學會微波分會主任

委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

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

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各一項。

COLLEGE OF ELINFORMATION E2024 學院咨詢群

第191頁

科研教學

平臺

射頻異質異構集成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毛軍發院士)

ATR 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深圳大學分室)

試驗物理與計算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研究中心)

國家衛生局 5G+ 網格化社區智能醫療管理應用示范平臺

廣東省智能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數字創意技術工程實驗室

廣東省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

廣東省基站天線與電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移動終端微波毫米波天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大規模移動計算與智能網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位置感知與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多媒體信息服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移動智能終端工程技術(聯合)研究中心

廣東省智能無人系統與自主環境感知工程技術(聯合)研究中心

粵港大數據圖像和通信應用聯合實驗室(聯合)

康佳(國家級)實訓基地(深圳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廣東省電子技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廣東省首批)

廣東省電子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深圳市現代通訊與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

深圳市媒體信息內容安全重點實驗室

深圳市先進導航技術重點實驗室

深圳市天線與電波重點實驗室

深圳市數字創意技術重點實驗室

深圳市半導體異質集成技術重點實驗室

深圳市柔性存儲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

- 汪國平特聘教授 - 何文龍特聘教授 - 全智特聘教授

國家 級 領 軍人才,英

國5G創新中心特邀

成 員,毫 米 波 太 赫 茲 功 率

設 備 國 際 知 名專 家 ,太 赫

茲及納米束電子學實驗室

主任。

國 家 級 領 軍人才,美 國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 A)博士,美國普林 斯頓

大 學 做 訪 問 學 者,獲 2 01 2 年

度IEEE信號處理學會“最佳論

文獎”。

國 家 級 領 軍 人 才,

國務院特殊津貼

獲 得 者,獲國家自然 科 學

獎二等獎,湖 北省自然 科

學獎一 等獎,國家 級優秀

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ECTRONICS AND

ENGINEERING 傳播學院

/

188

189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第192頁

國際合作 目前學院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等多所境外知

名高校開展本科生、研究生(諾丁漢大學)聯合培養合作,實施

“3+2”“2+2”或者“3+1+1”等辦學模式,已成功實現多名優秀學

生的互派交流與培養。

校企合作

特色實驗班

與華為、騰訊、中興、百度、康佳、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電子、

ADI、TI、XILINX、NXP 等國內外著名企業共建多個實驗室,建立了緊密

的人才培養和項目合作關系。

卓越 AI 人才培養特色班

電子信息工程(文華班)

(特色實驗班的培養特色、擬選拔范圍及人數請參閱學校介紹部分)

國際合作辦學一覽表 ( 部分 )

本校專業 合作高校 合作專業 合作模式

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新加坡國立大學

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

諾丁漢大學

電子與計算機

工程專業

3+1+1 本碩連讀

交換生 / 寒暑假短期交流

科研成果 2023 年新增獲批科研項目 144 項:國家級項目 32 項,總經費 8338

萬元,其中國家級重點重大項目 10 項;省部級項目 20 項,總經費

2840 萬元,其中省部級重點重大項目 2 項;市級項目 45 項,總經費

5327.5 萬元;橫向項目 47 項,總經費 1173.6 萬元;校企重大合作

項目 2 項,總經費 1250 萬元。發表學術論文 713 篇,其中 SCI 論文

495 篇;申請國內發明專利 250 項,授權國內發明專利 241 項。

第193頁

學術交流

學院每年開展各類學術交流講座 50 余場,邀

請的專家學者包括國內外著名院士、來自世界

多個國家地區的知名學者,以及華為、中興、

騰訊、康佳等知名企業的企業專家。成立美國

深圳大學硅谷學習中心,鼓勵學生出國(境)

深造獲得第二校園的學習經歷。

學生競賽

近年來,全國大學生集成電路創新創業大賽全

國一等獎 3 項,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

一等獎 1 項,全國機器人大賽一等獎 6 項,

RoboMaster 機甲大師超級對抗賽一等獎 1 項。

“互聯網 +”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級以上獎

勵共 9 項,“互聯網 +” 大賽獲國賽銅獎 2 項,

省賽金獎 3 項,省賽銀獎 3 項,省賽銅獎 1 項;

