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方向 | 部門 | 服務舉措 |
法律護企 | 工業和 信息化部 | 62.加快修訂出臺《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推動在相關法律制(修)訂中體現保 障支付內容,推動嚴格落實《預算法》《政府投資條例》。優化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投訴管 理運行機制,建立全國統一的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登記(投訴)平臺。健全投訴督辦 約束機制。 63.組織制定關于促進中小企業提升合規意識加強合規管理的意見,幫助中小企業防范經 營風險。 |
國家發展和 改革委員會 | 64.深入開展“法律服務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建強服務團隊、創新服務 形式,提供更具實效性的公益性法律服務。持續梳理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常見法律風險點, 開展重點難點問題研究,提供共性解決方案。 65.推動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優化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發揮法治固根 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 |
海關總署 | 66.完善海關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堅持“開門立法”,在起草法律、行政法規草案以及制 定部門規章過程中,廣泛聽取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行政相對人意見建議。 67.優化“企業點題、海關答題、破解難題”互動機制,依托“關長送政策上門”等形式, 針對中小企業難點痛點堵點提供精準服務, | |
國家市場 監督管理總局 | 68.健全經營主體法律制度體系,優化完善經營主體退出機制,配合企業破產法修改,健 全企業破產機制,探索建立個人破產制度,推進企業注銷配套改革。做好新《公司法》 修改相關系統保障,加強公示系統總局端與地方端的對接保障和工作協同。 69.充分發揮信用監管效能,通過“雙隨機、一公開”、專項檢查、信用風險評估等方式, 加大對大型企業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相關信息的抽查檢查力度,及時公示檢查結果,并向 行業主管部門通報。 |
服務方向 | 部門 | 服務舉措 |
法律護企 | 國家知識 產權局 | 70.指導全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快速維權中心加大服務中小企業力度,提供集快速預審、 快速維權、快速確權于一體的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提升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一站式 保護效能。 |
中華全國 工商業聯合會 | 71.推進商會調解“強基層、促規范、解糾紛”行動,助力化解中小民營企業矛盾糾紛 72.實施新時代民營企業家法治素養提升計劃,推動地方工商聯開展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 法治培訓活動。 73.積極發揮貿法通平臺作用,切實為中小企業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查明等涉外商事法律 | |
中國國際貿易 促進委員會 | 公共服務,通過中英文和日、韓、蒙、俄、老、緬六個小語種咨詢熱線為企業答疑解惑、 幫助企業應對在跨境貿易投資中遇到的知識產權、風險防范、貿易救濟、出口管制和經 濟制裁等各類法律問題。 |
16.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關于印發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
工信部聯電子〔2025]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發展改革委、商務主管部門、教育廳(教委、局)、市場監管局(廳、委)、知識產權局、能源局、消防救援總隊:
現將《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能源局國家消防救援局2025年1月26日
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
新型儲能制造業是為新型儲能提供能量存儲、信息處理、安全控制等產品的制造業的總稱,以新型電池等蓄能產品和各類新型儲能技術為主要領域,也包括電源管理芯片、電力電子器件、熱管理和能量控制系統等環節。新型儲能制造業作為電子信息制造業的新興領域,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推動新能源高效開發利用的基礎支撐。為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能源等增長引擎,推動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把深化新型儲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擴大內需有機結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新型能源體系提供強大動能。
堅持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健全產業政策體系,創新行業管理方式,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統籌全局、協調各方、相互補充的發展格局。堅持有效供給與擴大需求相結合,推動因地制宜多元化發展,減少低水平重復建設,提高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釋放新型儲能市場發展潛力。堅持鞏固優勢與開拓創新相結合,鞏固新型儲能關鍵技術、應用生態等優勢,強化顛覆性技術創新和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積蓄創新發展動能。堅持以我為主與國際合作相結合,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以更高水平的開放深度融入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格局。
到2027年,我國新型儲能制造業全鏈條國際競爭優勢凸顯,優勢企業梯隊進一步壯大,產業創新力和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一一產業體系加速完善。新型儲能制造業規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生態主導型企業3一5家。產業主體集中、區域集聚格局基本形成,產業集群和生態體系不斷完善。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顯著增強,標準體系和市場機制更加健全。
一一產品性能顯著增強。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長壽命、經濟可行的新型儲能產品和技術供給能力持續增強,新型儲能系統能量轉化效率顯著提高。熱濫用和過充電不起火、不爆炸,全生命周期安全水平加快提升。
一一應用領域持續拓展。新型儲能產品與技術多元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更好滿足電力、工業、能源、交通、建筑、通信、農業等多領域應用需求,為推動能源革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堅實物質保障。
二、實施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行動
面向中短時、長時電能存儲等多時間尺度、多應用場景需求,加快新型儲能本體技術多元化發展,提升新型儲能產品及技術安全可靠性、經濟可行性和能量轉化效率。加快鋰電池等成熟技術迭代升級,支持顛覆性技術創新,提升高端產品供給能力。推動超級電容器、鉛碳電池、鈉電池、液流電池等工程化和應用技術攻關。發展壓縮空氣等長時儲能技術,加快提升技術經濟性和系統能量轉換效率。適度超前布局氫儲能等超長時儲能技術,鼓勵結合應用需求開發多類型混合儲能技術,支持新體系電池、智能電池、儲熱儲冷及新型物理儲能等前瞻技術基礎研究。
專欄1新型儲能本體產品及技術
鋰電池。面向新型儲能應用需求,加快長壽命高容量先進活性材料技術、高效補鋰技術攻關,發展高附加值輔材產品,重點布局大容量高安全儲能電池、高功率電池、全生命周期高能效電池、儲能用固態電池、全氣候低衰減長壽命電池、高一致性電池系統等先進儲能型鋰電池產品。
鈉電池。研發高性能硬碳、篩分型碳等負極材料及高容量正極材料,聚焦長壽命、高比能、寬溫域、高功率發展方向,推動大規模鈉電池儲能系統集成及應用技術攻關,服務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液流電池。開展液流電池電堆、雙極板、電解液、離子交換膜等關鍵材料技術攻關,提升液流電池能量效率、系統可靠性、全生命周
期經濟性。
超級電容器。支持高電壓電解液、高導電石墨烯、高性能隔膜等新型材料技術創新,開展高能量密度電極材料、電極制備、高效預嵌鋰等技術攻關,發展高比能、高安全、長壽命超級電容器。
鉛碳電池。開展新型復合材料板柵、高導電性多孔炭材料等技術攻關,支持低鉛含量、高比能、長壽命鉛碳電池產品研發。
飛輪儲能。提升高速旋轉環境下軸承可靠性、承載力,突破高強度、低密度、長壽命轉子材料技術。
壓縮空氣儲能。研發大流量高效壓縮機,提升大膨脹比、高可靠透平膨脹機供給能力,布局大容量、高密封性儲氣設施、高效儲熱裝備、新工質低阻高效換熱器,提高能量轉化效率。
其他技術。前瞻布局開發水系鋅離子電池、水系鐵鎳電池、鎂離子電池、熔融鹽鋁電池、鎳氫電池等新體系電化學儲能技術。推動儲熱、儲冷等新型物理儲能技術裝備研發及產業化突破。
(二)突破高效集成和智慧調控技術
推動新型儲能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通過對系統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經濟配置、功能優化運行、邏輯有效銜接,實現儲能系統高效集成和精準調控,提升新型儲能產品智能化水平。聚焦系統結構設計、精細化電池管理、高效熱管理和能量管理、輔助設備集成、高性能預制艙等技術開展集中攻關,提高先進功率半導體、智能傳感器、電源管理芯片、大功率高效變流器等關鍵核心器件與部件供給能力。面向大規模新能源消納和源網荷儲一體化需求,推動新型儲能集群協同控制、分布式儲能聚合控制等技術創新。
專欄2高效系統集成和智能調控產品及技術
先進結構設計。支持儲能電池模塊化開發,鼓勵高效率結構創新,發展緊湊可靠的低阻抗高效連接技術,推動智能組串、高壓直流等集成技術創新,提升大型儲能系統集成效率。
精細化電池管理。發展系統級主動均衡技術,探索基于端邊云架構的先進儲能系統高效高精度管理技術。圍繞大規模儲能系統開展高精度智能傳感技術攻關,開發適用于儲能電池管理系統的功能安全及信息安全設計與評估技術。
高性能變流器。面向1500V以上高電壓應用需求,開展高能效、高能量利用率高壓級聯技術攻關。突破變流器極端工況過載能力支撐技術、構網和跟網控制高效切換技術,加快電池管理系統、變流器控制系統和設備級能量管理系統一體化設計技術開發,提升新型儲能電站有功、無功支撐能力。
高效熱管理。圍繞提升電池熱性能感知和預測精度,研發液體冷卻、相變材料冷卻、熱管冷卻等多種高效先進熱管理技術,突破結構緊湊、導熱性能優異的熱管理結構設計技術。
智能化能量管理。突破基于指令跟蹤、平滑出力等多種模式的調度策略優化技術、多設備協同優化控制和構網控制技術。開發儲能調節能力評估與智能調度決策系統。建設面向區域電網綜合應用的分布式儲能資源協同聚合調控平臺。
高性能器件和預制艙。研發新型儲能系統用小型化高精度高可靠性智能傳感器、耐高溫耐高壓低損耗IGBT器件,支持新型電力電子器件及驅動控制關鍵技術和標準化高強度預制艙技術攻關。
(三)攻關全生命周期多維度安全技術
圍繞新型儲能系統生產制造、運行維護、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構建本征安全、主動預警、高效防護、安全應用等多維度技術體系。加強新型儲能各技術路線熱失控及燃燒爆炸失效機理研究,突破儲能電池本征安全與控制技術,支持基于數字李生和人工智能技術開展新型儲能安全預警技術攻關。開展多元新型儲能技術熱蔓延機理研究,推動新型儲能單元、系統、電站多尺度消防技術創新,實現電池模塊級精準消防。加快新型儲能產品健康狀態在線評估等技術推廣應用,探索建立新型儲能產品安全分級評價技術體系。
專欄3生命周期多維度安全產品及技術
本征安全技術。圍繞提升儲能電池環境適應性和熱穩定性,開發強熱穩定性正極和低膨脹負極材料、高強度耐高溫隔膜、溫敏性阻燃材料等先進高安全材料,突破壓力容器全生命周期安全技術,支持鋰電池、鈉電池固態化發展,提升本征安全性能。
主動安全預警技術。發展基于電壓、溫度、荷電狀態、變化率等運行關鍵參數智能傳感器,結合先進算法開發高精度儲能系統安全故障預判和診斷技術、儲能電池熱失控預警技術、儲能電池狀態和殘值評估技術及相關驗證技術。
高效安全防護技術。聚焦熱蔓延抑制目標,開發高效清潔抗復燃滅火介質,單體和模組間熱傳導阻隔技術,高效環保冷卻及滅火設備。
安全性能評估技術。提升新型儲能系統、分級安全管理優化技術,研發全工況模擬及安全可靠性試驗技術、新型儲能系統全生命周期安全態勢智能評估技術、新型儲能產品加速老化測試技術。
三、實施產業協同發展推進行動
(四)科學謀劃產業布局
加強鋰電池等產能監測預警,防范盲目投資和無序發展風險。組織開展新型儲能制造業發展戰略研究,引導企業把握發展節奏,結合區域內產業基礎、市場需求等情況,合理制定產業發展目標,有序部署產業規模。引導儲能電池及關鍵材料企業向可再生能源富集、礦產資源充足、運輸條件便利、基礎設施完善、應用場景豐富的區域聚集。支持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呼包鄂地區、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等地聚焦新型儲能領域,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構建戰略引領、創新驅動、專業賦能的產業發展格局。
(五)引導優化供需關系
著力科學有序擴大有效需求,順應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趨勢,結合新能源消納利用和電力系統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等因素,系統性確定新型儲能需求,推動實現需求牽引供給、供給保障和創造需求的高效聯動發展。引導上下游穩定預期,完善配套體系,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供需對接,推動形成產業鏈融通發展的協同聯動機制,積極創新商業模式。引導各地區科學有序布局新型儲能制造項目,依托研究機構開展行業運行監測預警,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六)加強資源保障利用
加大對國內鋰、鈷、鎳等礦產資源的找礦支持力度,科學有序投放礦業權,增強國內資源保障能力。指導國內企業多元、有序、協同布局海外資源項目,降低資源開發運輸成本。在防范風險前提下,支持企業加強對外投資合作,提升海外礦產開發供給能力。鼓勵生產企業做好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強產品綠色設計,提升產品易回收、易利用性。在滿足產品性能要求前提下,支持生產企業使用再生原料。
(七)培育產業優質企業
鼓勵新型儲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強強聯合,構建龍頭帶動、重點攻堅、梯隊協同、鏈群互動的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加快培育一批牽引能力強,輻射帶動廣、集群效應大的生態主導型企業,充分發揮行業帶動作用引領產業生態集聚。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和高新技術企業,建設一批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引導重點企業做強差異化、特色化長板。
四、實施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行動
(八)提高安全生產能力
堅持底線思維,從本質安全、生產安全、儲存安全、使用安全、處置安全、回收安全等多維度提升新型儲能制造業安全水平。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做好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工作,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延伸制,引導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開展新型儲能產品質量監督,推動新型儲能制造業安全與質量提升。鼓勵企業和電站強化安全隱患點監測預警,完善應急預案,細化指令線條和內容,制定完善專業人員培訓考核制度,提升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
(九)堅持綠色低碳發展
支持新型儲能上下游企業優化用能結構,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在制造端擴大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研究制定全產業鏈能耗計量、碳排放核算評價規范,研究建立儲能電池“護照”制度,加快建設新型儲能產品溯源管理體系和碳足跡認證體系,推動與國際規則互通互認。