杰出校友

馬化騰

1993 屆電子系畢業生,

騰訊創始人,董事會主

席兼首席執行官。

李真棠

2007 屆 通 信 工 程 系 畢

業生,廣東馬車動力科

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許文煥

1993 屆電子系畢業生,

民德電子董事長。

梁光偉

1985 屆電子系畢業生,

原深圳華強集團有限公

司董事長、總裁。

就業深造

就業率:

近 3 年就業率均在 90% 以上,位于全校前列

就業單位(知名對口就職單位):

騰訊,華為,中興等知名企業

平均薪資待遇:

8000 元以上

深造高校(境內、外知名高校):

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

工大學、深圳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曼

徹斯特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等。

盧惠輝

2004 屆 電 子 科 學 與 技

術系畢業生,暨南大學

光電工程系系主任,教

授、博士生導師。

傳播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

190

191傳播學院

/

190

191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第194頁

電子信息工程

專業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選考科目要求:物理 + 化學

本專業隨著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快

速應用發展起來的,就業前景廣泛。尤其是在號稱

“世界創客之都”的深圳,騰訊、華為等世界級IT企

業眾多,創業氛圍濃厚,為電子信息方面的人才提供

了大量的工作機會和無限發展可能。

就業方向:

可以在電子技術、信息通信、智能控制、計算

機與網絡、人工智能等領域和行政部門從事各

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研究、開發與管理工

作,也可以繼續深造,攻讀國內外相關專業的

碩士或博士研究生。

就業單位:

科創企業、科研部門、教育單位、各種類型企

事業單位的信息技術部門。

專業前景

主要課程

【學科 / 專業優勢】

首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國家特色專業

廣東省特色專業

廣東省首批IT名牌專業

廣東省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信息與通信工程,獲批廣東省攀峰學科

USNews2023 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電氣與電子工程,世界第 48 名,全國第 26 名

軟科 2023 中國最好學科排名:

信息與通信工程,全國第 15 名(全國前 8%)

2023 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 :

通信工程世界排名第 25 名,國內排名第

9 名

信號與信息處理、人工智能系統、嵌入式電子

信息系統、傳感器網絡信息處理及應用

培養方向

全國排名不含港澳臺高校

部分排名含并列情況

高等數學

大學物理

工程數學系列課程

電路理論系列課程

計算機技術與程序設計系列課程

信號處理系列課程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系列課程

控制通信與網絡系列課程

嵌入式系統與集成電路系列課程

第195頁

兩個特色班 : 電子信息工程(文華班)、

卓越 AI 人才培養特色班 (AI 特色班 ),

依托特色班培養工程精英人才和拔

尖創新人才;

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并重點面向新

一代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處理、大

數據等領域,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解

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提倡研教融合育才,鼓勵本科生參與

教師科研項目 ;

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工程”,培養學

生創業意識和能力。

01

02

03

04

培養特色

就業深造

就業率:每年初次就業率均在 95% 以上

就業單位:

平均薪資待遇:

深造:

國內外知名高校繼續深造,騰訊、華為、中興、

大疆等深圳及大灣區的行業領頭羊及眾多的

創新創業企業就業

(2018 屆畢業半年后 ):8972 元 / 月 ( 麥可思統計 )

每年平均留學和考研升學率約為 35%。

傳播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

192

193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第196頁

電子信息工程(文華班)

-2024 年起高考招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文華作為首席教授,并聘請多名海

內外知名學者作為特聘教授。學生進入特色班后,進

行前一階段“通才教育”的基礎知識強化與后一階段

“專才教育”的跨學科融合,所有課程原則上采用雙

語教學模式。

文華班簡介

主要課程

以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為抓手,學生組隊成立項

目小組,在導師帶領下參加各類創新比賽,過程中提

出具有挑戰性的科學問題、完成有挑戰性的創新項目,

提升創新、研究、團隊協作、表達溝通等全面能力。

以“問題 / 機制”+“學生 / 激情”+“導師 / 榮譽”