(十)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推動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新型儲能制造業廣泛應用。加快智能工廠建設,鼓勵新型儲能產品生產制造以及系統集成關鍵工序數字化改造,應用機器視覺、超聲、紅外熱成像等在線檢測技術優化質量管控系統。提升各類新型儲能產品原材料生產、包裝等環節的自動化水平。支持制造企業延伸服務鏈條,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模式。
五、實施示范應用場景拓展行動
(十一)推進電源和電網側儲能應用
積極鼓勵探索火電合理配置新型儲能,支持開展新型儲能配合調峰、調頻等多場景應用。推動新能源集成新型儲能和智能化調控手段建設友好型新能源電站。針對沙漠、戈壁、荒漠等新能源富集且本地消納能力較低的地區,支持新型儲能支撐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消納。加快推進共享儲能,提升儲能對電力系統的輔助服務能力。鼓勵新型儲能以獨立儲能主體參與電力市場。加快推動構網型儲能應用,提升新型儲能對電力系統穩定運行支持能力,加快在土地資源緊張或偏遠地區推廣替代型儲能,減輕輸變電投資壓力,提升電網末端供電能力。
(十二)拓展用戶側儲能多元應用
面向數據中心、智算中心、通信基站、工業園區、工商業企業、公路服務區等對供電可靠性、電能質量要求高和用電量大的用戶,推動配置新型儲能。支持具備條件的工業企業、園區建設工業綠色微電網,積極推進新型儲能技術產品在工業領域應用。鼓勵城鎮供熱合理配置新型儲能。依托“光儲充換檢”綜合性充換電站建設,發揮新型儲能在車網互動等新模式中的支撐作用。推動“光伏+儲能”系統在城市照明、交通信號、農業農村、公共廣播、“智慧車棚”等公共基礎設施融合應用,鼓勵構建微型離網儲能系統。發展個性化、定制化家用儲能產品。
六、實施產業生態體系完善行動
(十三)提升標準體系支撐水平
推動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與標準化相互支撐、協同發展。支持開展新型儲能標準體系建設,落實《國家鋰電池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和《新型儲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加強鈉電池、固態電池、液流電池等新型儲能技術標準布局,加快新型儲能產品安全與循環壽命、配套關鍵材料與部件、生產設備、關鍵檢測方法、綠色低碳、回收和綜合利用等標準制定。加快建立新型儲能電池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分級分類制定儲能電池標準,加大安全類強制性國家標準實施力度。強化新型儲能電池標準體系與現有電力儲能系統標準體系的有效銜接。
(十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運用
引導我國新型儲能企業提高知識產權創造質量,針對關鍵材料、儲能電池、電力電子器件等重點環節加強知識產權信息利用,開展專利導航分析,加快培育布局一批原創型、基礎型高價值專利,提升標準必要專利相關能力。引導行業完善知識產權市場化運營體系,支持建設新型儲能相關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開展高價值專利產業化服務,鼓勵新型儲能領域探索專利池等運營模式,協同提升知識產權風險防控水平,推進產業強鏈增效。研究支持專利和標準協同發展創新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禁止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行為。
(十五)強化創新服務平臺建設
支持新型儲能領域科技創新平臺基地建設。推動鋰電池行業規范管理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推動新型儲能電池全鏈條信息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及透明化管理,支持構建行業運行分析、監測預警等機制。鼓勵建設新型儲能產品檢測認證平臺,開展產品分析、評價、
應用驗證等服務。
七、實施貿易投資合作提升行動
(十六)鞏固拓展出口優勢
探索將加強新型儲能領域國際合作納入共建“一帶一路”“金磚國家”等合作機制框架,加強與相關國家資源戰略、政策、標準等對接,積極推動建立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高質量實施已生效的自由貿易協定,支持企業充分利用自由貿易協定的優惠安排。鼓勵行業組織、智庫機構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及時跟蹤新型儲能領域相關國家市場準入、環境保護等政策法規,舉辦貿易投資相關培訓,系統提升企業國際化發展能力。充分發揮國內行業組織和境外中資企業商(協)會協調、自律作用,防范出口領域惡意競爭,共同維護中國品牌良好形象。
(十七)支持高質量“引進來”
鼓勵高校、企業和科研院所通過學術會議、聯合攻關、人才交流等多種形式開展前瞻技術交流和先進技術引進,支持舉辦世界級新型儲能大會,搭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儲能行業交流平臺。鼓勵國際新型儲能企業和機構在華設立研發中心、生產基地。吸引外資金融機構對華投資,強化與國際性經貿組織、行業商協會、專業投資機構高效互動,建立完善市場化、常態化合作對接機制。
(十八)推動高水平“走出去”
支持新型儲能企業有序開展國際化布局,研究海外布局指引,引導企業制定因地制宜的出海戰略和布局方式。在“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下,支持企業聯合開拓國際市場。深入推進新型儲能國際標準交流合作,提升新型儲能標準國際化水平,積極參與新型儲能國際標準制修訂,在全球產業生態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
八、保障措施
(十九)強化統籌協調
加強產業發展整體規劃布局和運行監測,推進產業創新轉型升級和健康有序發展。積極探索央地聯動和區域協同發展模式,引導各地區因地制宜推進產業合理布局,鼓勵地方出臺支持新型儲能制造業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發展的專項政策。建設政府與企業共同參與的質量監督體系,研究建立以強制性國家標準為基礎的儲能電池產品安全推薦目錄。
(二十)加大政策支持
統籌利用中央及地方相關政策資源,支持新型儲能關鍵技術攻關,開展多場景新型儲能應用試點示范。在儲能產品運輸等環節為企業提供便利化服務。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用好綠色金融工具,鼓勵保險機構圍繞新型儲能電站開發保險產品。
(二十一)規范行業秩序
規范地方招商引資法規制度,推動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強鋰電池行業規范管理,落實新型儲能企業產品質量主體責任,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加強新型儲能產品質量監督。
加強對專利侵權、市場壟斷等違法違規行為的預防和懲治,化解行業“內卷”現象,維護健康公平市場環境。鼓勵第三方機構、行業組織等積極發揮監督作用,建立正向引導市場的合作機制。
(二十二)加快人才引育
強化新型儲能制造業領域產教融合,進一步發揮產教融合平臺作用,鼓勵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環節,做實做優做強產業學院、現場工程師學院。因產辦學、因需施教,助推產業需求與學生所學同頻共振。培養與“吸納”相結合增加國際型產業人才供給,協調構建高端人才培養網絡,促進人才差異化合理布局,促進人才等要素跨區域有序流動。
17.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家庭安全應急重點產品行業規范條件(2025版)》和《家庭安全應急重點產品行業規范公告管理辦法》
2025年第3號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加強家庭安全應急產品行業規范管理,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環境,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安全應急裝備重點領域發展行動計劃(2023一2025年)》任務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研究編制了《家庭安全應急重點產品行業規范條件(2025版)》和《家庭安全應急重點產品行業規范公告管理辦法》?,F予以公告。
附件:1.家庭安全應急重點產品行業規范條件(2025版)
2.家庭安全應急重點產品行業規范公告管理辦法
工業和信息化部2025年2月20日
18.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第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名單的通知
工信廳科函〔2025]5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部屬各單位,部屬各高校,有關單位: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先進適用技術(第一批)選工作的通知》(工信廳科函〔2024]398號),經自主申報、初審推薦、專家評審、公示等程序,形成了第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名單,現予以公布。
請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各有關單位高度重視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工作,加強工作宣傳和政策支持,依托行業協會、專業機構,通過對接活動等多種方式予以推廣,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提升中小企業技術水平;加強跟蹤評估,及時總結有效做法和提出改進措施,不斷提升推廣應用成效。有關成效及建議請及時報部(科技司)。
特此通知。
附件:第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名單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2025年2月17日(聯系電話:010-68205247)
19.兩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人、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
工信部聯通裝〔2025]4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市場監管局(廳、委),有關汽車企業和單位:
為落實《關于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的意見》《關于試行汽車安全沙盒監管制度的通告》《關于進一步加強汽車遠程升級(OTA)技術召回監管的通知》,進一步做好搭載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和具備軟件在線升級(以下稱OTA升級)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以下簡稱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與召回管理,規范汽車生產企業OTA升級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部署和《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管理協同,落實汽車生產企業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和召回管理,進一步規范汽車生產企業OTA升級活動,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維護公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公共安全,促進新技術規范應用,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與召回管理
(一)強化企業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汽車生產企業應當主動履行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要根據《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與技術指南》(詳見附件1),加強與研發生產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及開展OTA升級活動相適應的能力建設。企業要對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及OTA升級活動開展充分的測試驗證,明確系統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確??刂撇呗院侠?,嚴格履行告知義務,確保在開發、生產、運行等階段進行有效的安全管理,不斷提升產品功能、性能和質量安全水平。
(二)細化產品準入與召回管理要求。在車輛產品主要技術參數表中,補充增加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和OTA升級信息有關技術參數(詳見附件2)。補充增加的技術參數,納入工業和信息化部產品準入和生產一致性管理,并向市場監管總局備案,保障汽車產品缺陷調查和召回管理順利實施。企業申報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應當完整、準確填報有關技術參數,涉及產品功能和性能的,還應當提交相關檢驗檢測報告等驗證材料。尚無國家標準對應的檢驗檢測項目,允許依據企業產品技術規范提供自我檢驗報告,并承諾檢驗結果真實有效。工業和信息化部加強產品準入技術審查,強化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市場監管總局加強產品安全風險研判,強化產品召回管理,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應用。已取得準入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企業應當在2025年6月1日前分別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補充報送有關技術參數及驗證材料。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根據技術發展情況和管理需要,加快推進相關標準制修訂,適時調整有關技術參數。
(三)深化產品沙盒監管。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取得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許可等生產準入后,企業及時向市場監管總局提交搭載的組合駕駛輔助系統深度測試方案、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方案及前期測試報告等材料。市場監管總局深化汽車安全沙盒監管,組織召回技術機構督促、指導企業開展深度測試、查找安全問題、完善技術標準、加強技術研判,不斷提升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安全性能。
(四)健全事件事故報告與研判機制。企業在獲知其生產銷售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發生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失效導致功能退出等事件或搭載組合駕駛輔助系統車輛發生碰撞等事故的,根據有關要求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報告(內容詳見附件3)。工業和信息化部加強事件事故報告分析和研判,及時優化調整準入要求和技術標準。市場監管總局聯合有關部門加強事故深度調查,強化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與召回管理。
(五)加強認證服務和管理。推動構建智能網聯汽車質量認證體系,圍繞組合駕駛輔助系統的數據安全、網絡安全、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等領域積極推行自愿性認證,服務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健康發展。根據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制修訂情況,及時將相關強制性國家標準納入汽車強制性產品認證。
三、強化汽車軟件在線升級活動協同管理
(六)加強OTA升級活動監督管理。企業實施OTA升級活動,應當按要求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備案,并確保實施OTA升級活動后的汽車產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及技術規范等相關要求。市場監管總局及時開展備案評估與監督檢查,規范 OTA升級應用方式,避免企業通過OTA升級隱瞞車輛缺陷或規避責任。
(七)強化OTA升級活動分類管理。不涉及產品主要技術參數變更的OTA升級活動,企業在完成備案后,即可實施升級;涉及產品主要技術參數變更的,企業應當在取得產品變更許可并完成備案后,方可實施升級。涉及汽車自動駕駛功能的OTA升級活動,應當按照準入管理有關規定,取得相應許可。企業實施OTA升級活動消除汽車產品缺陷、實施召回的,應當按照《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組織實施,并立即停止生產、銷售缺陷汽車產品。若消除缺陷的措施涉及產品主要技術參數變更,企業應當在取得產品變更許可后,方可恢復相應汽車產品的生產。
(八)強化管理協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建立汽車OTA升級活動備案信息共享機制。按照協同管理的原則,根據技術發展情況及時優化備案要求,探索開展汽車OTA升級活動聯合備案,推動OTA升級活動備案信息聯通共用,聯合開展OTA升級活動監督管理。