三大要素相互匯集、相互碰撞、相互牽引,實現高質

量的創新培養。

創新培養

專業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選考科目要求:物理 + 化學

無線通信

現代通信原理

微機原理與接口

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

大數據分析

信息安全與區塊鏈

智能無人系統與邊緣計算

隨機信號處理

高頻電子線路

信息論與編碼

射頻集成電路設計

計算機網絡

數字圖像處理

機器人學導論

香港科技大學每年為文華班優秀學生提供若干個交

流名額,在香港科技大學完成本科畢業設計項目;香

港科技大學每年為文華班優秀學生提供若干個深造

名額,直升授課式碩士。

其他國際化舉措:海外高校推薦深造,導師推薦國際

化交流合作平臺,海外交流學習,獎學金補助,定期

開展深造咨詢講座留學問題答疑,為優秀學生提供

推薦信。

國際化

培養成果

2020 級(第一屆)文華班畢業統計

保研率 37%,11 人保研至中山大學、電子科

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

深造。

深造率 70%,7 人收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

理工大學、紐約大學、香港科技大學 ( 廣州 )、

香港城市大學和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 ( 美國 )

等海外高校的錄取通知;3 人考研至華南理工

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繼續深造。

第197頁

專業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選考科目要求:物理 + 化學 本專業隨著5G移動通信的廣泛應用而迅速發展,

就 業前景 廣泛 。近 年來 的畢業 生 除 攻 讀 研究 生 繼

續深造之外,大部分集中在通信運營商、通信設備

開發商、移動 終端 開發和生 產商、科 研院 所、移動

互聯網類企業進行相應的軟硬件開發、系統測試、

運營維護和網絡建設等,包括IBM,華為,騰訊,百

度、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知名企業就業。

就業方向:

無線通信、移動互聯網、光通信及 5G 通信等

領域的教學、科研和設計等。

就業單位:

各類企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科研機構、

教育單位等。

就業情況:

本專業學生基本處于就業或繼續深造狀態,近

3 年的初次就業率在 95% 左右,整體就業情

況穩定良好,學生多就業于與專業相關的高新

技術產業和服務業,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關度基

本一致。

依托康佳國家實習基地、電子技術省級實驗教學示

范中心、廣東省人工智能邊緣計算應用與教學聯合

實驗室、廣東省移動智能終端工程技術中心、廣東

省大規模移動計算與智能網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

省級工程中心,并且與多個企業聯合實驗室或實習

實訓基地,形成了從基礎、專業到應用的多層次實踐

教學基地。

依托資源 知識掌握:

掌握數學與自然科學基礎知識,系統地掌握通

信原理、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相關應用知識。能

力培養 : 注重培養工程實踐能力,能夠針對信

息與通信領域復雜工程問題進行分析、設計和

實現;了解通信系統和通信網建設的基本方針、

政策和法規;了解通信學科的理論前沿、應用

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信息通信產業的發

展狀況。

【學科 / 專業優勢】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廣東省特色專業

信息與通信工程獲批廣東省攀峰學科

建有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國家級一流本科

課程;

USNews2023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電氣與電子工程,世界第48名,全國第26名

軟科2023中國最好學科排名:

信息與通信工程,全國第15名(全國前8%)

2023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

通信工程世界排名第25名,國內排名第9名

全國排名不含港澳臺高校

部分排名含并列情況

通信工程

專業前景

/

194

195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第198頁

復變函數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語音信號處理

隨機信號處理

數字電視技術

微型計算機技術

移動通信

光纖通信

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絡

主要課程

培養特色

本專業的特色優勢是面向工程認證標準,

以學生 為中心 、產出為導向、持 續改 進 提

高學生解決 復雜問題的能力,堅持 創新 創

業教 育,注 重個 性化 培 養、校 企 合 作 培 養

和國際交流與合作培養,提高教育國際化

程 度,培 養 視 野 寬 廣、意 識 領 先 、素 質 優

良、能力突出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通信原理

電磁場與電磁波

信號與系統

工程實踐

通信電子線路

電路分析

模擬電路

數字電路

C 程序設計

線性代數

第199頁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備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扎實

的自然科學基礎、系統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實驗

技能與工程實踐能力;具有良好的外語能力 ; 具有

創新意識以及跟蹤掌握本專業新理論、新知識、

新技術的能力。本專業就業前景廣泛。幾年來,

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均在 95% 以上。

就業方向:

電子、光電子專業相關的各類科技公司從

事研發或管理工作等。

就業單位:

各類企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科研機構、

教育單位等。如中國聯通、中興通訊、富

士康、中國電信、騰訊、IBM、深信服電子、

愛普生、愛立信、新飛通、大族激光、有

方科技等。

主要課程

量子力學

信號與系統

半導體器件物理

微波技術

激光原理

射頻微波技術、光電子技術

專業方向

培養特色

省級IT名牌專業。始終堅持理工結合,強調

寬口徑培養。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

培養,將使學生在微波技術、射頻識別、激

光技術、光電檢測等專業領域中的一個或

兩個方向具備專長。

專業前景

【學科 / 專業優勢】

??廣東省IT名牌專業

2023 軟科中國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排名:

全國前 37 名,廣東省第 2 名

USNews2023 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電氣與電子工程,全國第 26 名,世界第 48 名

全國排名不含港澳臺高校

部分排名含并列情況

電子科學與技術

師資力量雄厚:

目前有28名專任教師,全 部具有博士學位,

89%的老師具有海外留學經歷。正高職稱5人,

其中3人為特聘教授;副高職稱10人。40歲以下

青年才俊18人。

專業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選考科目要求:物理 + 化學

電路分析

模擬電子技術

數字電子技術

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

電磁場與電磁波

/

196

197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第200頁

當今世界經濟已從工業化進入信息化的發展階段,

微電子技術是高科技和信息產業的核心,成為當前

新經濟時代的基礎產業。它在國民經濟、國防建設

以及現代信息化社會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國家已經把集成電路產業確定為重點發展的戰略

性支柱產業,而我國已成為全球集成電路的最大的

市場。我國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起步較晚,但發展

迅速,人才需求旺盛。目前在深圳開辦微電子專業

的高等院校偏少,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應用型人才較

為缺乏。

專業課程設置方面,為培養學生扎實的專

業自然科學基 礎、系統的專業知識和較強

的專業實驗技能與工程實踐能力奠定基

礎 ; 學 生有 機會 去華 為 技術有限公司、大

疆創新 科 技有限公司、中興 通訊等名企實

習,實習企 業 涵 蓋 全 國 各地 多 家單位 ; 與

大族激光、中國長城 和久 通物聯等知名企

業簽訂長期合作協議。

培養特色

【學科 / 專業優勢】

廣東省特色專業

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USNews2023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電氣與電子工程,全國第26名,世界第48名。

目前,我系課內實驗(訓)約占總學分的27%,設 置

含 課 內實 驗(訓)課 程 1 3 門 。鼓 勵學生參 與教師 科

研課題、舉辦 科技 競賽、創業比賽等,培養學生動

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校企合

作機制,使學生在大型高新企業(如華為、大疆、中

興、創維等)參觀、實習中鏈接教學與企業需求。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專業前景

就業方向:

微電子科學技術領域從事研究、教學、開發、

制造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就業單位:

各類企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科研機構、

教育單位等。

全國排名不含港澳臺高校

部分排名含并列情況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專業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選考科目要求:物理 + 化學

知識掌握:

本專業學生需要在微電子技術、物理學和

計算機技術等方面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

掌握集成電路、半導體器件和微機電系統

的原理、設計、制造、封裝與應用技術,

接受相關實驗技術的良好訓練,掌握文獻

資料檢索基本方法。

能力培養:

注重培養實驗技能與工程實踐能力,在微

電子科學與工程領域初步具有研究和開發

的能力。

百萬用戶使用云展網進行宣傳畫冊制作,只要您有文檔,即可一鍵上傳,自動生成鏈接和二維碼(獨立電子書),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網站!
收藏
轉發
下載
免費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費制作
x
{{item.desc}}
下載
{{item.title}}
{{toast}}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武县| 岳普湖县| 类乌齐县| 临桂县| 望谟县| 宝清县| 开阳县| 阳朔县| 桃园县| 鄂尔多斯市| 永春县| 惠东县| 抚远县| 香港| 杨浦区| 长垣县| 湖口县| 治多县| 介休市| 宁陕县| 栾城县| 阿城市| 山丹县| 宜春市| 格尔木市| 大足县| 陵川县| 砀山县| 南宁市| 抚顺市| 东安县| 新宾| 沙雅县| 北京市| 达尔| 吐鲁番市| 左贡县| 台州市| 滦平县| 富民县| 广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