四、保障措施
(九)強化責任落實。企業要落實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持續確保汽車產品符合網絡安全和密碼應用安全、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等國家有關規定,嚴格履行OTA升級活動管理要求,規范營銷宣傳行為,健全產品售后服務管理體系。企業存在未按規定申報或備案、隱瞞真實情況、提供虛假材料的,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依據有關規定處理。
(十)加強監督管理。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協同配合,按照《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有關要求,做好對本通知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根據市場監管總局部署,協助開展缺陷調查、事故調查與沙盒監管等工作。
(十一)夯實能力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組織有關技術機構加強新產品、新技術的管理技術研究,夯實新技術參數分析與測試驗證、事件監測與分析、事故深度調查與缺陷研判、場景數據研究與應用等能力建設,聯合有關部門加快推進組合駕駛輔助、OTA升級等標準規范制修訂及實施,不斷提升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和安全水平。
本通知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附件:1.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與技術指南. pdf
2.車輛產品主要技術參數(新增).pdf
3.智能網聯汽車產品事件事故報告主要內容.pdf
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2025年2月25日
20.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加快推進民用爆炸物品行業轉型升級實施意見》的通知
工工信部安全〔2025】4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爆行業主管部門:
現將《加快推進民用爆炸物品行業轉型升級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2025年2月17日
加快推進民用爆炸物品行業轉型升級實施意見
民用爆炸物品行業(以下簡稱民爆行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礎性行業?!丁笆奈濉泵裼帽ㄎ锲沸袠I安全發展規劃》實施以來,民爆行業創新驅動力逐步增強、本質安全水平大幅提升、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但同時還存在安全生產基礎不夠牢固、數字技術融合應用還不深入、數字化轉型基礎差異較大等不足。為加快推進民爆行業轉型升級,依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部署,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推動民爆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實現民爆行業發展質量和本質安全水平同步提升。
到2027年底,民爆產品無人化生產線廣泛推廣應用,高危險性生產工房、工序現場實現無固定崗位操作人員;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形成3到5家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民爆企業(集團);產品結構和產能布局更加優化;產品質量保障能力和有效供給能力顯著增強。
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大力推動技術進步
(一)完善行業技術創新體系。健全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民爆技術創新體系。制訂實施民爆行業基礎科研重點方向指南,采取“揭榜掛帥”等多種方式,引導和組織行業優勢力量開展共性技術研究。鼓勵支持民爆龍頭骨干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設備制造企業、上下游企業協同聯動,建設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及產品和技術試驗平臺。
(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應用研究帶動,支持數字技術與制造裝備深入融合。重點開展民爆生產線直接接觸危險品工序的無人化技術,射孔彈、人工影響天氣用燃爆器材、安全氣囊用點火具等小品種產品少(無)人化生產線技術,智能倉儲技術研究;推進無線爆破技術裝備研發;加快智能在線檢測系統和智能制造裝備研發應用;加快5G通信與無線射頻識別(RFID)等智能傳感技術在生產、銷售、運輸、儲存過程控制環節的應用研究。
(三)提升產品質量水平。持續開展民爆產品質量提升行動。完善民爆產品質量標準體系,用先進標準推動質量升級。推動企業落實《制造業卓越質量工程實施意見》,加快健全完善先進質量管理體系,開展質量管理能力評價,提高質量管理能力。深入開展產品監督抽檢工作,推動企業提升質量檢測水平,全面提升產品質量。
專欄1民爆產品質量提升行動 |
一是完善產品質量標準。加快工業炸藥、工業電子雷管(含電子控 |
制模塊及電引火元件)、射孔彈、人工影響天氣燃爆器材、安全氣囊用點 |
火具等產品質量標準制修訂。到2025年底,修訂完善《工業電子雷管電子控制模塊》《工業電子雷管電引火元件》等標準。
二是加強重點產品質量控制。著力提升工業電子雷管在地下礦山、隧道小斷面掘進及樁基等特殊場景的應用可靠性;加強對小品種產品的質量控制。到2026年底,民爆生產企業全部完成質量管理能力評價;工業電子雷管質量顯著提升,出廠檢驗誤爆率、拒爆率進一步降低。
三是加大產品質量監督抽檢力度。省級民爆行業主管部門應建立質量監督抽檢機制。鼓勵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在線檢測技術和水平;對于民爆產品配方調整、生產工藝發生變化或其他改造對產品質量有影響的,及時安排產品送檢。到2027年底,民爆產品全部實現質量在線檢測;省級民爆行業主管部門基本建立質量監督抽檢機制。
三、加快數字技術賦能,提升行業本質安全水平
(四)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企業應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實現生產過程全流程數據采集與管控。推進生產設備數字化改造,推動設備聯網和生產環節數字化鏈接。點線面打造一批數字化轉型典型標桿,帶動行業數字化水平提升。鼓勵龍頭企業牽頭制定場景圖譜,梳理要素清單,體系化、標準化、場景化推進民爆產業鏈數字化轉型。
(五)加快智能化改造。持續實施“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工程,推動安全、成熟、可靠人工智能技術及裝備在民爆生產線的應用,形成一批“數字李生+”“人工智能+”“擴展現實+”等智能場景。建立民爆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形成面向智能制造典型應用場景的標準群。鼓勵企業開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估。
(六)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應用。鼓勵企業建設“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平臺,提升安全生產感知、監測、預警、處置和評估能力。制定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民爆行業安全生產數字化管理標準。推進民爆行業“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標桿項目建設,提煉推廣一批優秀經驗做法。
(七)加快老舊設備和生產線更新改造。依據《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以達到設計使用年限的設備或實際投產運行超過10年的工業炸藥、工業雷管、人工影響天氣燃爆器材、安全氣囊用點火具、射孔彈等生產線和現場混裝炸藥地面站為重點,加快更新改造老舊、低效、高風險設備和生產線。
專欄2民爆行業本質安全水平提升行動 |
一是開展民爆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重點制訂民爆行業智能 制造相關標準。到2025年底,發布實施《民爆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 建設指南》:到2027年底,制修訂一批民爆行業智能制造標準。 二是構建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生態體系。針對民爆行業數字化轉型 典型場景和對應的技術工具、數據要素、知識模型和人才技能,構建民 爆行業數字化轉型場景“一圖四清單”,指導民爆行業開展數字化轉型 方案建設。透選一批能夠提升安全生產水平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到 2025年底,發布重點產品數字化轉型場景圖譜:到2026年底,培育10 家以上民爆行業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企業。 三是打造民爆行業數字化轉型標桿。開展民爆行業數字化轉型案例 征集和“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標桿項目建設。鼓勵民爆企業加快建設 數字化車間與智能工廠。到2026年底,選10個以上民爆行業數字化 |
轉型典型案例和“工業互聯網 ^+ 安全生產"應用案例;到2027年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達3級及以上的企業超過 50% ,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90%
四是加快老舊設備更新和生產線升級改造。鼓勵新建、改建、擴建生產線和現場混裝炸藥地面站選擇非0類專用生產設備。省級民爆行業主管部門要重點推動實際投產運行超過10年且未進行系統性技術改造的生產線和現場混裝炸藥地面站實施改造;對未實施改造的,要每年組織專家開展安全性評估論證確保安全。到2027年底,所有產品生產線和現場混裝炸藥地面站實現無0類專用生產設備;工業炸藥生產線所有危險等級為1.1級工房(含中轉站臺)、基礎雷管裝填生產線接觸危險品的工序、工業雷管裝配生產線接觸基礎雷管和成品雷管的工序現場實現無固定崗位操作人員。
四、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八)推動企業重組整合。鼓勵民爆企業跨地區跨所有制重組整合、開展產業鏈整合,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鼓勵構建區域營銷平臺,優化銷售場點布局,支持區域銷售企業之間及同上下游企業重組整合。各級民爆行業主管部門應加強監管,依法依規處置違法違規企業,大幅壓減危險源點。
(九)持續優化產業及產品結構。繼續壓減包裝型工業炸藥許可產能,穩步提升企業(集團)現場混裝炸藥許可產能占比。積極推動科研、生產、銷售、爆破服務“一體化”發展模式。鼓勵撤點并線,推動實現集約高效生產。優化產能許可管理措施,動態調整電子雷管產能,支持高品質、高附加值產品應用。引導企業強化行業自律,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五、切實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綠色發展和擴大開放
(十)加快實施綠色制造。以節能降耗、清潔生產、清潔能源利用等為重點,加快推進民爆行業綠色清潔轉型。鼓勵基于數字技術開展生產工藝技術和裝備的綠色化改造,鼓勵低(無)污染起爆藥、工業炸藥及制品等產品和技術研發推廣。大力推進無起爆藥雷管技術,實現雷管生產零污染。嚴格落實節能環保法律法規政策,鼓勵企業提升重點用能設備效能,采用可降解綠色包裝,應用先進環保技術做好廢水、固體廢物和不合格品處理,促進減污降碳、循環利用、節能減排。
(十一)擴大國際交流合作。推動民爆企業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以礦山、高鐵、電力等企業“走出去”為牽引,支持優勢民爆企業到海外投資建設生產基地和開展一體化服務。鼓勵民爆企業積極開發國際市場,擴大工業電子雷管等民爆產品出口規模。鼓勵國內民爆企業與國際先進民爆企業合作,引進先進技術或聯合開展研發,引入先進管理模式或人才,增強國際競爭能力。
六、加大保障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十二)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統籌協調和重大問題研究,推動任務措施落實落地。各級民爆行業主管部門要統一思想,充分認識推進民爆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省級民爆行業主管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符合本地區民爆行業發展實際的工作方案,采取多種方式開展宣傳解讀,推動各項工作順利實施。行業龍頭骨干企業要發揮帶頭作用,積極落實各項重要任務和工作目標,為行業安全發展、高質量發展貢獻
力量。
(十三)加大政策支持。建立科技創新激勵政策,對壓減危險崗位操作人員的創新技術及智能裝備首次應用的、對開展民爆產品生產線無人化試點并成功應用的,給予政策支持。完成對小品種民爆生產企業重組整合的,可將小品種產能置換為混裝炸藥產能使用。支持民爆企業積極參與單項冠軍、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以及綠色工廠、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申報。用好國家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的政策保障措施。
(十四)擴大人才供給。支持企業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加快培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青年骨千人才,以及一批既懂民爆行業又懂數字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隊伍。支持一線生產人員參與創新研發。鼓勵高校開展民爆相關學科專業建設,支持民爆企業建設民爆人才實訓基地和實習基地。加強專家隊伍建設,遵選責任心強、工作負責、業務素質突出的中青年專業人才進入行業專家隊伍。
浙江省政策篇
1.浙江省科學技術廳關于組織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2025年度中新(加坡)、中泰(國)和中南(非)青年科研人員交流計劃項目的通知
各設區市科技局,各有關高校、科研院所,各有關單位:
近日,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印發了《科技部國際合作司關于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2025年度中新(加坡)、中泰(國)和中南(非)青年科研人員交流計劃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詳見附件),根據通知要求,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請各單位自行登錄科技部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https://service.most.gov.cn/)查閱通知內容,積極發動組織創新主體聚焦指南方向,整合創新資源,申報本批次項目。
二、申報資格、具體申報方式要嚴格按照《科技部國際合作司關于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2025年度中新(加坡)、中泰(國)和中南(非)青年科研人員交流計劃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要求執行,申報單位對申報材料做好審核工作。
三、本批次“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由我廳組織推薦。請各地及時將有關情況傳達申報單位,并指導申報單位于2025 年3月 24日16:00 前通過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上報至我廳。我廳將按照相關程序進行推薦,逾期上報的將不予推薦。
聯系人:張瑋、李曉娟、郭榮民,聯系電話:0571-81051497、87054015、87054693
附件:科技部國際合作司關于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2025年度中新(加坡)、中泰(國)和中南(非)青年科研人員交流計劃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DOC
浙江省科學技術廳2025年2月25日
2.關于組織開展2025年度高新技術企業更名、重大變化、異地搬遷申報工作的通知
各市、縣(市、區)高新技術企業主管部門:
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國科發火〔2016]32號)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國科發火〔2016〕195號)有關要求,現決定開展 2025年度高新技術企業更名、重大變化、異地搬遷申報工作(寧波自行組織開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申報對象
發生更名、與認定條件有關的重大變化(如分立、合并、重組及經營業務發生變化等)、異地搬遷(從省外或寧波跨認定管理區域整體遷入)的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
二、申報時間
2025年度高新技術企更名、重大變化、異地搬遷申報工作分三批次開展。地方高企主管部門報送截止時間分別為 4月 30日(第一批)6月30日(第二批)、10月15日(第三批),企業申報截止時間以各地高企主管部門規定時間為準。2022 年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如發生更名、重大變化、異地搬遷,且計劃參加 2025年重新認定的,建議在本年度第一批進行申報。
三、申報程序
(一)企業申報1.申報入口
企業登錄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平臺
(https://hjrz.chinatorch.org.cn/1ogin),提交更名、重大變化、
異地搬遷等業務申請;須同時向所在縣(市、區)高企主管部門(科技局)提交紙質材料。
2.所需材料
(1)更名?!陡咝录夹g企業名稱變更申請表》(企業在火炬平臺中提交申請后,自行下載打印);變更后的營業執照復印件;有效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復印件。
(2)重大變化。變更后的營業執照復印件;有效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復印件;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準予變更登記通知書;如發生更名的,需提供《高新技術企業名稱變更申請表》(企業在系統中提交申請后,自行下載打?。?;其他與重大變化有關的材料。
(3)異地搬遷?!陡咝录夹g企業資格繼續有效申請書》(附件 1);變更后的營業執照復印件;有效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復印件;遷入地市場監管部門核發的完成遷入證明材料;遷出地清稅證明材料;其他與異地搬遷有關的材料。
(二)地方審查
1.更名。對僅發生更名,不涉及與認定條件有關重大變化的,由縣(市、區)高企主管部門組織形式審查,填寫并蓋章報送《高新技術企業更名或重大變化情況匯總表》(附件 2),隨附企業電子材料。
2.重大變化。對發生與認定條件有關重大變化的,由縣(市、區)高企主管部門組織相關領域的4名技術專家和1名財務專家開展實地驗核,形成《高新技術企業發生重大變化實地核查意見》,填寫并蓋章報送《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更名或重大變化情況匯總表》,隨附實地核查意見和企業電子申報材料;不符合認定條件的,提請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
3.異地搬遷。對跨認定管理區域整體遷入的,由縣(市、區)高企主管部門開展實地核查,填寫并蓋章報送《高新技術企業整體遷入情況報告》(附件3),隨附企業電子申報材料。
四、有關要求
(一)高新技術企業發生更名或與認定條件有關的重大變化的,應在3個月內向所在縣(市、區)高企主管部門報告。
(二)高新技術企業發生法人變更、省內搬遷(不含寧波)、經營范圍變化但不改變高新技術領域等情形的,登錄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平臺自助辦理變更申請。
(三)各設區市高企主管部門負責匯總核實縣(市、區)報送的高新技術企業更名、重大變化、異地搬遷申報情況,于每批次截止日期前將匯總情況(含電子材料)通過浙政釘報送省技創中心。各地應做好企業紙質材料的歸檔管理。
聯系人:省經信廳高新處吳揚青、省技創中心陳寅安,電話:0571-88229695
附件1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繼續有效申請書.docx附件 2高新技術企業更名或重大變化情況匯總表.docx附件3高新技術企業整體遷入情況報告.docx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2025年2月25日
3.關于組織開展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統計調查工作的通知
各市、縣(市、區)科技型企業主管部門,各有關單位:
根據工信部火炬中心有關要求和全省“最多報一次”改革工作總體安排,為組織做好國家高新區外高新技術企業統計年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季度報表、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年度報表報送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國家高新區外高新技術企業統計年報
(一)調查范圍
有效期內的國家高新區外高新技術企業。
(二)填報時間
企業須于2025年3月31日前完成填報。
(三)填報要求
1.填報企業要求。企業須登錄火炬統計調查信息系統網絡平 臺(hjrz.chinatorch.org.cn/login),按要求填報《國家高新區企業及區外高新技術企業統計年報表》。其中,年營業收入2億元以上的企業,報表經所屬縣(市、區)科技管理部門審核通過后,須在線打印報表封面(帶火炬水?。┖拖到y中提示的錯警因說明打印件,及其他需要說明或證明的材料,加蓋企業公章后,報送所屬縣(市、區)科技管理部門 。
2.設區市科技局要求。設區市科技局須于4月4日前登錄火炬統計調查信息系統網絡平臺,在線打印并加蓋單位公章后,向省工信院報送如以下電子版材料:
(1)所轄范圍內上市企業清單及審核確認說明;(2)所轄范圍內企業當年匯總數據與上年比較清單;(3)所轄范圍內已撤銷企業清單(清單包含企業名稱、所屬地域、撤銷原因) ;(4)系統中提示的錯警因說明打印件以及其他需要說明或證明的材料;(5)轄區內營業收入上2億元的名單;(6)對年營業收入2億元以上的企業提交的報表封面及錯警因說明進行整理分類(按系統內清單順序排序);(7)對所轄范圍內企業匯總數據出現同比數據變化較大情況(如由于區劃調整導致大批企業調整、有新入統或調出統計的大企業、大企業效益急劇變化等原因造成的同比發生較大變化),需要提供變化原因情況書面說明材料。
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季度報表
(一)調查范圍
有效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
(二)填報時間
每年3月、6月、9月、12月的5號-25號。
(三)填報要求
企業須登錄“浙江政務服務網”(https:/zwfw.zj.gov.cn),在首頁搜索欄中搜索“浙企報”,經法人賬號登錄后,在線填報《高新技術企業統計表》。
三、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年度報表
(一)調查范圍
有效期內的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有效期內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無需填報)。
(二)填報時間
截至11月30日。
(三)填報要求
企業須登錄“浙江政務服務網”(https:/zwfw.zj.gov.cn),在首頁搜索欄中搜索“浙企報”,經法人賬號登錄后,在線填報《科技型中小企業年報統計表》。
四、工作要求
各市、縣(市、區)科技管理部門要加強統計調查隊伍建設,確定專人加強對企業報表填報的指導和服務,及時做好答疑解惑、數據催報和質量審核等工作,切實提高企業報表報送率和報送質量。
聯系人:省工信院張豪,電話:0571-87239571
附件-高新技術企業季報、科技型中小企業年報“最多報一次”平臺填報操作指南.docx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2025年2月26日
4.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關于印發《浙江省零碳(近零碳)工廠培育建設方案(2025一2027年)》的通知
各市、縣(市、區)經信局:
為貫徹落實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相關決策部署,構建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新引擎,進一步發揮好綠色低碳標桿示范引領作用,助力實現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我廳研究制定了《浙江省零碳(近零碳)工廠培育建設方案(2025-2027年)》,現印發給你們,請對照方案抓好落實。
附件:浙江省零碳(近零碳)工廠培育建設方案(2025一2027年). wps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2025年2月26日
5.關于公布2024年度“一起益企·小微你好”中小微企業專項服務行動優秀案例的通知
省級各有關單位,各市經信局,省級中小微企業服務團:
為扎實推進工信部“2024年‘一起益企’中小微企業服務行動”工作部署,及時總結推廣我省在中小微企業服務過程中涌現出的好經驗好做法,省經信廳組織開展了優秀案例征集工作。經申報推薦、材料初審、專家評審等環節,評選出“文化產業人才培育助力企業發展”等54個優秀案例,現予公布。
希望入選優秀案例的相關單位再接再厲,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強化服務中小微企業意識,認真學習借鑒優秀案例經驗,立足工作實際探索創新,持續提升服務企業水平,涌現出更多企業有感的標志性成果。
附件:2024年度“一起益企·小微你好”中小微企業專項服務行動優秀案例. pdf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2025年1月26日
6.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關于公布2024年浙江省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應用標桿企業、人工智能服務商及“數智優品”名單的通知
各市經信局:
為貫徹國務院關于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的戰略部署和我省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的工作要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創新應用,賦能產業深度轉型,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根據《關于開展2024年浙江省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應用標桿企業、人工智能服務商及“數智優品”選申報工作的通知》的有關要求,經各單位自主申報、地市推薦、材料初審以及專家評審等程序,確定 2024年浙江省人工智能應用場景50個、應用標桿企業 25家、人工智能服務商 34家、“數智優品”70項。現將名單予以公布。
附件:2024年浙江省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應用標桿企業、人工智能服務商及“數智優品”名單.wpS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關于公布 2024年浙江省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應用標桿企業、人工智能服務商及“數智優品”名單的通知(簽章版本). pdf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2025年2月5日
7.關于浙江省制造業創新中心擬培育建設名單公示
根據《浙江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提升實施方案(2021-2025年)》及 2024年浙江省制造業創新中心培育建設工作通知等有關要求,經牽頭單位申請、地方推薦、材料初審和專家評審,擬將浙江合成生物制造業創新中心等5家列入浙江省制造業創新中心培育建設名單(詳見附件),現予以公示。
公示時間從2025年2月21日到2月27日,共5個工作日。
在公示期限內,各相關單位和個人均可通過來信、來電、來訪的形式,向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和省財政廳反映公示對象存在的問題。以單位名義反映問題的應加蓋公章,以個人名義反映問題的提倡署報本人真實姓名。反映問題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反對借機誹謗誣告。
聯系電話:省經信廳高新處:0571-87059130;省財政廳經建處0571-87058476;省經信廳(機關紀委)0571-87056763。
附件:浙江省制造業創新中心擬培育建設名單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浙江省財政廳2025年2月21日
浙江省制造業創新中心擬培育建設名單
序號 | 中心名稱 | 牽頭單位 | 所屬地區 |
浙江合成生物制造業創新中 心 | 浙大國際科創中心 | 杭州市 | |
浙江省高檔機床關鍵基礎件 先進制造技術及裝備制造業 創新中心 | 中國機械總院集團寧波智 能機床研究院有限公司 | 寧波市 | |
3 | 浙江智能傳感器制造業創新 中心 | 寧波柯力傳感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 | 寧波市 |
浙江省氫能裝備制造業創新 中心 |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 | 嘉興市 | |
浙江省高性能碳纖維裝備及 復合材料制造業創新中心 | 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 | 紹興市 |
8.浙江省科學技術廳關于第十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浙江賽區)暨第十一屆浙江省“火炬杯”創新創業大賽獲獎企業名單的公示
根據《工信部火炬中心關于舉辦第十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的通知》(火炬〔2024]8號)要求,我廳組織開展了2024年第十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浙江賽區)暨第十一屆浙江省“火炬杯”創新創業大賽?,F將大賽獲獎企業名單(詳見附件)予以公示,公示期2025年2月6日-2025年2月11日。有關單位和個人如對公示持有異議,請在公示期內實名與我廳聯系。
聯系電話:0571-87055843 (成果處)
0571-87054143 (機關紀委)
附件:1. 金、銀、銅獎獲獎企業名單.pdf附件:2. 優勝獎獲獎企業名單.pdf
浙江省科學技術廳2025年2月6日
9.關于2025年浙江省進口高質量發展項目計劃評審結果的公示
根據《浙江省商務廳 浙江省財政廳關于申報 2025年省商貿和開放發展財政專項資金(第二批)項目的通知》(浙商務聯發〔2024]123號)要求,浙江省商務廳組織召開了2025 年浙江省進口高質量發展項目評審會。
根據評審結果,現擬定中大通進口數字化平臺高質量發展項目等15個項目列入2025年浙江省進口高質量發展項目計劃,現將名單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5年2月27日-3月7日,如有意見請反饋至省商務廳。
聯系人:曾王棟,電話:0571-87051310。
附件:2025年浙江省進口高質量發展項目計劃名單
浙江省商務廳2025年2月27日
附件:
序號 | 項目名稱 | 實施企業 |
1 | 中大通進口數字化平臺高質 量發展項目 | 物產中大元通實業集團有 限公司 |
? | 基于H3C數字大腦的進口供 應鏈數字化改革項目 | 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 |
3 | 面向多平臺的進口供應鏈建 設和信息化建設項目 | 樂麥信息技術(杭州)有限 公司 |
4 | 明日控股進口渠道優化項目 | 浙江明日控股集團股份有 限公司 |
5 | 大華進口高質量發展項目 (大華智聯進口保稅硬盤直 發境外數智化改革項目) | 浙江大華智聯有限公司 |
6 | 衛星能源進口智慧供應鏈平 臺 | 浙江衛星能源有限公司 |
7 | 浙江杭嘉鑫清潔能源有限公 司LNG進口能力綜合提升項 目 | 浙江杭嘉鑫清潔能源有限 公司 |
8 | 漢朔全流程進口供應鏈數字 化管理平臺 | 漢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9 | 日善進口供應鏈平臺數字化 升級項目 | 日善電腦配件(嘉善)有限 公司 |
10 | 進口珍珠保稅展示交易中心 | 諸暨華東國際珠寶城有限 公司 |
11 | 浙江美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 司半導體和光伏石英材料進 口配套設施高質量發展項目 | 浙江美晶新材料股份有限 公司 |
12 | 義烏進口貿易創新發展試點 監管平臺 | 義烏數字港科技有限公司 |
13 | 大麥嶼港國際生鮮冷鏈中心 冷庫建設項目 | 臺州普躍供應鏈有限公司 |
14 | 臺州富立得物共建倉項目 | 臺州富立物流有限公司 |
15 | 海勒國際進口供應鏈集成服 務平臺 | 臺州市海勒國際供應鏈有 限公司 |
10.關于2024年度“浙江出口名牌”名單的公示
為加強出口名牌培育,提升出口產品國際競爭力,推動我省外貿高質量發展,根據《浙江省商務廳關于開展2024年度“浙江出口名牌”培育工作的通知》(浙商務發[2024]64號)要求,我廳從去年7月啟動了“浙江出口名牌”申報評審工作,對2021年度“浙江出口名牌”進行到期復核,并新培育一批符合條件的出口名牌。經地市初審、專題評審、省級部門意見征求等審核程序,擬認定2024年度“浙江出口名牌”461個(新增173個、復核288個),現將名單予以公示(見附件)。
公示期為3個工作日(2025年2月26日-2025年2月28日)。公示期內如有異議,請與浙江省商務廳聯系。
聯系人:王辰悅、樂寧電話:0571-88987757、0571-87051891廳機關紀委電話:0571-87051147附件:2024年度“浙江出口名牌”公示名單.xlsx
浙江省商務廳2025年2月26日